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队伍
——我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综述
2008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009年“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2010年带头创先争优、2011年大力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2012年“一迎双争”……
一年一个主题,一个阶段一个重点。5年来,全省组工干部参与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深入开展,树立了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为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加强党性教育——建设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队伍
“切实解决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做到言行一致、坦荡光明、求真务实。”省委书记孙春兰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学习先进典型、加强党性修养与部风建设等为主题的“组工论坛”不断掀起高潮,引导全省组工干部把党性要求付诸具体行动,带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讲党性,就要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从五大战役到“三群”联动、“三化”并举、“三维”对接,从创先争优到“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广大组工干部在为服务发展大局提供组织保障的第一线淬炼党性,建功立业。在防抗特大暴雨洪灾等自然灾害时,广大组工干部奋勇争先,并组织全省1.2万支党员抢险突击队、重建先锋队和医疗服务队,以及79.6万名党员干部奋战一线,成为灾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5年来,全省组织系统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好队伍聚集人才、抓好基层夯实基础,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打造特色品牌——在改革创新中更好地服务大局
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根本目的是推动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在改革创新中更好地服务大局。
打造特色品牌,实施创新工作项目化运作,一批特色工作在全国、全省推广。2011年,“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入选中组部地方组织部门特色工作。2012年,“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135”社区党建工作法、非公企业“三五”工作法、“五评”机关等机制陆续在全省推广。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平潭“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台湾人才聚集工程、厦门市“红色驿站”、厦航式服务等特色品牌,推动了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省委组织部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县委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指导市、县研究制定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委会工作规则、县委书记用权“十不”规定、重大事项决策“九部工作法”等数十项工作制度,并以制度为基础培养打造了一批敢于发展善于发展的领导干部队伍。
5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坚持把开展“讲重作”活动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突出实践特色,使整个活动与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竿子”插到底——推动下基层全覆盖
“怎么下、下到哪、干些啥”的问题,是下基层最关键的问题。
解决好“怎么下”,就要明确下基层的硬指标。组织部门规定,每月第一周为“无会周”,确保领导干部有更多时间下基层;省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每年至少1个月、市县两级组织部班子成员每年至少2个月到基层或下级单位调研;坚持“一竿子”插到底,采取实地调研、驻村入户、“解剖麻雀”、随机调研等办法,与群众零距离交往;坚持轻车简从,住农户家中费用自理、按时结算,不增加基层负担。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带头深入福州等地调研,了解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进一步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的落实。省市县组织部门领导下基层6300多人次,每人至少在基层蹲点5天以上。
解决好“下到哪”,就要“点线面”结合推动下基层全覆盖。在联系点的选择上突出代表性,把困难大、问题多、发展慢、基础薄弱、工作推不开、艰苦偏远的地方,作为领导干部重点联系对象。
解决好“干些啥”,就要找准组织工作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结合点。省市县组织部门确定200多项调研课题,走访群众12.5万人次,与干部谈心谈话14.7万人次,解决问题12526个。
以“两满意”为标准——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部门,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组织部门的声誉,关系党的形象。
始终把公道正派作为组织部门的一面旗帜高高扬起,把清正廉洁作为组织部门的生命线牢牢把握。各级组织部门以深化“讲重作”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以铁的纪律保证组织部门风清气正。全省组织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明显增强,激发了组工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严于自律的主动性。2011年全省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等四项指标满意度,与2010年相比平均上升2.89分,高出全国平均1.16分。
站在新的起点,全省各级组织部门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行进在服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争当“三服务”优秀标兵,争创“两满意”模范部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沈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