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福建,活力迸发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
福建和台湾一衣带水,有着“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关系,这决定了福建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多年来,福建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先行先试,在多方面采取实质性举措,如举办海峡论坛,率先开展两岸海上试点直航、货运直航、客滚运输,率先启动福建居民赴台湾本岛旅游和厦门赴台“个人游”试点,出台大陆首个对台农业合作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率先将台胞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等等,推动闽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持续升温。
平潭开放开发,是推进福建发展和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要举全省之力推进平潭开发建设,努力建设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
3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紧紧把握平潭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两岸共同家园,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实验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放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期投资额73亿元的台资高新企业协力科技产业园正加紧建设,预计封装厂年内投产;占地4000亩的平潭台湾科技园区·冠捷园区于去年底奠基,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台湾东森在旅游及教育服务项目上抢占先机,计划投资2.34亿美元,协议外资8000万美元……
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指引下,平潭出台鼓励台湾同胞到平潭创业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台湾人才差异化政策,建设平潭人才特区。随着“海峡号”直航台中高速客轮的开通,平潭正成为两岸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截至10月初,“海峡号”已运送旅客8.5万人次。
独特的政策支持,广阔的发展前景,平潭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仅今年1至8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就新批外资企业38家,投资总额17100万美元,其中台资企业占33家。
作为中央对台政策和发展两岸关系的窗口和排头兵,厦门也正全力推进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实验改革,当起先行先试的急先锋:试水航运物流服务体系,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加紧实施岛内外一体化,加速推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近年来,福建除了发挥对台优势外,还着力推动“侨”的优势转化为福建对外开放和跨越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福建目前拥有1000多万名闽籍华侨,其中海外榕籍华侨华人250多万人,遍布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州开创性地实行“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侨资企业成为福州外商投资的主体,福州共有侨资企业2000多家,侨资占外资总额的70%。
开放的福建,活力迸发!(李向娟)
十八大报告摘登
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报告指出,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
数说
★2011年,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39项,合同外资92.2亿美元,实际到资62亿美元,后两者分别比2002年增长33%和48%。今年1-9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1.4亿美元,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排位由去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7位。
★“十一五”期间,福建累计合同台资57.4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9.2倍。2011年,全省利用台资394项(含第三地转投),实际到资14.77亿美元,居大陆各省区市第3位,同比增长55.6%。截至2011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02.3亿美元,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台企763家,其中投资超亿美元企业40家;英孚集成电路、厦门国贸金融中心、联德企业、台玻光伏玻璃等一大批重大台资项目在闽落地。今年1-9月,我省引进合同台资高位增长,全省新批台资项目336项(含第三地转投),合同台资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0.7%。
★截至目前,我省拥有1000多万名闽籍华侨。(林侃 李向娟 整理)
关键词
台湾农民创业园
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吸引台湾同胞直接到祖国大陆投资农业,在原有两岸农业合作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为台湾农民提供更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由农业部、国台办会同有关部门设立的针对台湾农民和台资农企的创业园。
目前,我省拥有漳浦、漳平、清流、仙游、福清、惠安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居全国之冠。这些创业园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良好,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福建的区域品牌和两岸农业合作的新亮点。2010年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就到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看望台商;2011年1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给漳浦、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台湾农民回信,令全省人民和在闽广大台胞深受鼓舞。
台商投资区
继国务院颁布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后,今年初,福建在原有布局福州、厦门的4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基础上,又获批福州台商投资区扩区,并增辟泉州、漳州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与潜力更凸显。
政策优势与发展空间,吸引外商特别是台商集聚福建台商投资区创业发展。今年上半年,福建台商投资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3个,按验资口径,合同外资2.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逾3亿美元,其中,台资项目13个(含第三地转投),总投资1.09亿美元,合同台资5246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9902万美元。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2010年,省委、省政府在厦门开展工作检查时,省委书记孙春兰提出在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想。去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厦门加快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规划功能定位为腹地型和中转型相结合的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其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完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航运融资、航运交易、航运租赁、离岸金融服务等功能……当前,该中心的建设正全面加快推进。
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2010年6月,国务院在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之时,同意厦门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试验区作用,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先行试验一些金融领域重大改革措施。
根据厦门市的规划,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路是在原有“个案”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试点,进一步探索金融领域的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包括:争取率先开展两岸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稳步推动对台离岸金融业务等。通过对台金融政策创新,吸引更多台资金融项目入驻和吸引台资金融机构来厦门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形成台湾金融机构的群聚效应,并成为大陆各大金融机构对台金融交流合作的窗口和基地。
大通关
大通关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工程的简称,指口岸各部门、单位、企业等采取有效手段,使口岸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顺畅地运转,同时实现口岸管理部门有效监管和高效服务的结合。
2001年,我省成为全国首批开展此项工作的省份之一。今年,我省又先后出台《关于口岸通关和国税部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和《福建省促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奖励方案》,我省大通关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如今,我省的电子口岸、电子通关模式,以及无纸通关作业的范围不断扩大,海事、船舶管理、落地签证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应配套措施……与10年前相比,我省口岸出口通关平均时间由3.03天降到1天以内,进口通关平均时间由3.86天减至2天左右。(陈梦婕 林侃 郑晓强 整理)
访谈
与厦门特区共成长
——访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进鹏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进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的举措,将继续为广大外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平台,助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8日,郭进鹏对记者说:“开放的中国,为林德(中国)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从叉车业来讲,目前中国占据全球叉车市场份额的24%,成为世界第一大叉车市场。”
林德叉车入驻中国近20年,是伴随着厦门特区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一起成长的。1993年,林德(中国)在厦门成立,是林德物料搬运(总部位于德国,是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工业车辆及传动技术装备的知名跨国企业)在亚洲的生产、销售、服务及技术支持基地,总投资17亿元,销售网络覆盖全国96个城市。
谈到林德叉车的发展,郭进鹏说,厦门经济特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是林德市场布局的关键。厦门处于海西核心地理位置,有利于推广新产品及新服务模式,同时实施深层次的本土化发展战略。
郭进鹏认为,林德身处中国这样一个世界最大的叉车市场,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叉车市场发展非常快速。“这样的大经济环境,对林德是机遇也是挑战。林德凭借引进德国先进的技术,加上发挥本土化优势,获得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
郭进鹏说,厦门市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打造海峡西岸最具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将做强做大电子、机械等六大支柱产业,建设海峡西岸高端制造业基地、自主创新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而林德正是国内最专业的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服务商,在厦门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大有可为。
郭进鹏透露,林德厦门工厂目前已是亚洲高端叉车中最大的生产及研发基地,还将加大投入,做好扩大产能的计划和准备,以更好满足厦门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林德(中国)还将在近期打造呼叫中心、车辆管理系统等,服务于全中国范围内的客户等。(吴在平)
见证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而平潭开放开发,正是推进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如今的平潭,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正快马加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平潭速度”
协力科技产业园:从签约到动工,不到一年
9日,在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组团协力科技产业园建设现场,协力(平潭)科技集团董事长李明福正与员工一起商讨厂房装修细节。
据悉,产业园项目之一的封装厂主体工程已封顶,园区6万平方米的生活、办公区正抓紧建设,6英寸芯片厂也已动建。
协力科技产业园是实验区首个动工的具有台资背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将在园区内打造包括设计研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下游应用在内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这在大陆尚属首个。产业园位于金井湾片区内,总规划面积约90公顷,由芯片产业区、设计研发中心、下游产业区、配套综合区、配套生活区等5个功能区组成。
从无到有,协力科技产业园是“平潭速度”的最真实写照。
“金井湾组团大部分是吹沙造地吹填出来,我们是第一家动工的企业,现在冠捷科技园、企业总部基地、商务营运中心等多个大项目已动建。”李明福说。
协力与平潭结缘于2010年。当时,协力科技集团准备在大陆建立协力科技产业园,决策团队先后考察合肥、长沙、绍兴、泉州等多个城市。“受邀考察平潭时,大桥还没开通,整个平潭岛建设刚刚开启。”李明福说。
是平潭的发展前景让协力科技集团下定决心。“我们的管理团队、科研团队大部分来自台湾,平潭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有这样的条件。”李明福说,产业园集成电路的设计研发团队待条件具备后将迁至平潭。
2011年8月,产业园项目动建。“从签约到动工,只用不到1年,实验区管委会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服务型政府开放、创新的新形象。”李明福说。
经3年的开放开发建设,平潭已具备承接产业落地条件。《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批,平潭享受比特区还优惠的政策,多个国家部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平潭开放开发。“回头来看,我们当时的选择是对的,现在平潭的投资‘洼地效应’开始凸显,很多企业想进入我们园区。”李明福说,看好平潭发展前景,协力科技决定追加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芯片生产线,一期投资额由57亿元增至73亿元,协力科技的总部也将设在平潭。
“作为平潭开放开发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与实验区共成长。”李明福准备把家也安在平潭。(王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