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社保的阳光下
——感受身边新变化之三
家住南安市洪濑镇东林村的老黄,不久前因重症肺炎到福建医大附属二院住院治疗,花了近2.6万元。由于他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院结算时自己只需付大约8000元,他非常高兴。
目前我省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为百姓撑起了可有效遮风挡雨的健康保护伞。现在,群众治病不但有政府“兜底”,看病也更方便了。今年71岁的林宝成老人是省里一家事业单位的退休干部,随子女定居厦门。过去省、市医保不联网,老人每次看病都要回福州,很麻烦;现在医保卡全省一卡通,各地都能刷,方便多了。
这是我省近年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安全网”的一个缩影。
人有远虑,也有近忧。保障,因此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词,一个人人关心关注的民生和发展课题。近年来,随着我省综合实力的提高,顺应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子加快了,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继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后,2011年,我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15元提高至25元,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至200元,今年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目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等事项,资金已陆续到位,将有更多的群众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下。
社会保障状况改善的背后是执政理念、发展理念的提升。我们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到越来越丰硕的发展成果,不断增进群众的福祉,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做好社会保障,就是提高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础。编织周全而结实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对合理分配社会财富、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最低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维持生存的需求。人人都会生病、衰老,都有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社会保障体系就可以通过向群众提供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使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不愁基本生活,有更多的安全感。有了可靠的社会保障作后盾,人们少了甚至没了后顾之忧,才敢大胆投入扩大生产,大胆进行创业创新,大胆进行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助推器”。社会保障体系打造得如何,体现着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当前的社会保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跟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步伐,创造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让人民群众早日走在洒满社保阳光的康庄大道上,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