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更高起点再攀登
——写在省委省政府今年工作检查即将开始之际

2012-06-01 11:11:47来源:福建日报

      从春到夏,八闽处处绿意盎然,繁花似锦。

  这是激情迸发的季节,挥洒汗水的季节,搏浪奋进的季节,创新开拓的季节。五大战役如火如荼,“三维”项目紧密对接,“三化”并举不断深入,“三群”联动持续拓展,从沿海到山区,八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去年5月底,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工作检查,激励各地迸发出在更高起点上全力以赴加快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热情和干劲、信心与决心。一年来,全省上下铆足劲,勇拼搏。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7500亿元,同比增长12.2%;财政总收入2596.12亿元,增长26.3%,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交出一份出色答卷,也为跨入承上启下之年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初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省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发展无止境,攀登又一峰。顶酷暑、沐风雨,省委省政府今年全省工作检查明日启程。

新起点·新动力

——“勇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就能拓展新思路、拿出新办法”

  去年初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分别给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和在闽台商回信,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贺国强等中央领导相继来闽考察,对福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去年3月初,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随之《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亦先后获批。

  站上新起点的福建,该怎样乘势而上、大步跨越?

  继2010年第一次“拉练”后,去年5月23日至6月2日,又一次“拉练”穿行八闽大地。同样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同样是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一二把手、有关省直部门主官全程参加,纵横5000公里,走一路、看一路、议一路。但不同的是,如果说首次“拉练”重在审视省情,找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路径;那么,第二次“拉练”重在思考、谋划处在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关键时期的福建,要以什么样的姿态站上“更高起点”?

  立足八闽,放眼九州。去年9月,福建省党政代表团短短4天走访江苏、浙江的6个市,考察20多个企业、园区、科研院所,继续开阔视野,碰撞观念。对照找差距,比较知不足,标兵越远、追兵越近,福建面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快转变的双重压力。

  机遇稍纵即逝,挑战如影随形。怎样科学决策、从容应对?

  去年7月,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贯彻实施海西《规划》决定,提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去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宏伟目标。

  “更高起点”又出发,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速度与质量的统一、富民与强省的统一,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理念。“勇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就能拓展新思路、拿出新办法。”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去年“拉练”总结会上强调。

  思路决定出路。福建以战略眼光、战略举措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三维”推进、“三化”并举、“三群”联动,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海上“金麒麟”平潭的开放开发,其先行先试之举,始终牵动世人关注的目光。各方支持的实际举措与力度不断加大。去年底,工商部门推出当天核准制、注册资本零首付制和台资企业直接登记制等新举措后,台资企业注册登记实现了飞跃性突破,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台资企业36家,超过了外资企业总数的一半。

  压力带来动力。持续打好五大战役,推进重点领域突破,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长区域活力迸发,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民生工程成效显著。2012年,五大战役内涵领域进一步拓展,农林水利、“四绿”工程、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的项目纷纷被纳入,最大限度惠及人民群众。

  创新带来变革。去年,省政府对省级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削减47.7%,使我省成为全国保留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9个省直部门“零审批”。环境是对外开放的第一竞争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向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学习的通知。各级各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全程服务,全力营造保姆式、零距离的服务暖环境。与此同时,“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正激励全省上下进一步开阔胸襟,奋发图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与“拉练”一脉相承的,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去年12月,省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等“五会合一”,吹来清新之风。

  今年初省两会上,省长苏树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实际问题的会;少讲话、讲短话,讲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少发文、发短文,发简明扼要管用的文。”今年3月以来,全省20多万名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省委同时制定“无会周”制度,将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用更多时间和精力到田间进车间,抓落实促发展。

  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作风、更奋力的拼搏,全省上上下下风正气顺,心齐劲足。

新起点·新突破

——“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

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福建,正处在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关口。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怎样紧紧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看泉州的“新”,看厦门的“大”,看南平“突破”,看宁德“双核”……去年“拉练”期间,检查组一行看成绩、摆问题、查不足、找差距,反复思考,寻求答案。

  转变发展方式,关键要明确“怎么转”、“往哪转”。

  我省山海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省委省政府十分注重把发展绿色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根本上说,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省委书记孙春兰反复强调。

  深深的跨越情结,清醒的转型意识,逼迫福建走绿色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驱动,引领转方式调结构走向深化——

  去年,我省1000多项科技项目列入国家计划,新增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9000亿元,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同比增长23%;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列全国第9位,比2010年提升2位。

  好项目、大项目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抓手。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央企项目开工86个,建成投产6个,完成投资1107亿元;民企项目开工524个,建成投产89个,完成投资821亿元;外企项目开工110个,建成投产34个,完成投资340亿元。这些项目,有力推进了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量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去年,全省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约1200亿元,同比增长28%,比全省GDP增幅高出近15个百分点。今年初,我省再出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案:到2015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2%。

  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受益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厦门迈开了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大步伐。今年初,厦门银行通过异地抵押方式,成功为福州一家台企发放贷款,开创了两岸金融合作的新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我省已成为全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地。去年全省共有46部动画作品获播出许可证,总时长同比增长227%,居全国第五位;11部动画片获优秀国产动画片奖,排名全国第三。“海峡旅游”品牌越打越响亮,去年以来,我省着力建设滨海游、温泉游、乡村游、红色游、文化游等354个重点旅游项目,设计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实现了产品体系优化和多元文化、多元营销。今年春节期间,福建旅游形象宣传片亮相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

  千里海岸线就是千里发展线,福建全力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442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5%左右,居全国第五位。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我省通过科学开发、全面推进,将构建“一带、双核、六湾、十岛”的海洋经济开发新格局。

  推进全面开放,换取更大的发展战略空间——

  去年7月底,省经贸代表团在上海举办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投资恳谈会,共有民营企业家4700多人次参加各项推介活动,新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69项。两个月后,我省又在福州举办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共形成对接项目1334项,总投资12801亿元。

  今年3月,我省闽台合作交流团赴台开展以“乡情之旅”为主题的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叙乡情、话合作、促双赢。众多台湾企业界人士表示,将进一步促进闽台技术对接和产业合作,共促两岸产业优化升级。

  “同享一片海”,福、厦、泉等主要港口步入“跨省”时代。福建积极推动内陆省份在本省设立“飞地港”,形成全方位、开放型的一体化集疏运网络体系。江西是中部第一个借区域联盟直接出海连通全球的内陆省份,据统计,江西去年从我省港口进出的货物达826万吨,3年翻了2番。

  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

  厦漳泉同城化、福莆宁同城化,不仅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而且取得实质进展,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今年6月底龙厦铁路将通车,年底厦漳跨海大桥将通车,城际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同城化的前景不再遥远……

  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两年多来,43个试点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4%,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7%。关乎全局的十大新增长区域建设,同样生机勃发,今年4月完成投资499.02亿元,比上月增长42.9%。湄洲湾北岸,我省等级最高的航道项目——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正式动工;环三都澳,宁德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项目完成环评,进行填方……

  从结构调整到产业转型,从全面开放到城乡统筹,每一次新突破都为八闽跨越发展注入一份新活力。

新起点·新期待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怎样化为现实?

  “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省委书记孙春兰的话语掷地有声。

  2011年,省委、省政府兑现郑重承诺:GDP和城乡居民收入三项指标同步增长12%。今年初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将全省生产总值及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分别增长12.3%作为奋斗目标,同时将农林水利、“四绿”工程、城镇美化等领域的项目纳入五大战役。

  民生凝聚民心。惠民之举的大手笔,缘于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去年全省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573.89亿元,省级财政超收的70%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实现。今年首季,全省民生支出同比增长41.4%,占财政支出的72.3%。

  发展为民,为民发展。更高起点上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民生优先要有更高的眼光,更高的层次。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去年,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至25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提高至每人每年200元;省财政投入11.8亿元,支持201所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统筹安排20.4亿元,提高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加快推进,广播村村响起来,“农家书屋”建起来,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场所纷纷维修改造或添置设备,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加大生态省建设力度。建设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建设生态省与改善民生并举贯穿省委省政府决策理念。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2012年,我省在推广“长汀经验”的基础上,将水土流失治理的资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3.3亿元,提出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万亩的目标。省委常委会决定,全省27个扶贫开发、水土流失重点县(市),由省领导挂钩指导,并安排省直单位和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

  与此同时,生态省建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

  绿了更绿。去年全省共完成造林绿化701万亩,占全年造林任务的107.8%,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今年继续造林300万亩,并将重点从山上为主转变为山上山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美了更美。2010年底,我省投资15亿元,启动最大规模农村环境整治,力争到2012年实现农村环境“大变脸”。首批示范项目涉及519个整治村庄,总投资近5.2亿元,至去年底已有511个整治村庄顺利完成工程建设。

  听民声,顺民心。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必将一一实现。

  一年风雨,我们携手走过,迎来彩虹;一路跨越,我们并肩耕耘,收获喜悦。

  随着贯彻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向纵深推进,随着今年工作检查的启程,福建更高起点的跨越发展,需要全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再登高峰。(吴毓健 谢贤伟)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