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役进行时(十一)
□今日重点
低碳·现代·开放
——走近省档案馆新馆
省档案馆新馆效果图 |
一座“低碳馆”
低碳、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在省档案馆新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据介绍,在新馆中,消防系统有两套预备方案,一是水喷淋系统,另一是气体灭火系统。“但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我们发现气体系统后期维护成本很高。”建设办负责人说。
气体系统的灭火原料以氟为主,需到邻省采购,运输成本高;另外,装气钢瓶容易泄露,需定期更换。根据测算,如采取气体系统,新馆需要101个钢瓶,7000多公斤气体,原料价值150多万元,意味着每充一次气就要100多万元。
经过论证,新馆最终选择了“高压细水雾”系统。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高压将水变成水雾,一旦火灾发生,雾化水会直接将火源层层包围,隔绝空气,灭火快,对档案也能形成有效保护。而且,该系统采用的灭火材料是水,成本大大降低了。
在建筑原料的使用上,新馆大量使用灰砂砖,在其空隙中增压、加气,起到了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夏天,即使空调不开,3天内,房间内的温度也只上升2摄氏度。
智能化照明系统同样为这座“低碳馆”增添了不少亮点。每个区域灯光的定时开关都可以通过系统设定,某些区域将安装动静探测器,人来则开,人走即关。
最美的档案馆
“希望这里建成全国最美丽的档案馆。”考察建设中的新馆时,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座新馆由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造型庄重典雅,糅合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和福建土楼建筑元素,既具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现代风格。
“水元素的大胆引入,使得新馆和其他省级档案馆比起来,在外观上更加突出。”省档案局建设办相关负责人说。4150平方米的景观湖环绕四周,让新馆成为亲水建筑,部分水面延伸至一层庭院,整个馆区水波荡漾,花团锦簇。水面、建筑和绿地构成了清新的生态空间。
公共档案馆的未来图景
福建省档案馆新馆坐落于福州市大学新校区中心共享区,明德路北侧,乌龙江大道以西,规划用地面积275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810平方米,绿化率41.5%,容积率1.36,建筑密度24%,楼高38.6米,地上八层,地下一层。新馆项目直接投资2.28亿元。
新馆分为档案库区、公共开放区、业务技术区、行政办公区等主要功能区,将建成一个集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窗口、社会教育基地、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中心、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社会档案寄存中心、数字档案网络共享平台、机关电子文件备份和灾难恢复中心、学术交流和文化休闲广场等八大社会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公共档案馆。
新馆设有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开放档案阅览室、数字阅览室、专家阅览室,有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室内外展厅和连廊式展厅,有容纳数百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和100人小报告厅。此外,还有总面积达13000平方米、能适应未来30年发展需求的各种载体档案库房和现代化管理系统,可提供档案仿真复制、档案修裱、档案寄存等社会服务。
“新馆将建设视听室,除了纸质档案,我们将引入录音、录像、老电影等更多形式的档案,以满足市民的需求;目前,我们已跟省社保局合作,将来,市民可直接到新馆查询社保档案相关信息。新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和现代性、开放性、文化性、社会性的公共档案馆特征。”省档案局有关人士说。
专家观点
融入公共化趋势
“公共化是档案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16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永生在接受采访时说。
他认为,作为公共档案馆,修建位置上,应从党委及政府大院向公共生活区和文化生活区转移;信息公开方面,除部分保密文件根据档案法规定,保存30年后公开外,一些不必要保密的文件,应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公开;在档案形式方面,应更加多元化,引入录音、录像档案;在修建规模上,档案馆由于要承担30-50年的档案保存需求,应尽量在政府财力允许的范围内,扩大规模,免得一二十年后重修,引起更大的浪费。
百姓说法
我为新馆献一策
杨女士:公共档案馆开放时间应根据公共需求来设置,最好不要像银行一样,我们上班,他们也上班,我们下班,他们也下班,最好能在夜间和周末开放。
袁先生:希望新档案馆在确保信息及时公开的情况下,能通过各种形式,来确保个人档案的隐私性。
郑先生:新档案馆最好能有一些视听设备或者设置一个专门的视听室,让我们能及时观看一些影像档案。
王小姐:我是一名大学生,档案馆是否能在档案保存功能外,提供一些更加公共化的服务,建议引进一些藏书,满足周边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秦荣 郭政)
□我在五大战役中
“愿奉献微薄之力”
泉州火车站站前大桥项目,总投资2.8亿元,由中铁十局负责施工。今年3月,我从山东调到泉州,负责这个项目的具体施工。
我们施工队共有300多人,大多数来自北方,以山东人居多。今年春节后初来泉州时,大家在饮食、气候等方面还不是很适应,经过数月后,大家都开始慢慢融入这片土地了。泉州人热情、豪放的性格,和我们山东人很是相像。我已经结交了好几个泉州和福建的朋友。能到泉州工作,是一种缘分吧。
泉州火车站站前大桥这个项目,系连接泉州北峰、江南、晋江、石狮、南安等地的一个交通枢纽,对泉州的交通规划,可谓意义重大,已被列为泉州市五大战役重点项目之一。作为建设者中的一分子,我深感责任重大。
这段时间闽南持续高温,项目部对施工时间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尽量避开高温段,确保大家身体健康。虽然工作时间有所缩短,但效率却明显提高了,大家干劲都很足。这个项目,原本计划2012年3月交付使用,按照目前的进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有望提前到2011年底完成。
进入6月以来,我们每人每个月都领到泉州当地的高温补贴,此外,当地工会、劳动局等部门的领导也经常过来关心,绿豆、白糖、凉茶、正气水这些防暑的食品和药品的供应也从来没有中断过。
目前,五大战役的号角已经吹响,泉州火车站站前大桥的水上项目施工已进入冲刺阶段,我们决心很大,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为福建的五大战役奉献微薄之力,不辱使命。(泉州火车站站前大桥施工项目负责人杜青 口述 何金 整理)
漳州:项目经理表进度
“龙文医院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封顶,明年国庆节前投入使用。”
“漳州体育场本月底将完成土方工程,9月1日正式开工,明年底主体建成,2012年8月投入使用,以迎接2014年的省运会。”
……
22日上午,漳州市市长、五大战役指挥部指挥长陈冬带领有关部门领导深入工地一线,实地检查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每到一处,都向负责施工的项目经理了解情况,让他们表态进度。
龙文医院建设项目是漳州市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计划于今年10月底封顶,明年11月投入使用。项目经理庄文才表态,封顶和投入使用的时间节点都将提前一个月。
漳州体育场计划于2012年底竣工,当天,项目处表态,该工程也将提速,于2012年8月投入使用。在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门诊医技楼建设项目工地上,当了解到该项目下半年进展速度还不够快,建安和装修两家中标单位配合不够协调,陈冬当即要求建设部门协调此事。项目经理当场表态,该工程将于今年12月1日前完工。
陈冬一行还到漳州市实验小学新校区等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现场解决实际困难,要求施工方文明、安全、高效施工,建设精品工程。(吕峰鹏 蔡静)
□攻坚实录
东山打响海岛民生“水战役”
“嘭、嘭、嘭……”18日,在漳州东山岛八尺门海面上,30多名技术工人操作着8台打桩机,正在为岛外引水第一水源改扩建一期工程的跨海引水渠打桩,从海上筑造钢筋水泥台架。在施工现场的东山县水务局负责人说,八尺门跨海管道预计年底可完工通水。
东山岛上没有江河,历来淡水资源贫乏,唯一的岛外水源地为云霄县境内的峰头水库、杜塘水库,许多群众长期使用带咸味的井水。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全长达78公里的引水明渠(向东渠)工程经30多年来的运行,工程严重老化,槽墩损坏变形,过水大量渗漏,严重影响引水,急需进行更新改造和除险加固;令人担忧的还有横跨八尺门海峡上空的引水渡槽已超期服役17年,存在着安全隐患。“解决民生之苦莫过于水。”当前,东山县委、县政府把全力打好“水战役”作为民生工程战役的重中之重,确保从根本上解决东山岛22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近年来,东山县推进“一揽子”水工程,包含岛外引水第一水源改扩建一期、第二水源开辟、水库扩容、自来水厂扩容等7个子项目,总投资约6.3687亿元。去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的岛外引水第一水源改扩建一期工程,是岛外引水“一揽子”水工程的首要项目,总投资8835万元。
在全省“五大战役”的号角吹响后,东山县集中资金、物力,攻坚克难,水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得到切实保证。至8月中旬,工程共完成投资2420万元。按现在施工进度,岛外引水第一水源改扩建一期工程明年底将全部完工。
在打好“水战役”中,东山县加快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5420万元,分期分批建设,逐镇逐村解决。今年初至8月中旬,湖塘、冬古、后林、后马等8个村用上自来水。至今年底全县61个建制村中将有50个村的群众饮上“安全水”。到2011年底,全县可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
“乐,莫过于有了自来水。”这话对东山农民来说并不过分。陈城镇宫前渔村,现年86岁的沈月妹拧开水龙头,看着洁净的清水,喜上眉梢。老人回忆说,她19岁嫁到宫前村,自此她白天晚上为挑水、运水奔波劳累,全家人饮的是村口浑浊、又咸又涩的井水。“如今可好了,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
“我们村现在出现了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热和创办第三产业热。”西埔镇冬古村干部潘新文说,“这是水带来的效应”。随着自来水通到海滩、养殖场、加油站等,有经济头脑的村民迅速办起洗头店、饮食店、面包店等。通水3个多月来,全村已开办第三产业20多家,有7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洗衣机、热水器。(雷光美 徐占升 谢汉杰)
漳州开发区“四区”码头项目已形成陆域面积2000多亩
投资百亿元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四区”码头项目,自2007年9月开工以来,已完成近200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量,形成陆域面积2000多亩,将建成大型散杂货中转基地和石油液化气中转基地。(郑秀华 黄国轩 摄)
□一线战报
仙游打造李耕故里艺雕区
19日,仙游县度尾镇洋坂工艺新村外,10余位镇村干部、群众代表忙着丈量、平整半个月内新征下的85亩荒地。群众代表李金荣年近六旬,可论干劲不输给小伙子。他说,“过去这里是一座废弃的养鳗场,荒了好多年。县里提出建设李耕故里艺雕区这个好项目,我们欢迎和支持。”为打好五大战役,仙游县因地制宜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加快古典家具产业发展。推进李耕故里艺雕区建设成为排头炮。项目一期建成洋坂新村和工艺一条街,绵延2公里,聚集300余家工艺企业。新村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出台相关优惠办法,鼓励企业少占地、多产出。眼下,中岳片区已完成征地85亩,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长年在外经商的乡亲俞金椿拟回乡投资兴业,已先期捐资60万元修建新村道路。
度尾镇是国画大师李耕的故里,自古盛产木雕绘画、竹编漆器、绢画挂扇等手工艺品。家庭作坊久盛不衰。
2006年底,仙游获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2007年10月,洋坂工艺新村奠基,2009年5月建成投用,现已入驻企业百余家,吸引民资回归近亿元,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四千人。
据介绍,建设中的李耕故里艺雕区占地300多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开发130亩,新吸纳60多户艺雕企业,增加2000多人就业岗位,年可创产值1.2亿元,创利税2000多万元。(陈各辉)
福清加快火车站周边区域综合开发
22日,在福清火车站站前广场周边,大型压载机正在压实填筑完毕的15亩临时停车场地,10多辆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忙着运送砂土……连日来,工程队克服高温天气和雨季的相互交替等困难,不断攻坚,加快施工进度,倒计时加紧临时停车场建设。
4月26日,D6209次和谐号动车驶进福清火车站,福清迈入高铁时代。为适应高铁发展的需要,福清市抓紧对周边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利用站前广场客运路和洪霞路交角处约10亩、高差约5米的空地,进行填土施工,作为临时停车场,供公交、的士、社会车辆的临时停放。同时,建设约300平方米的临时活动房,作为商业网点及管理机构的办公用房。
据了解,自2009年8月起,经过近8个月的紧张施工,福清市总投资1.453亿元的福清火车站站前广场及迎宾大道如期竣工,使福清火车站成为福厦沿线配套工程率先完成的站点。
据福清市建设局介绍,继迎宾大道、站前中心广场完工后,福清市正启动相关后续工程。一是计划打通连接城区的新动脉。这条通道起于城区清盛大道,通过龙江南路,止于东南大道,全长6公里。目前,已启动投资2亿元的观音埔大桥建设,预计11月份启动投资3.5亿元的龙江南路观音山隧道工程,其中连接站前广场的另外一条横向道路——虹霞路,目前已完工60%;二是进一步配套站前广场两侧休闲绿地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三是启动站前广场两侧的公交、的士场站及社会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及前期手续报批工作。(王征彬)
尤溪掀起大干150天热潮
尤溪县掀起大干150天的热潮,做大做强纺织、矿产、林产、食品、水电、鞋业“三大和三小”工业板块。落户于尤溪经济开发区洋中鞋业园的三明闽泰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2200万元,专业生产环保拖鞋产品,在县、乡镇有关部门的帮扶下,已进入试生产。图为16日,技术员正在调试生产鞋底模型的新型发泡成型机。(张德遴 邱慧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