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双拥歌 深深鱼水情
2月底,我省18个市(县)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实现全省所有设区市连续三届“满堂红”,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份
2月2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正在举行。
我省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漳州市、莆田市、宁德市、龙岩市、南平市、晋江市、石狮市、永安市、东山县、福清市、连城县、南安市、武夷山市、上杭县等18个市(县)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标志着我省双拥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鱼水情深,历久弥新。在这金灿灿的奖牌里,闪耀着新时代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最璀璨的光芒;在这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我省党政军民携手并肩写下的生动诗篇。
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既是著名革命老区,又处于对台前沿,双拥工作在福建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地位特殊、责任重大。
“福建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闽西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扎实做好双拥工作。”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福建的安全稳定要靠人民军队的忠诚守卫,福建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同样要靠人民军队的倾力支持。要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共同努力,朝着建设强大的革命现代化正规化军队、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目标不断迈进。省长苏树林也指出,大力发扬双拥光荣传统,以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为依托,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驻闽部队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双拥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双拥工作,把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把提升部队战斗力作为双拥工作的着力点,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遵循,把健全长效机制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保障,把强化国防教育作为双拥工作的基础工程,双拥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不断迈进。
如今,在这片鱼水情深的八闽大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成为军政军民关系的主旋律。
拥军情 情深意长
“双拥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消除官兵的后顾之忧。”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想官兵之所想,急官兵之所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连续11年开展“拥军四项工程”,连续5年出台拥军优属政策法规,去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福建省拥军优属条例》……我省通过这些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地满足驻军官兵的需求。
——对军转干部安置实行特殊对待。2008年以来,全省共接收军转干部4728名,安置在党政机关(含参公单位)占89.5%,高于全国平均比例。
——对随军家属就业广开渠道。2008年以来,全省共安排有求职愿望和就业能力的随军家属就业1678名。对于自谋职业或在家照料孩子的随军家属,当地政府给予每人每月300—8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
——对部队子女上学尽力照顾。很多设区市部队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自由择校,不收取额外费用。
——对退役士兵安置注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自谋职业优惠政策,落实了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制度。近4年来,累计接收安置退役士兵59264名。
——对部队干部住房困难统筹解决。近4年来,各地为部队干部提供住房1777套,部队自建3000多套,干部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对抚恤优待标准进行调整提高。多次提高“三属”、“两红”和在乡老复员军人的抚恤补助标准,目前省定标准比部颁标准分别高出21%、29%、37%。从2008年起,我省将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由上年度农民人均收入的70%提高到100%,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由上年度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的20%提高到30%。
……
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0多亿元,划拨土地3.8万亩,完成四项拥军工程3277个,有效地改善了驻闽部队的战备执勤、军事训练和工作生活条件。
爱民心 心暖八方
视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父母。驻闽部队始终坚持这一优良传统,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为福建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稳定谱写了新篇章。
——危难时刻见真情。福建是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驻闽部队始终把协助地方抢险救灾作为应尽的责任,做到哪里发生重大灾情,哪里就有官兵的身影。近4年来,先后抢救转移遇险群众245万多人次,抢运物资3500多吨,排除重大险情290处,有力维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扶贫帮困送真情。近4年来,各部队先后建立扶贫联系点2600多个,帮助4万多名群众脱贫致富。在教育扶贫方面,驻闽各部队累计筹资捐款1000多万元,援建希望学校27所,帮助8000多名儿童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资助2500多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在医疗服务方面,坚持一个中心医院对口支援一所县医院、一个师医院或旅团卫生队帮扶一所乡村卫生院(站),先后帮助地方培训医护人员3000多人次,捐赠医疗设备价值200多万元,免费送医送药160多万元,为群众义诊治病75万多人次。
——建设海西献热情。近4年来,各部队共投入210多万个劳动日,支援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科技园区等160多项国家和省重点工程建设,参加平潭综合实验区、南日岛等生态治理活动,先后整治河道、海堤80多公里,修建防护堤50多公里,植树造林14万亩。(潘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