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基础夯实稳中求进
翻开福建2012年一季度各项统计数据,大有春风扑面之感:
——一季度,福建制造业投资、高技术投资和企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8.6%、45.6%和41.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则同比下降10.7%。
——一季度福建民间投资1127.17亿元,同比增长42.5%;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8.5%;出口93.2亿美元,比增26.7%。
1—4月,福建全省GDP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7%,出口增长7.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7%。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小城镇改革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五大战役”投资全部超进度。
福建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这样解读:“从一季度情况看,福建的经济增长呈稳中趋升迹象,预计二季度经济会比一季度更好,全年将呈前低后高趋向。”
稳中夯实发展基础,进中谋取发展转变,求中赢得发展突破,福建“稳中求进”这篇大文章,开笔刚健,满纸生气。
“稳”字诀:
以实体保稳定 用升级强实体
2011年被称为国内中小企业经营最困难的一年。而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九成以上、素有“中小企业之都”称号的泉州,这一年却新增亿元企业374家,总量达近1500家;新增上市公司14家,总数达74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0枚,总量达73个。泉州去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连续第十三年雄冠福建。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多部共18条大力扶持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优惠政策,日前又出台9条专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鼓励办法,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助推剂。
“福建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必须立足实体经济。”在福建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明确指出。
抓实体,保稳定。福建的选择,清晰而坚定。
但是,怎么抓才能解决传统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呢?比如污染。
“喝”进黑水,“吐”出清水。4月底,晋江兴业皮革公司污水处理车间里,公司董事长吴华春当着记者面,“咕咚”两口,把工业废水经环保处理后流出的清水,喝了下去。
福建是全国皮革重点产区,皮革行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2010年10月,福建省政府对全省皮革行业突击检查发现,全省109家制革企业中,有92家存在污染问题,直接威胁水源安全。
面对问题,福建不是简单一关了之,而是采取“环保减排指标倒逼企业升级”的方式——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定时间,由环保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并监督完成污染治理,届时考核,不过关再关停。全省90%以上皮革企业分别收到了责令关闭、停产或限期整改的通知。
“正是这场风暴,让晋江皮革产业真正将环保上升为发展理念。”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告诉记者。仅仅一年间,晋江77家皮革企业投入用于污染防治与清洁技术改造的资金就达10多亿元。
“没有污染的行业,只有污染的技术。”全国皮革龙头企业兴业公司,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制出清洁化生产和微生物处理技术,不仅彻底解决了氨氮指数超标这一皮革污染治理中最头痛的难题,还使公司产能达到140万标张的行业先进水平,每吨污水处理成本从7元降到5元,大大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今年5月初成功上市,成为晋江第三十八家上市企业。
“福建用环保减排指标倒逼办法不仅破解了发展难题,更让传统皮革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生机。”中国工程院院士、制革专家石碧如此评价。
从2009年起,安溪县关停全县500多家石材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却为茶产业生态化、有机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石狮的印染业称雄业内,今年底前将拔除全部小烟囱,实施集中供热。在福建实体经济最发达的闽南,“十一五”期间先后布局了泉港石化园区、凤竹纺织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南安、德化两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市),泉港石化园区、中泰石材集控区、石狮集控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等共21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最先诞生于皮革业的“环保倒逼”,成为福建全省传统产业升级的“法宝”。
“要辩证看稳。用‘稳’字打牢发展基石,拓宽发展空间。而绝不是画地为牢,裹足不前。”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表示。
“求”字诀:
攻坚克难抓服务 深化改革提效能
2011年12月,福建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要求全省各地各级党政部门学习厦航公司。依靠为顾客提供“精、尊、细、美”的优质服务,厦航成为民航业唯一获航空安全三连冠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连续24年盈利的航空公司。
加快发展,不仅要靠稳扎稳打的实体经济,还要靠政府提升服务效能激发社会活力。如何激发?一要降低行政管理门槛,二要提升服务品质。
在今年初福建省人大的一次会议上,省长苏树林表示:福建已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削减47.7%,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
去年底正式启用的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个平台收费”,全市45个部门和单位的591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入驻,全市约90%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办理。
围绕“服务”二字,今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攻坚战。
3月底,漳州片仔癀药业公司准备在南靖县投资6亿元建新项目。申请书递交市行政服务中心不到3天,中心便召集市直9个部门与南靖县相关部门,现场联合踏勘,并在当天召开该项目审批一次性联合告知会议,明确各部门的审批时间节点。原本要35个工作日才能走完的流程,一天搞定。
4月初,漳州市迎宾路改造重点工程项目,同样牵涉众多部门。服务中心直接协调市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等18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项目的审批被压缩了140个工作日。
日前,漳州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工作的十四条意见》,除探索推出“一次性联合告知、联审联办、联合踏勘、容缺受理、桩机先行”等审批机制外,市发改委、规划局、公安局等12个单位窗口提出“预约上门办身份证”、“免费拍照,即办签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许可”等20多条提速增效新举措。“我们要力争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设区市,让服务成为我们的最大优势。”漳州市委书记陈冬说。
能简的则简,能放的都放。福建还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全天候的“网上政府”。
目前,福建省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实现行政许可事项网上申报、办理,审批环节缩减到5个环节以内,审批时限总体比法定时限压缩40%以上,按时办结率高达99.4%。
做好服务,同样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今年一开春,福建10万干部按照“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要求,奔赴生产生活一线,为群众、为企业、为发展破解实际难题。
宁德市传承“四下基层”传统,提出“哪里有困难矛盾,哪里就必须有党员干部”,市4套班子29名领导干部组成10个调研督查组,将会议搬到田间地头去开;老区龙岩市多次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拟定6项重大调研课题,组织1000余名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带着思考下基层……
不仅是党政部门,福建各类金融部门也将扶持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服务的主要内容,主动积极探索破解贷款难题。截至2011年末,福建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239亿元,3年翻了近两番。其占贷比重达46.8%,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
“求”中见精神。2012年一季度,福建九市一区全部实现两位数发展,作为实体经济代表的第二产业继续高歌猛进,贡献率高达76.7%,拉动GDP增长8.3个百分点。
“进”字诀:
变中求进 进中求好
云霄,很美的名字,然而多年来,闽南沿海的云霄县却戴了顶“黑帽子”——“假烟之都”,造假烟让云霄出了名,虽又打又堵折腾10余年,仍屡屡复发。
表面繁荣的背后,淳朴的民风荡然无存,各种问题凸显。云霄也从上世纪90年代的独冠漳州,滑落谷底。
云霄人终于痛醒:发展没捷径,踏平坎坷,方有大道。2007年起,云霄引导民资瞄准刚刚兴起的节能光电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县里统一建光电产业园区,鼓励村集体投资、股份投资、引进投资等方式发展光电企业,并按30%—40%的比例将地方财政收入分成到村级。束缚已久的200多亿元民间资金,迅速被引入正路,形成能量释放,“光电之都”取代“假烟之都”。
在“转”中实现科学发展,在“调”中打造发展新路,在科技创新中赢得转型求进。
2012年4月,福建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孙春兰语重心长:福建还是沿海地区相对欠发达省,在“稳”的基础上,必须按照“进”的要求进一步努力,更多地着眼于“进”。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唯进方稳,进中求好,进则全胜。
如何求进?
——以政策求进。近年来,福建屡屡得到中央和国家赋予的各类促进发展的利好政策。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赋予福建一系列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机遇是财富,落实是关键。去年底《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刚一通过,福建省委、省政府便全面启动“四个一千”人才工程。今年3月20日,首批350名挂职干部便从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集结至平潭,为平潭发展积聚人才实力。
——用对接求进。近年来,福建全面实施央企、民企、外企“三维对接”战略,用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的话说,就是“合作一个项目、对接一家企业、做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区域集群,滚动开发、持续投资、合作共赢”。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三维对接”项目跟踪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1818个,总投资2.8万亿元。已开工项目720个,建成投产项目129个,完成投资2268亿元。福建实体经济的后劲和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以开放求进。继去年福建党政代表团先后到天津、广东等地学习考察后,今年初,福州市也主动出击,到周边发达地区学习取经。以大开放求大发展的战略构思逐渐清晰——充分发挥省会龙头引领作用,5年内逐步推进福州、莆田、宁德三市同城化发展,形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用共管“齐步走”的态势。
“求进”最考验行动力。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福建从今年4月起,把每月第一周定为“无会周”。仅4月第一个“无会周”,全省累计20多万各级干部下到基层,其中30位省级领导到基层调研。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态势趋稳趋好。
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福建开局良好,稳步前行。(记者 费伟伟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