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安居之本,从未如此温暖厚实

——感受身边新变化之六

2012-09-22 09:11:52来源:福建日报

      建宁县濉溪镇河东社区低保户魏香莲一家,过去居无定所,房租负担是全家人不能承受之重。现在,她家的廉租住房申请已获批准,往后每月仅需支付租金30多元。

      和魏香莲一样,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住上了政府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这是我省近年来重视安居工程建设取得的喜人成果。

      积力之举则无不胜,智众之为则无不成。如今,一幅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画卷已在城乡之间徐徐展开。

      住房是百姓的安居之本,关系万千家庭的冷暖,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无房不成家,对于那些无房家庭,有了住房,就意味着有了遮风挡雨的地方,也就能够安心地创业、工作。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在做好商品房市场管理的同时,加大投入,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造福工程、灾后安置工程等建设,解决了一批又一批困难群体的住房需求。

      在城镇,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自购商品房;低保户住上廉租房;新就业人群、外来务工人员与中等偏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一起,被纳入公共租赁房的供应范围;中低收入家庭被列入经济适用房申请对象;棚户区也进行系统改造,居民告别低矮的旧房,住上宽敞的新房。

      在农村,旧村改造、新村建设、造福工程、灾后农房重建等多箭齐发,极大改善了农民的住房条件。很多农民住上了小别墅,舒适度超过了城里。

      数据无声,却是最有力的见证。多次超额完成国家的分解任务,开工率、基本建成率两项主要指标保持在全国前列,足以说明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不凡业绩。

      不仅如此,城镇注重建设人文景观和环保设施,格局开放,环境幽雅;农村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天蓝水清,草长莺飞,人居环境优美和谐,居住品质明显提升。

      安居之本如此厚实,来自执政为民理念的强化。与商业性住房相比,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及农村的造福工程、灾后重建房等,需要财政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各级政府坚持民生优先,想方设法筹集大笔资金,用以改善困难群体住房条件,让困难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幸福指数。

      安居之本如此厚实,因为有制度作保障。保障性住房等虽然价格低,但质量不降低。从要求房屋选址要方便住户的工作生活,到住房建设的进度、质量、配套设施,再到住房的公平分配,都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并严格付诸实施,从而让困难群体拿到住房后称心如意,让政府的钱花得值。

      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我省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也在加大。随着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推进,必将有越来越多像魏香莲这样的人圆上住房梦。

作者:潘抒捷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