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书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壮丽画卷

——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福建考察

2012-06-19 10:06:49来源:福建日报

    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等陪同下,考察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记者 张永定 摄

    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等陪同下,考察平潭海峡高速客运码头。记者 张永定 摄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实施“两规划一方案”,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6月14日,福建的老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又一次来到了八闽干部群众中间。这是贾庆林连续第四次来闽参加海峡论坛并在我省进行考察。

      时光荏苒。大家深深记得的是,贾庆林主席在福建工作的12个年头里,提出了一系列体现科学发展、符合福建实际的思路和举措,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有力地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今天的福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家深为感动的是,贾庆林主席始终对福建的山山水水充满了感情,对福建的发展时刻牵挂在心。祝福福建发展取得的每一步成就,倾心指导福建发展的各项战略举措,福建的发展成就始终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从欣欣向荣的省会福州,到发展如歌的宝岛平潭,再到日新月异的特区厦门,短短3天时间里,贾庆林在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省政协主席梁绮萍等的陪同下,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饱含着党和国家对福建人民的亲切关怀,表达着他对八闽大地的浓浓情意。

      “每一次来到福建,都能感受到福建的新气象、新变化”

      福建的汽车工业是贾庆林在闽工作时大力支持、积极推动下发展起来的。

      走进闽侯青口投资区的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一座世界级水平的现代化工厂展现在大家眼前。这是德国戴姆勒集团在亚洲、大洋洲唯一的商务车制造中心和产品线最为齐全的制造基地,质量管理严格,配套设施完善。

      “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是哪生产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汽车的四大工艺都有吗?汽车钢板可以实现本地化生产吗……”察看生产流水线,登上新下线的商务车,贾庆林为企业发展壮大感到欣慰。

      看到昔日的“树苗”已茁壮成长,贾庆林十分高兴,他希望福建的汽车企业能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战略合作,引进最新、最好的技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汽车,推动福建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城乡面貌花团锦簇。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2009年5月,贾庆林在福建考察时,专程来到三坊七巷,实地察看保护修复工程情况。时隔3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进展如何?贾庆林再次来到了这里察看。

      漫步在整治一新的安泰河沿岸,水中鱼儿嬉戏,河边花草相依,岸边游人如织;走进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示馆,生动的图片、翔实的数据,全面展示了三坊七巷在保护修复前后的巨大变化。

      看到古老街区焕发出勃勃生机,贾庆林十分欣慰。他说,“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和内河整治不仅提升了城市环境,也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一定要坚持做好”、“福州市要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展现省会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特色”。

      集美新城是厦门市实施岛内外一体化中四大组团之一,建设进展迅速。

      站在新城的市民广场上,远眺园博苑,水天相接,风景如画;近处的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现代、造型别致。一个环湾滨水生态型新城区初具规模。

      “大家辛苦了!”贾庆林与新城建设者们亲切握手,感谢他们为新城崛起作出的贡献。

      戴尔中国(厦门)有限公司是戴尔在全球五个服务中心之一,贾庆林走进研发中心,详细询问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情况,对企业从单一产品制造向电子信息技术服务转变表示满意;在践行“马上就办”的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他与前来办事的市民亲切交谈,充分肯定了中心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便民服务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做法。

      “每一次来到福建,都能感受到福建的新气象、新变化。”一路走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让他十分欣慰:“我相信,只要你们坚定不移地按照这个思路干下去,福建的未来大有希望,海西大有希望!”

      “希望平潭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麒麟驮宝,海峡明珠。平潭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

      在福建工作期间,贾庆林曾四次登岛调研。“平潭的希望在海,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岛优势,发展海洋经济”、“要改善旅游条件,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要抓住机会推动‘三通’,促进与台湾交流合作,这对统一是有好处的。”当年,他高瞻远瞩、深入思考,为平潭发展建设进行了精心谋划。

      十多年后重返故地,从乘船登岛到高速直通,看到从前的海岛正建设成为先行先试的实验区,贾庆林感慨万千。

      总投资16.4亿美元的冠捷科技园已经全面铺开建设。“老朋友又见面了!”一进园区建设指挥部,贾庆林就和冠捷科技总裁宣建生热情地打招呼。

      “主席好!”宣建生看到贾庆林十分激动。1992年,冠捷科技在福清的第一个厂房落成时,贾庆林就专程前来参加仪式。这次又是在贾庆林的推动下,冠捷科技决定进军平潭。

      “感谢你积极参与平潭开放开发。”贾庆林说,平潭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宣建生抓住机遇,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业来平潭发展,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群。

      “现在,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这个园区发展好。” 宣建生表示,一定回台湾多宣传平潭,把更多的朋友都引到平潭发展。

      “好啊!”贾庆林说,“祝你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澳前海峡高速客滚码头,双体飞翼船“海峡号”正稳稳地停靠在港口。进入常态化运行后,“海峡号”受到了两岸同胞的青睐。

      “航线运行怎样、客轮运能如何、客货流量大不大?”贾庆林登上客轮详细察看。“现开航136航次,已经运送旅客4.7万人次。”企业负责人说,即将开展货运业务,“海峡号”市场前景看好。

      “你们很有市场眼光。”贾庆林要求他们做好服务,努力为两岸同胞往来提供便利。

      平潭面貌一天一个样,建设者们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贾庆林来到幸福洋吹沙造地项目现场,与建设者们一一握手,鼓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把平潭发展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现场指挥部,贾庆林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干部亲切座谈,对平潭开放开发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要发挥平潭的区位优势,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制定好规划、发展好产业、保护好生态,在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社会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两岸交流合作新的体制机制,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新的突破口;为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福建一定能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大有作为”

      发挥闽台间“五缘”优势,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贾庆林关注的重点。

      201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先试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两年来,中心建设全面展开,境内外客商纷至沓来,一个两岸金融资本的“聚宝盆”正逐步形成。

      走进中心,贾庆林与落户金融中心的台商们亲切交谈。

      “为什么选择来这里落户?”贾庆林问。

      “现在两岸交流交往越来越密切,金融作用将越来越大。”厦门银行行长林昆三回答。

      “中央已经赋予了福建、厦门先行先试的政策,在这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你们是两岸先行先试的先行者,很有远见。”贾庆林说。他建议台商们瞄准大陆巨大市场,多服务中小企业、农村和社区。

      “我们也想多考察市场,寻找更多商机。”林昆三说。

      “欢迎你们。”贾庆林真诚地希望台商们积极建议,推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更好服务两岸交流交往。

      车行厦门环岛路,远眺台湾海峡,一湾碧波始终牵动着贾庆林的心。

      从第一届海峡论坛到第四届海峡论坛,贾庆林年年来闽、届届参加、亲力亲为。就办好论坛提出指导意见,就推动两岸交流发表重要讲话,在他的直接推动下,海峡论坛人气越来越旺,名声越来越大,成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最重要的平台和最成功的典范。

      “福建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福建在两岸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定能够继续大有作为。”

      “要把中央赋予福建的对台交流交往先行先试的政策用好用足,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进一步强化机制体制,努力推动闽台交流合作。”

      ……

      一路走来,他叮咛切切、寄语殷殷,衷心希望福建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福建的今天喝彩,为八闽的未来祝福。

      “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壮丽画卷已经展开,前景无比光明而美好。”贾庆林指出。他殷切希望,福建要坚持稳中求进,着力先行先试,着力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老领导对福建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必将激发全省干部群众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征程上大步向前。(记者 兰 锋)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