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走转改”精神推动活动常态化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这必然要求我们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新形势下,群众对信息服务和文化传播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大力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使“走转改”成为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不断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融入全局工作中找准“走转改”常态化的方向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职责,也是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重要立足点。偏离了这一立足点,“走转改”活动就失去了坐标,更谈不上常态化。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关键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点,把服务大局的要求贯穿到“走转改”的各个环节中,在与大局同频共振中找准新闻工作的着力点,彰显“走转改”的强大生命力。联系当前工作大局,必须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宣传贯彻十八大作为“走转改”的重要内容,开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宣传教育;把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走转改”的重要内容,组织“跨越发展海西行”大型采访报道,结合福建省委正在开展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主题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每年下基层驻点5—7天,今年将安排5000名新闻工作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弘扬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走转改”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典型事迹和模范人物,广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基本道德规范。
二、进一步把握规律、增强实效,在提升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中突出“走转改”常态化的重点
衡量“走转改”成效最直接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它对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产生多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走转改”活动,进一步深化我们对新闻工作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深刻认识到新闻宣传必须接地气、长灵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个意义上讲,必须把“走转改”活动与创新新闻宣传工作、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结合起来。因此,重要的是解决好“走转改”活动与日常新闻宣传“两张皮”的问题,把“走转改”的要求贯穿新闻宣传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坚持把“走转改”的要求体现到办报办台定位中,准确把握受众的不同需求;坚持把“走转改”的要求体现到日常新闻宣传中,办更多基层欢迎、群众喜爱的频道、频率、版面和栏目;坚持把“走转改”的要求体现到新闻创新中,推进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的创新,使我们的新闻报道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
三、进一步锤炼作风、提高素质,在弘扬“走转改”精神中增强“走转改”常态化的动力
任何活动,只有将其蕴含的精神内涵提炼上升为广泛认可的价值理念并大力弘扬践行,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根本动力在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弘扬“走转改”精神,成为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使之具有引领新闻宣传工作的长久魅力。更加注重领导带头,规定各级新闻单位领导干部坚持每年不少于1个月开展蹲点调研,使领导干部成为活动的带动者、促进者;更加注重教育引导,概括提炼“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加大“走转改”精神的宣传阐释;更加注重实践养成,把“走转改”与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队伍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推动不同领域“走转改”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进一步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中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
去年以来,“走转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与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我们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越多,反映群众心声、愿望的报道越多,群众越满意越欢迎,就越能实现常态化。为此,必须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的理念,以高度的自觉服务人民群众,同时注意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看待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积极有效的服务中夯实“走转改”的群众基础。在“走转改”活动中,我们总结推出了治理水土流失的“长汀经验”,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肯定。同时,把“走转改”与做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客观反映群众诉求,特别注意把反映的重点放在当地党委政府应该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上。
五、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在促进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中强化“走转改”常态化的保障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克服活动“一阵风”的有效方法。“走转改”常态化,要义在坚持,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使“走转改”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在下基层方面,健全基层联系点、基层挂职、蹲点调研等制度,明确规定新进记者必须驻点锻炼2年、新闻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必须下基层1个月、具有高级职称新闻工作者必须下基层2个月。在考核激励方面,把“走转改”作为福建新闻奖和其他各类新闻奖项评选的重要条件,设立“走转改”专项新闻奖,研究制定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优评先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真正把“走转改”与干部使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