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海西潮涌展宏图 八闽跨越正当时

2012-11-09 17:29:02来源:福建日报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

  这五年,也是我省发展硕果累累的五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闽台交流进一步加深……

  今年,我省再次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1-3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7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全省财政总收入2226.29亿元,同比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3%、16.5%。

  上半年,福建经济增速在东部各省市中位列第二。

  ……

  福建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定不移地迈上了科学发展的跨越之路。

  2010年新春佳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福建考察时,希望福建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不断开创福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总书记的嘱咐语重心长,全省干部群众倍感使命光荣,谋求发展、加快发展的心情更加迫切。

  为明辨发展大势、重新审视省情,福建党政代表团北赴天津考察,开胸襟,阔眼界;省委省政府开展首次全省工作检查,比先进,找不足。福建的决策者们意识到,福建正处在积蓄能量、提速发展、加快壮大经济总量的重要节点,又处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结构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发展时不我待,开拓作为空间,谋求跨越发展——这是福建发展的必然选择。

  省委书记孙春兰多次强调:“我们要加快发展,必须有更大的力度,迈开更大的步伐。”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省委八届九次全会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的总体要求,部署实施“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跨越发展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

  重点项目强实力,新增长区域增后劲,城市建设改面貌,小城镇建设统城乡,民生工程惠民生。2010年8月至今,持续开展的五大战役给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这是我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时期,也是广大群众收入同步增长、幸福感逐年提升的时期。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更是激励八闽儿女进一步奋发图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海西潮涌展宏图,八闽跨越正当时。今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强大的发展后劲,让福建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阔步踏上新的征程。(郑昭)

十八大报告摘登

  报告指出,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在总结十年工作时,报告指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数说

  ★全省生产总值:2002年,4468亿元;2007年,9075亿元;2011年,17500亿元。

  ★财政总收入:2002年,476亿元;2007年,1284亿元;2011年,2596.1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年,9189元;2007年,15505元;2011年,24907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2年,3539元;2007年,5467元;2011年,8779元。 (杨颖 整理)

关键词

  五大战役

  2010年7月22日,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召开,发出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动员令。省委省政府决定,从当年8月开始,抓住牵动全局的重点和关键,集中力量实施好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长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小城镇改革发展和民生工程五大战役。两年多来,我省持续打好五大战役,战役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内涵不断充实。五大战役成为各级各部门比学赶超的重要舞台,成效不断提升,重点领域全面发力,投资、建设等进度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省建设全面加快,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更为可喜的是,五大战役打出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五加二”、“白加黑”,“平潭速度”、“旗滨速度”、“重汽速度”,干部作风在转变,群众精神面貌在变化,为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成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化”并举

  我省一如既往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致力于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带,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重点特色产品,促进主导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2008年起,我省连续3年每年集中了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5亿元,通过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的通知,努力实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超过62.5%,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城镇化多重效应;2011年,我省加大“五新”成果推广力度,促进农民增收12亿元以上,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群”联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现代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发展,强调以发展“三群”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省委书记孙春兰指出,要更加注重推进“三群”之间有效衔接和互动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内拓外扩作用,提升中心城市对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和集聚辐射功能,增强对产业群的发展带动,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和优化升级。当前,随着重大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我省“三群”互动联动的发展态势正逐步显现,对全局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三维”推进

  2010年7月,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跨越发展的动员令,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加快对接央企、民企、外企,加快生成策划一批重大项目,以项目壮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发展后劲。2011年初,《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批,在全省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动员大会上,省长苏树林指出,要围绕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立足各地区位条件和自身优势,加快推进央企、民企、外企三个维度的项目对接。近三年,省领导亲自挂帅,对接央企、联合民企、引进外企,各地各有关部门联手合作,把“三维”对接作为引进项目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三维”项目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有力推动了我省经济“量升质提”。

  工作检查

  2010年至2012年的每年夏初,省委、省政府用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对全省各项事业发展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检查。

  每一次检查,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率队,各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政一把手、省直有关部门主官全程参加;每一次检查,白天看点、晚上交流,梳理总结各地发展的新经验、新做法,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每一次检查,历时10天、纵横4000多公里,轻车简从、马不停蹄,从沿海到山区、从农村到城市、从工地到车间,面对面与干部群众充分交流,生动实践着新时期“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的鲜活样本……连续3年的工作检查,检查组一共察看了约240个涉及经济、社会、民生、党建等关系福建发展的重点项目。(杨颖 整理)

访谈

巩固实体经济坚实基础

——访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何福平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福建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重要窗口,发展同样是硬道理。”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何福平认为,要实现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何福平说,近年来,福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机感,“想发展,要发展,快发展”的紧迫感,加大发展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3%、16.5%,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势头。然而,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挑战,我省工业增长较疲弱、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出口复苏前景难测等问题凸显,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存在税费负担过重、融资渠道不畅、生产成本上升、投资壁垒阻碍等问题,加大了我省经济下行的压力。

  何福平认为,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个亮点是提出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要求,强调“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何福平认为,要在发展实体经济中用好中央赋予福建的先行先试政策,加大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扭转银行资金偏离实体经济活动的倾向,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在技术创新、就业促进、成本降低、投资准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实行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更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打牢实体经济的坚固基础。(严顺龙)

见证

  十六大以来这十年,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勇立潮头,先行先试,奋力作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跨越。“晋江经验”是跨越发展中一个浓墨重彩的典型。而在“晋江经验”中,一个又一个故事不断涌现着——

安踏:从“草根”到“老大”

  位于晋江市池店镇的安踏总部生产基地,今年初以来保持100%的满负荷开工率。

  近年来,发端于草根的安踏,成功地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企业逆势快速成长,在业界形成颇具影响力的“安踏现象”。2011年,安踏销售收入达89.04亿元,净利润17.3亿元,成功赶超李宁,成为国内体育用品老大;连续11年在中国运动鞋类商品市场综合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且看安踏一路走来的脚印——

  1999年,聘请孔令辉出任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投放大量广告,率先创牌,成为晋江体育用品行业创牌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之后,安踏知名度快速提升,销售额也爆发性增长,次年,从2000多万元突破2亿元。

  2000年初,在北京、上海、美国建立设计中心,并与美、欧、日等地设计团队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做到“品牌在晋江,资源在全球”。

  2005年,投入3000多万元创建中国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成为第一家拥有独立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实验室的国内运动品牌公司。目前,运动科学实验室已研发了41项国家级专利技术。

  2009年,安踏的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中第一家获得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2年9月,中国服装协会发布“2011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安踏作为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品牌强势入选榜单,并在销售额、利润率、利润额三个榜单中分列第8、第11和第2名,三项排名均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之最。

  ……

  更难能可贵的是,安踏力克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安然渡过了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机。

  安踏的奋斗历程,是“晋江经验”的生动体现。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晋江经验”,就是不断超越、永不止步的精神,晋江的民营企业家敢拼会赢,用实践不断创造、丰富着“晋江经验”。展望未来,丁世忠说:“目前,世界品牌百强中很少有中国企业的身影。随着我们民族文化和产业的腾飞,安踏有志代表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强品牌的阵营。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创新,更需要在创新中的坚定与坚持。”(何金  林青 袁伟)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