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全省深化“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2-05-16 09:21:48来源:福建日报

重实际 出实招 求实效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萍

      省委宣传部把务实贯穿始终,下基层听实话、观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扎实有序推进活动开展。截至目前,部领导下基层21人次,机关干部下基层80多人次,帮助解决问题60多个。主要做法:一是活动启动前做实方案,明确“干什么、怎么干”。袁荣祥部长等部领导深入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和挂钩点,认真听取开展活动的意见建议,建立帮扶发展项目和贫困户情况等台账,做好调研摸底。二是活动开展后做实工作,确保“有成效、受欢迎”。全面推开“点、线、面”立体活动网络,把挂钩帮扶的泰宁县、音山村等作为联系点、示范点,袁荣祥部长先后6次下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帮助落实帮扶泰宁县的27项举措,着眼制定3年扶贫开发规划。推动整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活动,组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图书援建等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覆盖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开展活动与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与干部培养锻炼相结合,推动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实。

以开展“三访三创”为抓手
 
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 郑传芳

      省委教育工委立足教育工作实际和特点,深入开展“三访三创”活动,组织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访谈学校、学校管理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着力在“活动全覆盖、 提高访谈质量、确保实干实效、建立长效机制”四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深入学校、深入师生、深入教育教学一线,访校情、解难题、办实事、转作风,全力推动学校攻坚克难、科学发展。全省学校把一线访谈与倾听师生诉求、帮扶困难师生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师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和家庭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和福建精神的宣传教育,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目前,各地各校把“三访三创”活动作为一项“连心工程”来打造,广泛开展“千名校长进社区、万名教师进家庭”、“校长有约早餐会”、“辅导员心语计划”等活动,融洽师生干群关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心系三农 服务基层
 
省委农办主任 张立先

      省委农办结合开展“心系三农、服务基层”主题活动,深化下基层工作:一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组织协调全省农村工作调研检查活动,推动春季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等课题开展数十个调研,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意见。二是落实扶贫开发挂钩帮扶制度。组织办领导和业务处干部先后到17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结对帮扶50户贫困户。为挂钩帮扶的连城县制定五年帮扶工作方案,对接扶贫开发具体项目,开展扶贫工作专题培训,抓好“草-牧-沼-菌”治理模式试点。三是加强涉农重大问题督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春耕农资价格过高、水利设施损毁、惠农资金克扣等问题,派出专人调查核实、协调解决。四是为基层争取扶贫政策。进京汇报扶贫工作,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建设,请求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共建帮扶长汀县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帮助基层解忧 助推全省发展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兰祥凤

      省发改委以“方便基层办事、帮助基层解忧、助推全省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积极深入基层,推动“五大战役”、“三维”项目建设等工作的落实。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注重领导带头。领导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深入基层,走访慰问,了解情况,调研政策,协调项目,检查工作,解决问题。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开展“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挂钩帮扶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活动台账制度、情况汇报制度、考评激励制度五个机制。三是做实帮扶措施。确定由班子成员和厅级领导每人负责挂钩一个县或乡、村、社区,对挂钩帮扶和联系的单位和困难户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重点帮扶。四是加强项目协调指导。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积极深入项目一线,协调帮助重点项目建设。五是强化对基层的服务。对基层和群众来访办事,不仅要以礼相待,更要设身处地、热心服务、主动作为,尽快帮助基层办好事、解决好问题。

沉到基层谋发展 深入企业解难题
 
省经贸委副主任 钟安平

      省经贸委以推动政策落实为抓手,将下基层活动与企业服务年活动紧密结合,打造优质“企业娘家”,解难题,优服务,保增长。分类梳理、编印政策选编,编制政策应用指南,送政策进企业,确保企业看得懂、用得上。成立10个企业帮扶工作小组,由省经贸委领导带队深入144家省重点企业,逐户“抓脉开方”、“对症下药”。健全服务项目建设机制,推进民企产业项目对接、落地,推进“百项千亿”技改工程,建立省级“万亿”技改项目储备库,实施技改工作考核机制、重点新增长项目动态信息管理系统等。建立协调解决问题机制,“一企一策”解决个案问题,4月以来,梳理基层企业提交的个案问题46个,已分解办理;“一行业一策”解决共性问题,出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稳定增长、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实施阶梯电价、推动闽东电机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等政策措施。组织重点龙头或品牌企业产品供需对接,连续举办电子信息产品、海西重汽产品、林产加工品等多场推介会。创新服务方式,规范审批流程、要件、标准和时限等,省工业企业服务网入围“学厦航、学先进,打造优质软环境做表率活动”十佳候选举措。

踏遍青山作奉献 服务基层促发展
 
省林业厅厅长 陈家东

      省林业厅结合部门工作重点,通过“三个深入”,扎实开展下基层活动。一是深入基层,推动工作落实。厅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开展造林绿化、山地水土流失治理、森林防火等专题调研或督导。选派三批67名干部到基层开展造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督查、指导和服务工作。截至5月10日,全省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314.8万亩,封山育林495万亩,化解矛盾纠纷34起。二是深入一线,确保服务到位。深入一线指导“五大战役”重点项目占用征收林地报批工作,开设“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项目建设,搭建企业对接平台,扶持企业做大做强,1-4月,全省林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645亿元、同比增长25%。启动“千万林农增收千元工程”,指导农民发展兴林富民产业,1-4月,全省农民人均涉林收入增加145元,对全省农民增收贡献约占30%。开展领导下基层接访和林权纠纷调处,强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专项打击行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截至目前,全省发生森林火灾同比下降91.4%,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76.8%,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6890起。三是深入研究,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挂钩、林业重点工程常驻基层服务指导、结对帮扶、重点课题调研、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下基层月报分析六项制度,初步实现了下基层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深入基层掌握实情 针对问题积极服务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叶敏

      省国土资源厅着眼基层实际困难,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掌握实情,针对问题、积极服务。抽调了30名年轻干部,分期分批到部分乡镇国土资源所蹲点,与镇村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组建了项目用地等6个下基层服务小组,根据各地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分别由厅领导或处室领导带队,赴现场解决、指导。此外,还采取了与市、县国土资源部门以及基层村居结对共建的形式,了解掌握基层情况,为结对单位办实事、解难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注重针对基层实际困难,有效履行职责,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在“五大战役”项目用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农村土地发证、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土地整治和“青山挂白”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活动开展,既达到转变作风、锻炼队伍的目的,又切实为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发展。

四下基层 四解四促 服务群众 促进发展
 
宁德市委书记 廖小军

      为继承发扬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宁德市开展以“四下基层、四解四促”为主题的下基层活动。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进一步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固定的信访接待日和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要求领导干部每季度定时定点深入基层开展大走访、大接访活动,了解群众诉求,疏导群众情绪,调解矛盾纠纷。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市委每季度召开一场座谈会,市领导带头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并要求各县(市、区)、市直单位也开展相应活动,帮助基层解难题,切实让群众得实惠。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全面推行干部驻村、驻厂、驻项目制度和“蹲点手记”、“民情日记”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到一线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找问题、理思路、议对策、促发展,并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支持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组织干部进驻农村、企业、项目,现场宣讲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并通过上门谈心、说服教育等方式,积极教育引导群众。

在“三服务”中解难题办实事促进跨越发展
 
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元邦

      福州市委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开展 “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部署要求,突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活动主题,对下基层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市领导带头下基层,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共下基层3.4万人次,走访党员群众8.2万人次。一是大调研寻良策,通过走访入户、实地察看、座谈访谈等,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共收集项目建设、民生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意见建议2.4万多条。二是大下访保稳定,采取重点约访、带案下访等,集中力量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4959个,化解矛盾纠纷1267起。三是大服务促发展,围绕重点项目、民生实事,特别是针对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开展重点服务,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倡导“一线工作法”,切实做到问题解决在基层,推动工作在基层,发展见效在基层,共协调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难题3237个。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在推动问题解决、转变机关作风、加强基层组织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不断推动下基层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努力使直接联系群众服务基层

形成常态长效和自觉行动
 
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秋雄

      厦门市立足于为民、务实、长效,着力健全完善党员干部调查研究、接访下访、定点联系、结对帮扶、下派挂职、拉练检查工作等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使直接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市、区、镇(街)三级领导全面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仅1-4月,全市就有223批527名领导干部下访,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23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130多个。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全部建立挂钩联系点,覆盖37个镇街327个村居、6566家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机关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村(居)、困难企业和困难户、困难群众制度,开展“千名公务员1帮1”、“百联千户”结对共建活动,促使帮扶工作常态、长效。选派干部到基层单位挂职任职、驻点帮扶,今年选派151名优秀年轻干部驻镇包村以及到重点建设指挥部、信访部门等一线挂职,人数、范围为历年之最。同时,各级党政机关深化效能建设,以服务提升促发展提速,近日,率先在全省建立一站式“政务超市”——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81个部门,与企业、市民密切相关的557项审批项目都可以实现“一站式”办理。

重心下移接地气
 
莆田市委副书记 赖军

      在下基层活动中,莆田市结合实际,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进百村入千企访万户”主题实践活动,3月13日举行千人启动仪式,73个市直机关单位与73个后进薄弱村、贫困村和老区村现场挂钩对接。各县区相应安排494个县区直部门与640个村(社区)结对,按照“谋好思路、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定好制度、管好阵地”的要求,采取走访调研、驻村蹲点等方式,做好结对帮扶工作。209名厅、处级领导干部带队,带领有关职能部门党员干部深入1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着力破解企业融资、用工、出口等难题。市委组织部专门成立重大项目干部力量保障领导小组,以72个省、市重大系列项目为框架,选派67名处(科)级机关干部配套组建6个项目工作小组,集结到项目一线,为重大项目前期立项、审批、落地、建设等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活动中,全市1.1万多名机关干部与农村各类示范户、困难户、拆迁户、信访户结成帮扶对子1.39万个,建立民情台账13997条,下访、接访群众12130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9500多个。

弘扬苏区好作风 了解实情解民忧
 
龙岩市副市长、上杭县委书记 赖继秋

      上杭县自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以来,全县上下掀起了干部下基层、解民忧的热潮,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了党员干部对全县342个建制村和1892个自然村的走访活动全覆盖,每个领导干部手写一份村情报告,收集整理群众对县委、县政府关于民生问题、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意见1126条,帮助基层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683项;制定出台了扶持革命基点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以及农业农村等方面政策共17大类100多条;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1400多人次,约290个干部共捐助30多万元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党员干部通过与村民座谈、实地察看、现场办公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了集镇市场、公厕、广场、垃圾处理、搬迁户就业、危房改建等问题582项。此外,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了对机关干部走群众路线、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的再教育,尤其是为年轻干部弘扬苏区作风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接地气 通民气 聚才气 增和气
 
德化县委书记 吴深生

      德化县组织开展“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选派35名县领导、3711名干部进驻204个村(社区)和700多家企业,访贫问苦、访贤问计、访企问路。创新形式察民情,认真细致聚民意,主动贴近增感情,换位思考解心结,走访五保户、留守户、信访户、拆迁户、二女户、老党员户、能人户、贫困户、外出(外来)务工户、企业“十必访”对象1.32万户,建立民情档案1.9万份,征集问题和建议1.21万条次。实行思想解惑、政策解忧、实事解困、结亲解难,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800多件,帮群众争取扶持资金500多万元,筹集帮扶资金300多万元,慰问6000多户家庭;为企业解决问题280多个,帮企业争取扶持资金8000多万元。创新建立党员干部挂钩联系、走访解难、蹲点接访、恳谈问政、结对帮扶、下派干部挂职、关爱服务留守老人七项长效机制。从去年9月开始的“驻进帮”活动与省委部署的“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成功对接,使省委提出的“四下基层”制度得到很好落实,实现了下基层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取得了“决策找到民意支撑、经济明晰转型方向、社会融洽和谐、作风有效转变”的良好效果。

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
 
漳浦县委书记 曾智勇

      漳浦县坚持把下基层活动作为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注重在一线推动发展,把开展下基层活动与推动漳浦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项目挂钩、企业帮扶和“包村、包任务、包责任”等制度,引导机关干部下基层服务发展、推动发展。注重在一线保障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下基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倾听群众诉求,了解民情民意,多办实事好事,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在一线延伸服务,通过创新推广“一中心三平台”社会管理模式,在乡镇、村(社区)设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整合矛盾纠纷化解、维稳治安防控、便民为民服务“三大职能平台”,将化解群众诉求落实到基层一线,将维稳治安防控服务到群众家门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注重在一线培养干部,把机关优秀干部抽调到重点发展区域和重大项目一线,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锻炼、培养、选拔干部,抽调350名干部进驻古雷港区,主攻新一轮征地征海、沙西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征地、新港城建设等重点工作;抽调300多名干部集中攻坚县城区旧城改造工程,切实在一线培养干部。

推广“五民工作法”  破解“五大发展难题”
 
尤溪县委书记 伍斌

      尤溪县实施“四个五”工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部署。

      机制——“五进基层”,即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进农户、进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二进二访三送四促六个一”部署,着重解决“下到哪、怎么下、如何长期下”问题。组织——“五大规定动作”,即“三化”突破重点、“视频”点评项目、“现场”解决问题、“结对”创优扶弱、“动真”整治作风。组建配强25个项目团队,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团队化、团队领军化,推动“五大战役”完成投资28.6亿元。突破——“五民工作法”,在农村,推广民事民议、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评“五民工作法”;在机关,拓展提升民提议、民决议、民监督、民质询、民测评“五民工作法”,力促广大干部亲民、敬民、惠民、为民。实效——破解“五大发展难题”,即破解提速跨越、瓶颈制约、民生民利、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建设难题。全县已有37名县处级领导、2235名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挂钩联系点424个、联系户900户,调研走访干部群众1161人,收集民情意见建议327条,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503件,安排财政帮扶资金800多万元,协调融资6.9亿元。

下基层 拉家常 办实事
 
武夷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徐春晖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城市目标,扎实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一是明确下基层“做什么”。主要有六个方面:梳理发展思路,征集民情民意,开展宣讲活动,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组织建设,办实事解难题。二是把握下基层“怎么做”。在组织领导上,成立各级领导小组,出台具体活动方案502个,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查访格局。在走访范围上,做到“五要进”、“十必访”,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把农村产业大户、计生户、生活困难户、信访户、留守家庭户、征地拆迁户、老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党代表、重点项目业主十类人员作为必访对象。在工作要求上,分别对各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的时间、与百姓拉家常户数提出具体要求。在制度保障上,建立了台账、督查、考评等制度,确保活动开展的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关键看下基层“做得怎样”。“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机关干部累计走访群众21086人次,确定联系户14023个,结对帮扶6153人,收集意见建议1920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32起,直接解决困难问题953项,拉近了干部与百姓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