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袁荣祥:推动我省“走转改”活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012-02-22 09:57:03来源:福建日报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特别是新闻战线的同志们,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满腔热情地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省情民意,反映火热实践,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得到了中央领导、中宣部、全国“三教办”和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一是领导带头、组织有力。各地区各单位把开展“走转改”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方案,精心部署实施。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带头走基层,蹲点调研、体验生活,撰写新闻报道和调研文章,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二是广泛参与、扎实推进。“走转改”活动一开展,就得到了新闻战线的热烈响应,无论是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还是都市类行业类媒体、新兴媒体,无论是编辑记者、还是播音员主持人,都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各地各单位普遍建立基层联系点,各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全省共建立610多个基层联系点、开设100多个专题专栏,推动“走转改”活动迅速形成了规模、形成了声势、形成了氛围。理论、文艺、出版工作者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活动。三是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创新“走转改”的途径和载体,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用心走、用情转、用功改,推出了一大批来自一线、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精品佳作,推动解决了许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赵鹏同志采访总结的长汀治理水土流失经验在《人民日报》上刊发后,习近平副主席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广大新闻、理论、文艺、出版工作者接受了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整个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可以说,“走转改”走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天地,走出了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开展“走转改”活动。李长春同志两次专门就“走转改”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刘云山同志两次主持召开全国深化“走转改”活动座谈会进行具体部署,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对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化“走转改”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省委还把开展“走转改”活动列入了2012年工作要点。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已有成果,把“走转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推动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一,要在领域上拓展延伸,不断扩大“走转改”的覆盖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必须始终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正如刘云山部长所指出:“我们的成就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关键要看深入基层的面有多广、扎到基层的根有多深。”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响应时代召唤、履行崇高职责的必然要求。要把“走转改”作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更加自觉主动地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转变作风、改进文风。要从新闻战线向理论、文艺、出版等领域拓展,推动更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到基层一线,全面了解省情、深刻体察民情,锤炼思想品质、增强工作本领。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带动广大宣传文化工作者到一线、到基层,接地气、交朋友,同群众手拉手、心连心,促使“走转改”在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蔚然成风。

      第二,要在载体上改进创新,切实增强“走转改”的针对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实现“三贴近”的重要举措,是改进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都要按照“三贴近”要求,不断改进创新“走转改”的载体手段,努力在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要加强社科调研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文艺采风基地建设,建立更多联系点,深入实施“四个一”调研活动(即联系一个社区、进驻一家企业、调研一个乡村、体验一个基层单位),打造更具针对性的特色载体和多元平台,使“走转改”的形式更加灵活,吸引力更强,参与性更高。可以探索把集中式“走转改”和蹲点式“走转改”结合起来,把各领域、各单位独立开展“走转改”与各领域、各单位之间联合开展“走转改”结合起来,推动更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深入企业、农村、社区,深入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感知最火热的实践,总结最新鲜的经验,思考最紧迫的课题,反映最热切的呼声,多方面看变化,多维度想问题,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第三,要在内涵上深化丰富,充分展现“走转改”的实效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体现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要牢固树立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宣传群众,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去服务群众,努力推出更多思想深刻、影响广泛、群众欢迎的精品佳作,充分展示“走转改”的实际成效。要在深化丰富内涵上下工夫,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理论文章、文艺作品,都要注重思想含量,从大局着眼、从基层落笔,用基层的生动实践来展示社会进步,用群众的真切感受来说明深刻道理,更好地反映福建推动“三化”并举、“三群”联动、“三维”对接、持续打好“五大战役”的生动实践,更好地体现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喜人景象,更好地展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福建的巨大成就,给人以鼓舞、给人以教益、给人以力量。要培育清新朴实的文风,说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说短话、新话、实话,多一些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多一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一些泥土芬芳、雅俗共赏,使我们的新闻报道、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更加鲜活生动、耐读好看。

      第四,要在制度上健全完善,努力推动“走转改”的常态化。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不是一时之举、短期之策,而是一项长期性任务、经常性工作。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单位要把这项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总体要求,定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狠抓任务落实。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深化“走转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继续带头深入基层,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稿件刊播、活动经费、生活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在业绩评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常走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同志给予表彰奖励,促进形成鼓励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良好导向。要建立完善成效评估机制,通过社会调查、受众反馈、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加强对活动效果的测评。要建立完善总结研讨机制,通过举办征文活动、召开理论研讨会等形式,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推动“走转改”活动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转改”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们要不断探索、深入实践、认真总结,持之以恒地把这项活动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使之真正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实践之举,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锤炼职业精神、提升职业道德、更快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本文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荣祥2012年2月21日在全省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