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之路·为民之举——学前教育
从2011年开始,我省陆续推出的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的各种政策,让年轻的家长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解决,有了盼头,有了希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政府应当主导推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并且鼓励社会多元投入,真正把学前教育这一惠民实事办好。
2011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着手将发展学前教育的相关项目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中,组织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全省各地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多元主体举办一批,盘活资源新建一批,改善提升扩大一批等方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公办幼儿园。同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政策,有效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据统计,我省去年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699所,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园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今年将再新建300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358所公办幼儿园,同时鼓励支持村集体和个人开办幼儿园;初步估计,全省还将新增12万个幼儿园学额。
据悉,今年,我省计划安排省级以上资金4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重点解决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的“入园难”问题。结合农村实际,我省将通过乡镇中心园在建制村设立分园或联合办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在农村的辐射;利用农村中小学富余校舍举办幼儿园;鼓励支持村集体和个人举办幼儿园;在幼儿人数少的农村地区设置农村幼儿园及学前班1740所(个)。
加强师资力量是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举措。今年,我省将把“学费代偿”、“特岗”延伸到幼师,将通过公开招聘、转岗培训、现有教师支教等多种渠道吸收补充幼师,新增幼师1000多人。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对新建、扩建民办幼儿园,当地政府应按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对城乡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其中,省级财政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民办幼儿园,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数予以每人每年100元的补贴。(黄少鹤 雷顺号)
亲历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幼儿园——
昔日忙跑关系 今朝从容挑选
“大家准备好,跟着音乐节奏跳起来……”近日,福鼎市民办天天乐幼儿园内,加拿大籍外教菲利普带着小朋友们做游戏。当天是新学期家长开放日,10名家长代表来到幼儿园,观摩师生互动游戏课。
天天乐幼儿园是福鼎桐南新城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全园200多名幼儿,来自全国10多个省份的30多个地区,最小的孩子只有2岁半。
汪玉敏是家长代表之一。当天早上7点,就带着3岁半的孩子来到幼儿园。他是管阳镇茶阳村人,在福鼎市工业园区一家私企工作,有一儿一女。说起两个孩子的入园经历,他说:“以前是托关系找园入,现在是自己挑选幼儿园。”
2008年,刚到福鼎城区务工的汪玉敏,因没城区户籍,为了大女儿上幼儿园的事,当年春节一过,大舅子就劝他早想办法,“晚了就报不上名了”。
“当时,我没太当回事。”汪玉敏说,“没想到,这一大意险些让孩子上不了幼儿园。”
当年5月,离家较近的3家公立幼儿园就已全满额。公立幼儿园上不了,汪玉敏便把目光转向几家民办幼儿园,结果还是处处碰壁,都说“报满了”。
幸运的是,当年福鼎开通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绿色通道”,8月底开学前,他终于接到入园通知,全家人这才松了口气。
今年,汪玉敏的儿子也到了学前入园年龄,由于有了大女儿的入园遭遇,他这次更重视了。
“从去年开始就打听工业园区附近的幼儿园招生动态。”他说,各方收集的信息显示,今年幼儿园就近入学不会有困难。“看了好几家幼儿园,我最后选中‘天天乐’。”
桐南新城地处福鼎市区城乡接合部,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员务工经商。2010年,针对外来人口子女入园难问题,在福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福建石福实业有限公司在桐南新城黄金地段投资3800多万元,按省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建起闽东地区第一所专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天天乐幼儿园。新园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引进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加拿大外教和3名研究生教师。
幼儿园里,教室、寝室、伙房、多功能厅等样样齐全。户外大型的木质组合玩具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此外,幼儿园还配备专职的营养师和保育员。
教育环境的改变,是福鼎把学前教育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的结果。在拥有20所公立、57所民办幼儿园的福鼎,目前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97%。最近几年,福鼎投入财政性资金约6000万元,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幼儿园园舍,通过构筑城区名园、社区早教、小区配套幼儿园及农村幼教一体化的格局,探索出一条办好优质化均衡化学前教育的有效之路。(黄少鹤 雷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