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跨越发展“集结号”
——来自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报道之三
这是一个点燃梦想的地方。
这是一方激情燃烧的热土。
走进平潭,海峡大桥、环岛公路建设工地,处处热火朝天;植树造林、招商引资,一天一个变化。
“结合省委‘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部署,实验区全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平潭综合试验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五大战役打响以来,实验区加快项目建设速度,仅8月1日至9月10日就完成项目投资9.03亿元。
记者翻看“五个一批”项目表,项目涵盖实验区开发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一批规划编制项目、一批产业发展项目、一批社会事业项目、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和一批城市建设项目。“项目表细化了任务,强化了责任,大大提高了开发建设效率,这些项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实验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批批重大项目犹如一个个号角,吹响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集结号,合奏出创造“平潭速度”的进行曲。
创造“平潭速度”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强力突破跨越发展瓶颈,开放开发条件大大改善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5日上午,平潭海峡大桥。随着最后一节砼箱梁浇筑的完成,大桥全桥合龙贯通,建设者和当地村民欢呼雀跃。
亲眼看到大桥合龙,从流水镇流水村赶来的徐亚峰大爷十分激动:“这是我们平潭人几辈子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9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看到海峡大桥即将通车,总工程师翁卫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大桥建设以来,省、福州市、福清市与平潭互相配合,省交通厅驻点指导,中交二航局项目部加大人员、设备和资金投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加快施工速度,大桥合龙贯通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多月,创造了“平潭速度”。下一步施工方将继续加快桥面护栏安装、机电照明等后续工程,力争11月底通车。
海峡大桥建设只是平潭强力突破发展瓶颈的重大项目之一。作为曾经的海防前哨,平潭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实验区设立以来,打响了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平潭面貌之为之一新。
总投资60亿元、总长108公里的环岛公路一期工程已经开工。17日下午,记者在龙凤头施工现场看到,推土机、装土车来回穿梭,路口一块写着“协调不过夜、落实按时限、施工无干扰、前进无障碍”的大型标语映入眼帘。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王铮说:“为了让我们全身心投入施工,管委会抽调各个部门成立了平潭环岛路前方指挥部,给我们‘保姆式’服务。”
环岛路建设再次彰显了“平潭速度”。5月初,厦门路桥建设集团与管委会签订代建合同;5月底,厦门路桥建设集团平潭分公司成立,并抽调各部门成员进驻平潭。“为了加快环岛路建设,我们三班作业,4.3公里的土地平整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平潭岛上风大、阳光烈,天天呆在工地上,让原本就黑的王铮又黑了一圈 。
实验区的同志告诉记者,“平潭速度”是平潭干部群众和建设者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平潭开放开发机遇当前,大家都有一股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激情,在这里“白加黑”、“五加二”是一种工作常态。
随着平潭综合实验区各个项目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水和电成为平潭发展的基础中的基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水电供应能力,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缓解平潭开发建设供电不足。今年7月,实验区成功实施了平潭11万伏二回道通道启动送电,这标志着平潭电力跨入到“双线双变”时代。据悉,年内实验区还将动工建设22万伏输变电入岛项目,远期规划以50万伏变电站为电源中心,配置22万伏变电站5-7座,形成22万伏双回路多环网坚强电网。
由于地理条件制约等客观原因,平潭岛的淡水资源一直靠三十六脚湖水库供给,随着实验区人口的不断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大大不足。为此,实验区把解决水资源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解决用水问题脚步加快——平潭自来水厂在今年年初建设了庐洋二水厂,目前庐洋二水厂日供水4000吨;三十六脚湖清淤工程即将启动,工程总工期18个月,总投资9000多万元;在进行三十六脚湖清淤的同时,利用海峡大桥挂网引进闽江水的工程也将进行,以彻底解决平潭用水问题。
老平潭人告诉记者,平潭有一句流行很广的俗语——“只长石头不长草”,说的是平潭岛海风大,树木不易成活,绿色植物少。而今,这样的景象将被彻底改变。
16日傍晚,在流水镇仙人井景区里,福建蓝海市政园林建筑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叶小宜正在检查新栽树种成活情况。他告诉记者,仙人井景区原来树木品种单一,这次从南平引起樟树、栾树、大叶女贞等品种,目前,景区已栽种乔木500多株、灌木600多平方米、草皮7000多平方米。
实验区成立以来,为了改变平潭环境,在省里大力支持下,平潭大力植树造林,今后3年将每年种植1000万株树木。今年3月下旬以来,平潭已完成植树933.9万株,新增绿地63519亩。
路、桥、水、电、绿化等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为实验区开放开发打下良好基础,但这只是第一步。实验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平潭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更大的手笔,总投资16亿元的平潭海峡大桥复桥将于今日动工,京福高铁平潭延伸线、长平高速也将于年内动工,两个项目投资近400亿元……
今年我省计划投资150亿元用于平潭建设,三年内完成投资1000亿元,平潭面貌正在逐步改变。
打造创业热土
——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力度,平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作为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平潭要加快发展,必须依托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
在跨越发展中,平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招商引资。
19日上午,实验区首个组团——金井组团土地整理项目正式动工,这标志着实验区开放开发进入到组团建设的重要阶段。
备受各界关注的海峡如意城项目位于金井组团南部,由世茂集团、台湾远雄集团等投资成立的海峡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建,项目规划建设集五星级酒店、国际一流软件智能办公区、商业及高尚居住区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滨海生态城市综合体,总投资150亿元,建筑规模将超过200万平方米,力争三年基本建成。
海峡如意城项目是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四届“9·8”投洽会上签约的项目。本届投洽会平潭综合实验区首次独立组团参加,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客商的关注,签订了多个大项目。其中,由台湾协力集团投资的微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57亿元;由台湾东森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旅游及教育服务项目,总投资2.34亿美元,协议外资8000万美元。
“对于已签订的项目,管委会将全力配合,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已经出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走出去、请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机遇当前,时不我待。平潭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宣传推介,组织力量招商,做好服务安商,承接台湾岛内产业转移。请进来——利用“5·18”、“6·18”、“9·8”等招商平台推介实验区,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财团到实验区考察;走出去——到全国各地、海峡东岸、海外推介实验区,寻找合适项目……
招商引资同样彰显了“平潭速度”。自设立实验区以来,先后有200多家台、港、澳以及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大批海内外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和财团和行业组织,以及中央直属企业来平潭考察,意向投资达300多亿元。“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大企业、大财团来平潭考察,我们经常加班加点准备材料。”一位在平潭县委办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说。
虽然洽谈的项目多,但实验区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根据平潭综合发展规划,着力引进大型优质项目。“不符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的,不管项目多大,我们一概拒绝。”
面对家乡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身在外地创业的平潭籍人士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为家乡作贡献。为助力实验区建设,平潭县正在实施引凤返乡归巢的“回归工程”,以在外创业的乡亲乡贤为主体,组建各类回乡创业促进会等民间社团组织,鼓励、吸引在外经济能人回乡投资创业。
在实验区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北京恒慈润华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扬宁,他的老家在平潭苏澳镇,这次专程回家乡考察,寻找投资项目。“这次回来,感觉家乡建设开发速度非常快,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而且中央、省里赋予平潭许多先行先试政策,平潭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在北京时,他经常把平潭开发介绍给朋友、在外创业的老乡。
立足平潭实际,发挥后发优势,创造“平潭速度”,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平潭开放开发不再停留在纸面上。对于未来的发展,实验区人目光深邃,脚步坚定。这片开放开发的热土,处处孕育着生机,处处彰显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