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该放的放好 该管的管好

——四谈学习贯彻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

2013-01-09 09:49:26来源:福建日报

      “能下放的审批权限要切实下放到位,能由市场做好的事情要坚决放手让市场去完成”,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强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晰政府定位与市场职能的边界,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也是一场革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键在放权,难点也在放权,因为放权不可避免要冲击某些陈旧的观念,触及某些部门的利益。一些部门不愿在审批权限上“割肉”,舍不得放手放权,因而也就不想适应、不能适应深层次改革带来的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部门信奉“审批就灵、不批就乱”,不敢放权,担心取消审批会出现管理真空,难以进行有效监管。不愿放,不敢放,必然给审批制度的改革带来重重困难。

      政府部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行政审批上,包揽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不但会给某些人的权力寻租留下空间,阻碍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而且会严重影响发展环境,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拿出自我革新的政治责任和勇气,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科学界定审批权限,严格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使审批项目在量上有减少,在质上有突破,防止陷入审批项目边废边立、立多于废、立快于废的不良循环。

      哪些审批项目该精简,哪些该调整或剥离,需要有大局观念,稳妥处理。放权,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即使影响了某些地方或部门的利益,也要拿出壮士断腕的气魄,排除各种干扰,坚决放权。同时,变“重审批轻监管”为“宽准入严监管”,使政府的主要管理方式由事前审批,转向间接管理、事后监督。行政审批项目该调整的调整、该废止的废止、该下放的下放,只有这样,简政放权才能到位,才能改变以往那种“雷声大雨点小”、隔靴搔痒的状况。当然,放权不等于撒手不管,而应集中精力,管好该管的,并且转变观念与角色定位,在人才、经费、管理等各方面支持社会组织建设,培育行业协会等,使他们承接好相关职能,有效管理,避免放任不管、“一放就乱”。

      近年来,我省集中清理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9个部门“零审批”,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同时,压缩审批环节,控制审批时限,在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上,我省也迈开了较大的步伐。我们要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开项目审批,减少行政管制,推进公开化、规范化的权力运行机制,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释放生产力。(《福建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