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青春促跨越 活力献海西

——写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之际

2012-05-07 09:09:51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福建共青团网上团史展览馆,穿行在共青团的历史长廊里,我们看到一种力量,叫“追随”,追随党,追随理想,追随使命。走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火热实践,我们看到一种行动,叫“奋进”,是青年突击队奋战在五大战役的重点项目工地,是“青年文明号”用精细服务打造软环境,是青年志愿者日渐成为“乐善好施”的青春时尚,是青年创业者践行着“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推动跨越发展,我上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中国共青团90年的生动写照。

  今天,跨越发展的战鼓已擂响,凝聚青春力量,朝着“三个更加”的目标奋勇前进,成为福建共青团的时代使命。

  刘栋钢,平潭环岛公路工程青年突击队副队长,带领20多个平均年龄25岁的青工,奋战在平潭环岛公路一线,他们以工地为家,不完成任务,不谈其他,创造性地应用了碎石桩和水泥搅拌桩等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精细控制,做到100%的零误差,创造着“平潭速度”。他们身上这种敢于攻坚克难、追求精益求精、甘于奉献投入的精神,是全省重点项目、在建工程1000多支青年突击队的缩影。

  在厦航每一架飞机的客舱里,“青年文明号”的牌匾与乘务员胸前的团徽交相辉映,成为蓝天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7年如一日,厦航空中乘务部的团员青年从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问候、每一点细节开始,诠释着“环境是对外开放第一竞争力”的时代内涵。如今,41个行业的10472家“青年文明号”已万帆齐发,按照“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人才”的要求提升职业品质,用心打造优质软环境。

参与生态建设,我来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全省人民长期精心保护的结果。

  今年2月29日至3月11日,团省委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全省22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中开展“学习长汀经验,建设青春家园”青春接力活动,号召全省广大青少年争当“长汀经验”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在短短12天的活动中,全省共有1万多名青少年参与了接力活动,5000多名青少年现场签名,种植树苗1万多棵,开展特色环保活动5000多人次。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与两名孤儿签下了十年“爱心成长约定”。为了履行这份约定,同学们从收集空瓶、废瓶做起,四年来,共收集了43万个空瓶,足足可以装满30多辆大卡车。既筹集了爱心资金,又通过日常的环保实践,传播了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理念。

  植树造林、清理垃圾、家园清洁、环保宣传、志愿服务……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相关活动,在全省各地纷纷展开,广大青少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生态省建设,为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出一份力。

引导服务青年,我在

  有一种感情,只要你拥有过,就不会遗憾。“海西新青年”的微博上,有65043名粉丝,他们诉说着对共青团的深情: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在青春最盛的年纪里,我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青团这个充满朝气的组织,建设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团。这个五四,我们青春正当时!”

  “有一年没回家,自己一直珍藏着这些东西: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照、毕业证书,还有朋友送的生日礼物、48张元旦贺卡、19封信,两本毕业留言册,一枚‘中国共青团’的徽章,一枚‘中国志愿者’的徽章……”

  增强团员意识,争当先进青年,是这些年来福建共青团一直的努力。从去年3月开始,团省委出台了“五个一”的新规定,要求各地各级团干部都要联系一个高校或者高中班级、一个学生宿舍、一个大学骨干学院小组、一个就业创业项目团队,还要联系一所高校或者高中,由团干部前去做“与信仰对话”讲座。

  “完全被‘逼’出来的,跟学生交流一定要靠故事,有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人身经历,否则他们不爱听。”一位多次到学校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团干部这样说道。

  截至5月3日,全省团组织共举办“与信仰对话”577场,先后邀请118名专家参与活动,直接影响学生30余万人次。300多名省、市、县三级团委机关科级以上干部走进高校或中学开展面对面的思想引导工作。电子邮件、QQ群、博客、飞信、微博,是团干部熟练运用的与青年沟通的工具。

  抓住青年的核心需求,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全省团组织越做越精。586名青年在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项目的支持下实现成功创业,138名青年获得免息免担保贷款395万元;140名创业大学生获得“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补助金128.5万元;72959名青年参加了各类创业就业培训,其中37462人对接上岗顺利就业;6743名创业青年通过邮储银行“青年卡”项目获得小额贷款3.58亿元。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团组织的帮助下成功就业创业。

  福建新跨越,为青年成长打开了越来越大的空间;福建新跨越,也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年去拼搏奋斗。正如返乡创业大学生、福建省好思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思惠所说,“青春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一个敢拼会赢、勇于担当的人生。让我们弘扬福建精神,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福建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青春推动跨越,用奋斗成就人生。”(通讯员 海青 本报记者 储白珊)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