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上新跨越
——写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周年之际(上)
从春天启程,到达又一个春天,海峡西岸潮涌连天,生机勃发。
2011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全国人大会议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他告诉福建代表:近日,国务院批准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这是福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11年4月8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最早获批的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之一。
之后,国务院又批准实施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这一年,风雨与彩虹相伴,耕耘与收获相随。中央领导始终关心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每一个脚步;国家部委和央企支持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一再掀起热潮;福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比学赶超,征尘未洗战犹酣。
这一年,交出了开局之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城乡居民收入“三个12%”同步实现的出色答卷,省委、省政府又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新的目标,激励全省上下同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
解放思想 科学决策
【汽笛声声,货轮频繁进出港口;机器隆隆,集装箱吊臂接连起吊……3月的江阴港,生机勃勃,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今年1月,福州港江阴港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中国内地第六个能够办理整车进口的沿海口岸。
汽车整车进口不仅有利于完善福州港进口物流结构,提升福州港的辐射能力,还有利于发挥福建对台优势,构建两岸汽车物流业合作基地,促进闽台汽车产业的深度合作,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也将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福州海关正着手筹划海关监管模式、通关业务流程、岗位和人员设置等准备工作,争取尽快启动汽车整车进口业务,推动福建汽车产业做强做大。】
海西《规划》获批,标志着福建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
2011年4月28日,省委召开全面贯彻落实海西《规划》动员大会,发出以此为契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动员令。
更高起点再出发,如何进一步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我省的决策者不断思考、持续探索。
环顾周边,仅东部沿海一带,10多个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不同地区提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政策资源支持。
审视自身,“十一五”期间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经验,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了发展活力,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对台优势、特区优势等进一步显现。而随着“十二五”大幕开启,ECFA正式签署并实施,福建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和特殊意义越发凸显。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处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强势增长极之间的福建,在后发而起的平台上,如何飞身一跃?在强者更强的区域竞争中,如何勇立潮头?
谋求跨越发展,迫切需要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
2011年5月,省委、省政府在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工作检查,兴起比学赶超热潮。
2011年9月,再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浙江、江苏考察学习。
认识,在学习和调研中越来越深刻——我省经济总量不够大,总体实力不够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的新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只有通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尽快积累雄厚的物力财力,才能完成目标任务,实现人民的期盼。干部群众谋求加快转变、加快发展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思路,在交流和探讨中越来越清晰——要在强势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下大决心,拿出魄力,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追求“好”,力争“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视野更开阔一些,办法更多一些,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先行先试”是海西《规划》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央给予福建新一轮改革发展含金量最高的政策支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省政府对2009年公布保留的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新一轮集中清理,下放56项,取消47项,转变管理方式206项,仅保留379项,削减了47.7%。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保留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9个省直部门成为“零审批”部门。
2011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十二五”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奋斗。
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以追和赶的姿态,以拼和闯的决心,全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攻坚克难 战略突破
【西气东输入闽的脚步越来越近。三年内,我省将可用上中亚天然气。西气东输三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目前已经江西瑞金修至闽赣交界处,预计年内进入我省龙岩。按照规划,2014年西三线将全线贯穿通气,将中亚天然气引入我国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2011年11月,中石油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积极参与我省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漳州古雷规划建设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在福建布局建设石油化工机械制造项目,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入闽,打造海西天然气储备基地。最近,中石油又与福州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将在福州市积极推进油气输送钢管制造、输气管道和LNG接收站建设。其他设区市政府也正与中石油展开密集洽谈,商洽油气等项目合作。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四大石油公司全面进入福建,将有力保障我省的能源供应,推动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
发展不能滞后,发展为了民生。在这一大坐标系下,如何选择一个战略突破口?
“跨越发展必须转型发展,必须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着力解决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省委书记孙春兰一席话掷地有声。
冷静分析,果断决策,迅速行动。围绕海西《规划》的目标,一项项举措迅速出台。
五大战役,推动重点领域突破——
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集聚,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了五大战役的有效接续、强力攻坚。全年完成投资2589亿元、同比增长33.7%。
小城镇改革发展步伐加快。42个试点镇稳步推进宜居城市综合体建设,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扩大内需和全省整体实力的提升。
十大新增长区域活力迸发、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三群”联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以发展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为突破口,“三群”联动,分工合击,全面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跨越发展,产业是关键。按照建设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定位,我省着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在做大总量的同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201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7775亿元,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3.7%提高到4.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6%。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约1200亿元,较上年增长28%,比全省GDP增幅高出近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省正加快培育旅游、物流两大新主导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支柱产业。
依托港口优势,建设大通道。推进港口整合,着力构建以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为枢纽,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677万吨。今年3月15日,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二期正式封关运营,标志着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实施海西城市群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厦漳泉和福州两大都市区建设。《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于2011年“9·8”期间签订,一卡互乘城际轻轨、一号同享三地通信,的士可三城同跑,教育资源三市共享共扶……首批18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今年2月,福州、莆田、宁德三市共同签署了《构建福州大都市区、推进福莆宁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提出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市场一体、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三维”推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对接央企,借势登高。福建省与中央企业项目洽谈会在京举办取得丰硕成果,共洽谈了123项合作项目,总投资8464亿元,相当于此前中央企业在福建已建成和在建项目的投资总和。
引进外企,对外开放。2011年3月底,福建代表团访问港澳,签约投资合同229项,总投资223.4亿美元。在第15届“9·8”投洽会上,福建省团共签约合同项目324项,总投资额12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6%。今年3月,福建省闽台合作交流团访台,推动闽台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
联合民企,畅通发展血脉。2011年7月,福建代表团赴上海举办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投资恳谈会;紧接着,9月底又在福州举办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累计对接项目1334项,总投资达1.28万亿元。
目前,在闽投资的央企超过60家,全省有央企合作项目超过270项,总投资超过1.45万亿元;已有超过百家境外著名跨国公司在闽投资,项目达170多个;有台企3800多家,约占大陆台企总数的15%,列大陆第3位。
在抓“大”的同时,积极扶“小”,给力实体经济。去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12项金融财税政策、促进工业稳定增长“6+6”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福建精神 激励前行
【2011年9月25日,神华集团领导一行26人搭乘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班机到福州参加6个项目的揭牌仪式。得知这一消息,厦航上下高度重视,从符合北方饮食习惯的水饺到刊登福建与神华合作情况的《福建日报》,都一一细致考虑、认真准备。一束鲜花、一个微笑、一句问候,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厦航的优质服务赢得了神华集团客人的高度赞誉。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表示:“倾力福建能源事业,为福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央企应有的最大贡献!”
厦航是福建的一张烫金名片。而今,学厦航、打造优质软环境的活动,正在全省轰轰烈烈展开。】
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环境是对外开放第一竞争力。”
省长苏树林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有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攻坚克难,奋发进取。”
事在人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好坏、精神力量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跨越的速度。
“福建精神”应势而生。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以此激励全省上下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胸襟;进一步激发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先行先试,攻坚克难。
福建精神,是福建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明素质、思想境界、意志品格和价值追求,一直是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更高起点再出发,福建精神成为前行的力量。
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开展向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把学习厦航活动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弘扬福建精神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
省委宣传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和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开展“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詹红荔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催人奋起。
五大战役持续推进,成为弘扬和践行福建精神的重要舞台;
“一天一个亿,一天一个样”,平潭建设气势如虹;
“国内建一条高级镀膜玻璃生产线一般要12个月,旗滨只用8个月。”东山县旗滨玻璃产业园高速推进;
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首条总装生产线,从进场施工到第一辆汽车下线,仅仅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
……
新风气,实作为。
2011年12月22日,省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在福州召开,同时还把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扶贫开发会、人口计生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会合到一起召开。五会合一,传递出求实务实的执政新理念和作风新要求。
省委决定,从今年3月至明年2月在全省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夯实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层基础。
省委、省政府还确定,从4月份起,每月的第一周为“无会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改变作风,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办实事,抓基层打基础,解难题促发展。
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营造出加快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一股清风正气,正在八闽大地持续升腾。(王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