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跨越放歌行
——写在省委省政府第三次工作检查结束之际
6月,八闽热潮翻滚。
一场长途跋涉“拉练”行,一番俯身向下促跨越;历时10天,行程4000多公里,察看近80个经济、社会、民生、党建等方面的项目,举行10场交流会……省委省政府第三次工作检查11日正式结束。
恰在此时,捷报传来。初步统计,1至5月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186.51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幅比前4月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五大战役年度主要目标任务提前实现过半。
从2010年到2012年,一年一次的“拉练”,带动比学赶超,推进发展风劲潮涌:城市新区,从案头图纸到基本成形;工业项目,从厂房动土到机器轰鸣;开发园区,从零星企业到产业集聚……
三年间,海峡西岸的福建,干部群众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路登攀。
回眸三次“拉练”发生的巨变,展望更高起点的发展宏图,宛若一曲高昂的交响乐章,令人心潮激荡。
乘势而上之举 抢抓机遇之举
“拉练”,既是乘势而上之举,亦是抢抓机遇之举。
福建的发展大势是什么?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全省GDP超1.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综合实力持续夯实,大发展、大跨越的潜力日益凸显;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践行承诺,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12%,发展成果在更大程度上惠及民生;2012年,“三个更加”的建设成为全省共识,策马扬鞭再奋蹄。福建,处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变的重要关口。
福建的发展机遇在哪里?
2010年春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闽考察,次年初又专门给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和在闽台商回信,殷殷嘱托指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三年,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亦相继来闽,对海西建设和福建发展寄望深厚。
继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后,国务院又相继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省委书记孙春兰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抓住机遇,关键在于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形势,找准路径,科学决策。
正缘于此,2010年6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工作检查,找差距、知不足,提建议、求对策,此后连续3年“拉练”。
“拉练”中,“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愈发强烈。
“拉练”中,视野开阔了,办法多了,胆子大了,步子快了,战斗力凝聚力愈发高扬。
如果说,首次“拉练”重在审视省情,找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径,那么,第二次“拉练”明确了处在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我省站上“更高起点”的新姿态。而第三次“拉练”,则是省委省政府推动“两规划一方案”落实的过程,是全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的具体行动。
思路开,出路宽;方向明,举措实。
2010年7月,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随后,“打好五大战役”响动八闽,以战役的思维、状态、方法和模式推动目标落实。
去年7月,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贯彻实施海西《规划》决定,提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我省拉开了推进“三维”项目对接,实现“三群”联动发展的大幕。
4个月后的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心无旁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信心决心,务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
真抓实干之行 比学赶超之行
“拉练”,既是真抓实干之行,更是比学赶超之行。
每一次“拉练”,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率队,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政一把手、省直有关部门主官全程参加;
每一次“拉练”,历时10天、纵横4000多公里,马不停蹄从沿海到山区、从农村到城市、从工地到车间,与干部群众充分交流,详细了解各地发展思路,实地察看发展举措和成效。
三次工作检查,检查组一共看了240多个项目,涉及经济、社会、民生、党建等方面,这些项目对福建发展至关重要。
检查项目,只看新、不看旧,只看实、不看虚。不满足成绩的介绍,不停留听汇报看展板,而是下田间、进车间、走工地、访社区,从重点项目,到新增长区域、城市建设,从经济到民生,一次比一次看得更全面、更深入。
一路察看,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讨论。在检查中学习先进,在比较中查找差距,在观点碰撞中启发思路,一次比一次震撼大、收获大。
“拉练”是解放思想的新起点。从审视省情区情,到以更宽、更广的视野,看清形势,寻找差距,寻求突破。2010年以来,福建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天津、广东、江西、浙江、江苏考察学习,在比照先进中激发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赶超意识,在互学互比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明确方向、坚定信心。
“拉练”是比学赶超的新起点。“检查一天,苦干一年。”一些同志说,“今年检查过后,压力最大的就是明年要给检查组看什么新项目。”这种倒逼的压力,让各地绷紧发展这根弦,纷纷也自己开展拉练,加快节奏去推动工作的突破和落实,做好功课,力争交出最优秀的答卷。
乘势而上、大步跨越,关键在于真抓实干,迅速行动。
从2010年首次拉练后的那个火热夏季,五大战役持续打响,重点领域加快突破。
加快发展。各地“三维”推进、“三化”并举、“三群”联动。2010年12月,福建省与中央企业项目洽谈会在京举办,对接央企,借势登高;2011年3月,福建代表团访问港澳,引进外企;2011年9月,福州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联合民企,畅通发展血脉。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集聚,新增长区域活力迸发。一年前,检查组来到海西重汽项目现场时,还只是一片平地。而今,海西重汽已初具规模,有望实现年产销整车2万-3万辆,带动我省载重汽车工业跨越发展。漳州的古雷石化、龙岩的新龙马微客、莆田的鞍钢冷轧板、宁德的联德镍合金、福州的中铁乾达盾构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八闽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转变。各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三年前,福安电机还是小、散、弱,污染严重,产值不到180亿元。而今,检查组走进闽东电机城,安波电机、银嘉电机、巨龙电机等一大批企业争奇斗艳,科技创新、品牌树立、企业规模全面迈上新台阶,今年产值可达400亿元。南安石材、莆田工艺美术、长乐纺织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迅速提升。
加快统筹。五大战役内涵领域持续拓展,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设亮点纷呈,民生工程惠民利民。正如群众所言: “省委、省政府开展工作检查的三年,也是咱们百姓受益最多、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的三年。”
从结构调整到产业转型,从全面开放到城乡统筹,每一次“拉练”,都为八闽跨越发展带来一个新突破、注入一份新活力。
思想观念之变 精神面貌之变
“拉练”,既见证发展面貌之变,更见证精神面貌之变。
“眼前的事实已经证明: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登高望远的视野有多开阔,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就会有多大。”谈起“拉练”带来的变化,一位三年参加“拉练”采访的中央媒体记者由衷表示。
如今,无论山区,还是沿海,都更加注重走科学发展的路子。
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事。对绿地的保护,对流域的治理,城市地下管沟的建设,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等,这些思路和举措,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思想和境界,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
抱团发展、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新的发展模式被积极尝试。如今,厦漳泉同城化、福莆宁同城化不仅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而且取得实质进展。其中,厦漳泉同城化首批18个项目、第二批28个项目启动实施,厦漳同城大道和跨海大桥、泉州环湾高速路等基础设施也正在加紧推进中。
发展为民、为民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去年全省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573.89亿元,省级财政超收的70%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实现。今年首季,全省民生支出同比增长41.4%,占财政支出的72.3%。
强烈的责任心,干事创业的激情,更成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加二”、“白加黑”,“弘扬福建精神,打好五大战役”……通过“拉练”,各地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时不我待、慢进则退的意识,形成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合力。抓发展、谋发展的劲头不松,激情不减,始终保持一种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气势。
去年底,省委九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等“五会合一”,一阵清风扑面吹来;
今年3月以来,全省20多万名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削减47.7%,使我省成为全国保留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9个省直部门“零审批”。各地也相继出台各类简化程序、服务企业的新举措。
“去年,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比以前节省了2/3时间,我觉得,这就是‘拉练’带给我们的实惠。”福州宏星物流公司员工李仕红谈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检查对各地工作作风转变的促进作用时,体会尤深。
解放思想促发展,清风正气伴跨越。今日福建,正以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作风、更奋力的拼搏,加速跨越步伐,创造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记者 王永珍 谢贤伟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