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福建:财政蛋糕 70%切给民生

2012-03-09 17:10:36来源:福建日报

      看电视、读报纸,这几天,大田县上京镇上坪村村民吴元焕一直关注着新闻里全国两会上的民生话题。在他看来,他们一家人命运的变化,就是政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果。

  由于残疾,吴元焕原来没工作,生活拮据;住的木屋又小又破,逢雨必漏。2009年,他不仅通过财政补助盖起了新房,还在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下,开起了小卖部,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在减免学费政策的扶助下,他女儿完成了中学学业;上大学后又获得政府助学金。“不止这些。”吴元焕说,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还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民发展,发展为民。近年来,我省始终把改善民生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不断加大民生投入。2011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用于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方面达1573.8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70%。

  民生优先

  使公共财政特性凸显

  伴随着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近年来我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但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如何用好财理好财成为重要课题。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要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地统一起来,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民生工作,像考核经济发展一样考核民生工作”……来自省委省政府决策层的声音,为科学用财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我省财政支出在保发展的同时,重点向民生倾斜,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让“民生财政”成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稳定器”和“调节器”。

  教育,是民生支出中的优先领域。2002年至2010年,我省每年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均居全国首位,惠及义务教育、高中、中职、高等教育等领域。目前我省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中小学校安工程、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免费教科书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省约33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公共财政政策带来的实惠。此外,2011年全省财政还投入11.8亿元,启动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201所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缓解“入园难”;统筹安排20.4亿元,提高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安排7.65亿元,新增各地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学位4.5万个,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

  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也不断加码。“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共投入医疗卫生经费366.5亿元,比“十五”增长2.4倍。通过投入促进改革,2011年省财政共下达重点改革经费71.54亿元,同比增长54.6%。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提高至25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至200元,基层特岗医师计划,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提升,城乡低保妇女常见疾病检查……一项项具体举措层出不穷;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一项项医改重点、难点项目,在财政杠杆撬动下稳步推进。

  居有其屋,是中低收入者最迫切的需要。2011年,我省强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下达专项补助资金25.53亿元,并从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8亿元,支持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5.27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在农村,实施多年的造福工程持续造福,补助标准由人均500元提高到2500元,2012年将达3000元。2011年省财政下达补助资金2.71亿元,对居住生活条件恶劣、解决“五通”难度大的群众实行搬迁,全年搬迁10万多人。搬迁后,屋新、路宽、生计多,生活更美了。

  惠民利民

  让发展成果普惠百姓

  收入增长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只有老百姓的荷包真正鼓起来,民生才有根基。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12%的庄严承诺,省财政把促进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在预算内筹集就业专项资金4.11亿元,支持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

  更重要的是,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带动了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

  打个电话,帮你找到好工作。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的12580海西求职平台,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的新型就业服务平台,为数以万计的求职者找到了工作。这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的一个例子。我省还通过财政政策引导,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士兵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为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夯实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落实财政贴息、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以及支持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等方式,政府支持就业的政策措施正逐步呈现倍增效应。

  在促进就业的基础上,我省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这一“安全网”的投入:2011年,省财政支出12.85亿元,使我省成为全国新农保制度全覆盖第一省,同时全省60%的县同步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支出1.45亿元,提高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支出16.5亿元,增加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应对物价上涨……

  强农惠农

  将民生重点倾向基层

  民生优先,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基层。我省在落实民生优先工作中,始终把支出重心下移,着力支持和建设“希望的田野”。一项项强农惠农政策,在山川田间渐次展开。

  强基础。2011年安排36.9亿元,支持农村人饮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等,夯实农业基础。

  壮筋骨。安排18.58亿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

  创机制。支出9.1亿元,带动全省74个县(市、区)7199个村筹资筹劳建成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需求的项目。

  助贫困。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将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到3000元,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民生无小事,万事民为先。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读书就业,就医养老,一桩桩百姓关心事、紧迫事,在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政策的落实下,正绘就出一幅社会和谐、生活幸福的时代画卷。(记者 赖文忠 王永珍 通讯员 张知松)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