铸福建精神 促跨越发展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纪实
一个个响亮品牌,一项项文化精品,为八闽城乡增添了一抹又一抹清新的亮色,托起了一颗又一颗闪亮的珍珠,串起了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的精彩记忆。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跨越发展这一主线,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圆满完成各项重大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尚学之风满八闽
海纳百川,接纳与学习,一向是八闽儿女秉持的性格、发展的动力。
1月29日上午,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一场名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的专题学习会在省委第一会议室举行。
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等各项学习制度,是我省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学习能力,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像这样的专题学习会,去年省委中心组共开展了8次。我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有力推动理论进基层,有力促进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全省各级党组织主动抓学习、促学习,党员干部学习力进一步增强。
八闽大地,学习热潮涌动。“海西大讲坛”、“东南周末讲坛”等学习品牌越打越响,“十大读书明星”、“经典诵读”等活动持续深入,“学习在线频道”、“微型党课”、“手机课堂”等创新学习平台频频推出……
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努力提素质、强能力、促发展,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深入推进“五大战役”建设的新内容,转化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对策,转化为新时期创业、创新、创优的新举措。
省委十七届六中全会宣讲团、省第九次党代会宣讲团,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奔赴全省各地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宣讲活动。去年,全省党委宣讲团共宣讲4000多场,受众达40多万人次。
“学习科学知识、推进跨越发展、服务海西建设”、“为福建文化产业发展建言”……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正日益成为八闽儿女的共识并积极付诸行动。
跨越之势聚人心
舆论环境越复杂,越要提升传播力,掌控话语权。
2011年的福建记忆里,一桩桩大事要事仍清晰在目,一次次重大主题宣传让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把握手中——
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厦门特区建设30周年等,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海西《规划》、平潭《规划》等,全省宣传工作集中力量打好重大宣传战役,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
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省级主要新闻媒体开辟“伟大历程”、“红旗飘飘”等专栏专版,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专题、特刊,营造了喜庆热烈、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各地广泛开展红歌传唱、纪念征文、主题实践等群众性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
省委领导带头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宣讲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省主要新闻媒体持续在重要版面、时段和栏目开辟专栏专题,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进行有力推动。
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省主要新闻媒体开辟“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年中看跨越”、“贯彻落实海西规划,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等专题专栏,深入报道省委、省政府开展“拉练式”工作检查,推进“三化并举”、“三群联动”“三维对接”等新成效新亮点,全面展示福建发展的美好图景。
围绕纪念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整合资源,先后协调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10次集中报道福建,刊播报道3.6万多条,形成了强大舆论声势……
新闻服务于民生。一年来我省新闻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对物价等民生热点问题引导力度,确保了社会舆论平稳有序。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广大记者编辑进厂矿、到田间、访社区,“接地气”、抓“活鱼”,报道基层实践,反映群众呼声,一股亲民之风、清新之风、务实之风扑面而来。
这一年,全省广大新闻工作者,用手中的纸笔、肩上的镜头记录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精彩片断,形成了全社会强大的主流舆论,用新闻的视角、新闻的手段、新闻的力量不断团结群众、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推动发展。
文化之力再增强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迎来新的春天。一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省委制定出台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八大工程”。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进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精心培育82个年度省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评选第六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厦门华强、福州海西文化创意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园区动工开建,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
文化实力的增强,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去年,我省文化创作硕果累累,佳作不断。电影《爱在廊桥》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电视剧《野鸭子》、《海峡往事》等均在央视播出。我省首部原创歌剧《土楼》获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两位演员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文化实力的增强,更是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公共文化的阳光遍撒八闽大地。不知不觉间,人们感受到身边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博物馆免费开放、图书馆人流如织、农家书屋里书籍报刊琳琅满目;广场上,美妙的乐曲、悠扬的歌声、翩跹的舞姿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2011年,我省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县(市)城区影院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农村电影放映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大量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免费开放,广泛开展“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大餐”。
文明之光耀四方
詹红荔、刘丽、曹阳飞宇、李彬、曾德梅、林水英……
八闽大地上,总有人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绝境中迸发出人性的光辉。那些温暖人心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湿润人们的双眼,一次又一次涤荡人们的心灵。
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和第二届福建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我省刘丽、曹阳飞宇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詹红荔、曾德梅等8位同志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林水英等25位同志荣获第二届福建省道德模范。
去年,我省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社会和谐程度和城乡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一批甘于平凡、勇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道德真谛,感召着整个社会,铸就了福建精神。
2011年,全省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厦门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称号,福州市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持续深化,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全省思想文化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弘扬福建精神,拓宽领域、创新载体,进一步推动了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2011年,福建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辐射四方。
“妈祖之光”电视综艺晚会、“客家之歌”大型电视晚会在台湾举办,海峡两岸合唱节、闽南语“春晚”等品牌活动,吸引两岸民众热情参与。闽台文化产业合作成果丰硕。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总签约359.71亿元。
此外,我省对外宣传也得到进一步拓展。第四届全球闽南语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暨电视晚会的举办,让全球闽南语爱好者欢聚一堂。“海西新风采 福建新跨越”大型图片展和中国(福建)图书展在美国等地举办,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了福建儿女的风采。(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