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理论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看福建

2012-11-11 11:45:03来源:福建日报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近10年来,我省都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推进生态省建设。作为全国最早提出生态省建设的省份之一,目前,我省林地面积1.15亿亩,木本植物1943种,陆生野生动物828种,森林覆盖率已连续35年保持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三大指标保持全优,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生态省建设,保持水土是关键。

  1999年11月,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专程赴长汀考察水土保持工作。随后,长汀水土保持工作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2001年10月,时任省长习近平再次考察长汀,作出“再干八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要指示。此后,历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长汀,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长汀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多万亩,被誉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龙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孙春兰专程赴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孙春兰在调研中强调,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加快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林改,是我省另一大亮点。

  200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任省长习近平对武平林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肯定支持,全面推动了全省林改工作,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初步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目标。福建,成为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

  2006年,我省又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巩固了林改成果,增强了林业发展活力。

  国家得绿,农民得利。通过林改,农民成了林地经营的主人,林地产出率显著提高,林地经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益被进一步激发。

  2002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500多万亩。2005年以来,全省植树造林面积每年都超过200万亩。特别是2011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大造林”活动以来,当年造林701万亩,今年截至目前,全省造林320.5万亩,两年超过1000万亩,为历史之最;省级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近14亿元,带动全省投入200多亿元,投入之大也是福建林业史上头一次。

  如今,林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涉林收入超过2000元,一些主要林区的农户从林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已占其家庭收入近一半。(记者 方炜杭)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