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
——福建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
科技创新,不断演绎福建新传奇——
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新大陆产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并投入应用;
瑞芯微电子公司承担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芯片研发项目入围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标志我省芯片设计进入“国家队”;
……
科技创新,不断激发福建发展的内生动力——
根据科技部最新监测,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9位,比去年提升2位,其中,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第7位;
全省80%以上市、县(区)通过科技进步考核;
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26亿元,同比增长26.6%;
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以改扩建为主的技改投资1013.7亿元,同比增长36%;
……
面对科技发展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
加快科技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新征程面临新挑战。
从自身看,当前,我省既处在积蓄能量、提速发展、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节点,又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
从外部看,新科技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既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又伴随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审时度势,省委决策高瞻远瞩、坚定有力——新的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根本还要靠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路线清晰。
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作为“十二五”发展的基本要求,贯穿各有关章节,首次将“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单独成章阐发,凸显了科技创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快科技创新,内容丰富。
以科技政策“四两拨千斤”。出台《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福建省重大科技成果企业落地转化资助办法(暂行)》等重要政策,通过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机制,全方位支持开展科技创新。
以路径指引为创新之路扫清障碍,大力构建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企业技术提升辅导诊断、“校企对接”行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千万”行动……目前,已有1.4万名科技人员深入1万多家企业,帮助破解技术难题。
为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行企业为主承担科技项目的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R&D经费专户(专账)制度等。目前,全省85.8%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74.5%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今年出台的《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团队资助暂行办法》更明确规定,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实行领军人才申报制,领军人才可优先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不受推荐单位申报数量的限制。
创新,以人才为基石,以机制为保障。我省把握人才脉搏,锁准高层次精英,相继出台《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和《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政策,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引进3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方兴未艾。
创新驱动给力 产业升级加速
作为传统行业,印染业给人的印象更多是高耗能、高污染。但在福建凤竹集团,情况截然不同。
2010年以来,在省科技重大专项“印染新工艺及其废水回用新技术”项目支持下,凤竹集团自主研发低碳环保新工艺。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节能染色工艺,不但可以同时对涤纶和棉进行染色,而且耗水、蒸汽量比传统工艺减少50%,印染废水回收率从20%提高到50%。
这是我省大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体现价值。近年来,我省着眼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仅2011年,我省就实施了10个科技重大专项和133个区域、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在新药创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攻关,获取了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等完成的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开辟了世界上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的先河;厦门钨业集团开发应用超细硬质合金制造技术,成功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带动相关产业规模数百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提速。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二次创业和整合升级加快推进,泉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促进特色产业基地集约化发展。去年,我省新增平板显示、节能照明、智能家电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继国家创新基金首个创新产业集群(试点)——微波通信产业落户泉州后,闽东中小电机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第四个国家创新基金产业集群试点。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大陆完成第二代二维码解码芯片量产流片,下半年将全面推向市场;上润二期暨智能执行器项目下半年投产,将新增年产值10亿元。上半年,全省物联网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软件产业同比增长30.6%,福大自动化等5家公司入选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计算机及网络、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LED和太阳能光伏、软件、物联网正在加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农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加快农业良种选育、健康种养、农产品加工保鲜新技术的研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培育形成了永安竹业、德化陶瓷、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硕果累累,科技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越发凸显。
构建区域体系 打造合作平台
日前,泉州市光电行业协会与台湾台固通绿能公司签署联合建设海峡两岸光电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协议书,闽台LED技术研发共享步入互动阶段。
我省已成为台资LED企业投资大陆的聚集区之一,晶元、鼎元、亿光、中强、嘉晶等台湾岛内LED龙头企业,纷纷来闽投资设厂。
闽台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是我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亮点之一。科技需要统筹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大协作推动大科技。
构建政、金、产、学、研、用协作大机制。我省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等建立了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获国家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今年,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与省政府签订新一轮部省工作会商议定书,共推福建重大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产业转型升级、闽台科技合作、区域科技发展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共同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海西中心等,构筑闽台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落户厦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启动建设。今年,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实现我省农业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福建省兽医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获农业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在省级设立的、获准从事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活动的实验室。全省建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5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个。
机制新,活力增。我省新型科技中介组织和科技服务形式不断涌现。我省创建了技术经纪示范园,引入电子、医药等领域一批技术经纪机构;建成国家专利技术(福建)展示交易中心、国家专利产业化(厦门)试点基地和福州市知识产权实施与产业化基地;建成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
科技,正为福建加快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记者 李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