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数字福建”:福慧人民

2012-03-29 10:11:51来源:福建日报

    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问世。作者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预言数字化环境下,人类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时轰动全球。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今天,发端于2000年的“数字福建”建设工程,真真切切地创造出了数字化生存环境,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印证并超越了尼葛洛庞帝的预测,实现“信息共享无缝隙,网络便民无疆界”。

追逐数字梦想

      2000年——世纪之交,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审时度势,着眼于抢占21世纪发展竞争制高点,增创发展新优势,做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决策,并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开启了我省信息化建设的新篇章。

      12年来,我省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群策群力,精心耕耘,“数字福建”从幼苗长成大树,如今枝繁叶茂,根系四通八达。

      “数字福建”就是建设信息化的福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体的“数字福建”,主攻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目标,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到2011年底,全省光缆线路总长超过48.5万公里,98.5%的建制村通光缆,电话普及率达125%,域名总数119万个,互联网普及率达78.6%,网站数量11.87万个。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干线总长13.25万公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3%。

      为了报道“数字福建”建设成就,记者到省发展改革委采访。他们提供的资料之厚重,让人“叹为观止”!几十个厅局、9个设区市的工作成效,省数字办的经验总结,“十二五规划”的工作要点,还有一本厚厚的书——《福建省“数字福建”十年纪事》。围绕一个题材,成果如此丰硕,作为老记者还是第一次遇到!

      春天的夜晚,记者一边听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一边翻阅这些资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透过字里行间,记者体味到的是超凡的远见和卓识,是无量的心血和汗水。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数字福建”福慧人民,遍泽八闽!

数字改变生活

      “你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轻易就把我困在网中央。”这句《情网》歌词,最能表达网民对信息化又爱又无奈的情愫。

      媒体人一天的生活是怎么过的呢?早上一起床,就急忙上网。首先浏览国内外各大新闻网站,然后打开电子邮箱处理收到的邮件;用过早餐后上班,还未落座就伸手打开电脑,上《福建日报》的内网——“信息之窗”,仔细阅读最新消息,然后在电子采编平台上处理稿件。午休时,记者到网上看看娱乐新闻、在淘宝上买几件物美价廉的东东。若有灵感,就发几句微博;心情不错时,就在网上下载几首歌曲,回家的路上边听边唱。晚上,大部分时间还是与电脑相伴。作为网络潮人,记者是个“网络控”,没有网络真不知怎么生活与工作。

      今天,“衣食住行游购物医疗”,我们哪一样不在网中央?特别是有了无线宽带网络,可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上网。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描写的场景,我们都在现实生活中享有并已超越。数字化生存,渗透进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进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各个环节,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塑造着我们的生存方式。

      在八闽大地,透过这张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百姓受益真真切切——

      远程医疗会诊,让患者尽享省内外先进医疗机构的技术资源和医疗服务;

      远程教育,让偏居东南一隅的福建学子自由登录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知识殿堂;

      3000万张社会保障卡,可在全省乡镇以上1300多家医疗机构通用,方便病患异地就医问诊;

      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为患者节省了大量重复检查的医疗费用;

      城市交通一卡通,实现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城市交通客运一卡通用;

      渔港渔排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为全省3万多艘捕捞渔船安装“船用安全救助终端”,系统运行以来已救助38艘渔船、400多名渔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省级综合应急平台,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全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该系统在我省抗击台风、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每一项覆盖全省的信息系统,都是“数字福建”倾力打造的成果!“数字福建”给我省人民带来的是一场伟大的变革!它使福建与外界联通“零距离”,它改变着我们的时空观念和思想观念,它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由这场变革造就的数字化生存,让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美好!

数字创造和谐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预见网络化将给政府行政体制和机制带来深刻变化,那就是分散权力、赋予权力、追求和谐。

      今天,生活在福州的绝大多数人都熟知一句话:“12345,有事找政府。”只要拨打“12345”这个号码,高效运转的互联网系统,就能使百姓的诉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1000多个行政单位,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公开答复。

      这就是“数字福建”全力打造的政务信息化!

     消费维权热线——“12315”、 农业服务热线——“969155”等行业服务热线,为百姓提供了广阔的诉求渠道;

      金税、金财、金审等电子政务“十二金”工程,有效提高了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

      2011年建成并上线运行的行政执法系统和工程领域信息公开系统,强化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依托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的省市联动网上审批系统,使审批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缩短40%;

      全省政务网视频会议系统,开通以来已节约行政成本3亿多元。

      这一系列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公开,平台开放,一方面突破了政务信息资源垄断,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政务公开,将行政部门置于“群众雪亮的眼睛”监督之下;另一方面大幅降低了政府行政运行成本,极大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数字化建设,正推动政务日渐开放,权力运行日渐透明,它所开启的“草根政治”时代,正如尼葛洛庞帝所预言,通过分散权力、赋予权力,从而实现权力的平衡和社会的和谐。

      当前,信息化发展正面临加速普及的挑战与机遇。基于“顶层设计”理念,“数字福建”推出更激动人心的“十二五规划”, 云计算平台、泛在共网、三网融合、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层出不穷,“处处可以高速上网、事事可以网上办理、一卡通行一卡通用”的前景令人神往。“数字福建”,将把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化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全面提高我省信息化指数的同时,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无缝隙,网络便民无疆界!(记者 黄雪梅)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