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海西瞭望 >> 正文

行权于法奏响强音

——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回眸

2013-01-25 10:18:14来源:福建日报

      “我省人多地少,建设用地紧张。如何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土地供应?”

      上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就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举行专题询问会。近两个小时里,13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就保障房土地和资金供应、工程质量、配套建设和保障房准入及退出、监管等问题提问,把关于保障房的社会关注点摆到桌面,省住建厅等12个部门负责人直面热点,一一回应。

      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省人大常委会以专题询问的方式监督政府工作,对他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五年来,本届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省委的决策部署,把推动“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先后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63项,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39项,专题询问2次。

      五年来,常委会不断改进监督方法,创新监督手段,在提高监督实效上取得了新进展。

      监督主题助力发展

      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切入点,是本届常委会监督工作遵循的原则。五年来,常委会把事关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推进海西建设。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情况、“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和纲要草案主要内容等报告,提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深度对接力度,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和集聚发展等意见。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吸纳进我省“十二五”规划中。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针对我省转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善消费环境、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等建议。省政府十分重视落实审议意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全省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

      促进闽台交流合作。常委会先后听取和审议了闽台交流合作环境建设情况的报告,开展闽台农业合作条例、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我省实施办法执法检查,催生了省政府《关于加快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财政投入、税收支持、用地优惠、融资服务、保险创新等10个方面给予创业园建设有力支持。

      推动预算有效执行。针对预算监督这一备受关注的议题,省人大常委会从加强部门预算着手,建立了一套覆盖所有政府资金和预算全过程的预算审查监督机制,先后选取省经贸厅、外经贸厅、信息产业厅、民政厅等20个部门,对重点专项资金进行了全过程跟踪监督,促进各部门切实用好专项资金,履行好工作职责。

      监督重点呼应民意

      食品安全、“三农”问题、教育、住房保障……每一项都与百姓密切相关。五年来,常委会监督工作把改善民生、对人民负责作为自觉追求,把监督的着力点放在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上。

      食品安全,百姓十分关注。常委会高度重视,开展或配合全国人大开展了三次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督检查,常委会四位副主任分别带领检查组到各地调研检查。常委会会议还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了专题询问,对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法规等提出了意见,政府有关部门到会听取审议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

      常委会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闽西北山区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常委会组织调研组了解灾情和灾后重建情况,增加会议议程,专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专项工作报告,建议省政府加快工程进度,让受灾群众春节前搬入新居,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强化水土流失治理、水毁工程修复和地质灾害防御,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生产。这些建议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春节前大部分受灾群众搬进新居。

      “三农”工作关系全局。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我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若干问题的规定、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的执法检查报告和实施“六千”水利工程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就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提出意见建议,推动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农业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监督手段凸显刚性

      监督建议意见办理得如何,决定着监督的质量。五年来,常委会不仅通过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及其部门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开展监督工作,还注重持续监督、跟踪监督,借助群众力量监督,使监督工作刚性更强,更加有威、有为、有效。

      从食品安全到住房保障,常委会使用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手段,抓住老百姓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问题,问诊把脉,紧追不放,成为本届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大亮点。专题询问比一般询问监督力度更大。人大、政府面对面考问,一对一作答,且不止于问,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食品安全专题询问后,食品安全部门负责人承诺,将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七大体系,全方位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全链条、无缝对接的安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体制和监管体制。

      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常委会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近两年,住在福州晋安河附近的居民发现河道垃圾淤泥明显减少了,这正是省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所取得的成效。2010年,省人大常委会在环保“一法一例”执法检查中,公开了20个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常委会相关机构通过上下联动、现场查看、通报问责等形式,多次在有关媒体上公布整改进度,对这些项目持续跟踪检查,引发强烈反响。经过连续3年的跟踪监督,目前已有14项基本完成整改,6项明确具体整改方案。

      在监督工作中,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发动群众力量。近年来,每次检查调研,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参加座谈听取意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2009年,在开展环评法执法检查的前期调研时,省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接受群众的环保投诉,取得良好效果。

      监督工作不走过场。在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明察暗访,在受检的160多家单位中,暗访比例达到60%;把问卷调查和抽样检测结合起来,委托省统计局开展问卷调查,委托第三方对大型超市开展抽样检测;把随机抽查和溯源追查结合起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刻整改,及时反馈。

      一个个报告审议,推动了“一府两院”的工作;一项项执法检查,促进了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增强监督实效的方法和途径,每个举措都体现着服务中心、执政为民的理念。回眸本届常委会的五年,法律法规的尊严、群众的利益,在铿锵有力的监督下得到了有效维护,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记者  郑 昭)

责任编辑:胡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