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五大战役进行时(三十六)

2010-11-26 10:00:48来源:福建日报

□今日重点

投资150亿元连片开发四大作业区

湄洲湾港开发拉开大格局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复我省,同意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在东吴作业区建设总投资超过22亿元的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工程,建设一个10万吨级和一个7万吨级煤炭接卸泊位及配套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1500万吨。该项目将进一步改善湄洲湾沿岸专业化公用煤炭码头的布局,满足我省煤炭海上运输逐步增长的需求。自南北岸整合以来,湄洲湾港口开发力度显著加大,连片开发东吴、罗屿、肖厝、莆头四个作业区,建设50多个深水码头泊位,总投资150亿元。

  据了解,自2009年8月湄洲湾南北岸整合以来,湄洲湾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按照统一的发展规划,科学有序地开发港口,有效扭转过去两地各自为政的局面,转变了原来“散兵游勇”式的杂、散、弱开发方式,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根据省政府批复新成立的湄洲湾港口开发公司,联合交通运输集团、能源集团等大型国企,连片开发了罗屿作业区的8-15#共8个码头、肖厝作业区的5-10#共7个多用途码头以及东吴作业区、莆头作业区30多个深水码头等,港口呈现大气魄发展格局。

  连片开发带动作用明显,加速了港内各作业区功能的实现,再加上由公路、铁路、管道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成形,增强了港口开发企业加大投入的信心。

  记者在湄洲湾东吴作业区看到,10多台铲车挥舞巨臂作业,泥头车往来穿梭忙运输,背后是一大片回填的平地。据介绍,这里东1#、东2#、4#-6#等5个泊位连片开发,在“百日会战”中年度投资计划调增至2.5亿元,提高了25%。截至11月20日,工程投资完成2.8亿元,已超额完成计划,目前正在抢抓施工黄金季节,继续加快推进。

  在肖厝作业区,肖厝港口开发公司的左边,机械手操作着龙门塔吊忙卸货,右边是繁忙的施工现场,连片开发5、6、7、8、9、9A、10#共7个多用途码头。港口开发公司副总经理戈铭发告诉记者,连片开发不但便于建成后集约化经营,还可以有效节约建设成本,推平的土方不需要花钱运走,可直接用作其他码头的填方。“这连片开发的7个码头,估算投资27亿元,比逐个开发至少节约8亿元。”戈铭发说。

  湄洲湾港口在连片开发作业区的同时,公用航道建设也明显提速。整合前,由于涉及两地政府,公用深水航道建设资金筹集困难;整合后,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作为统一的管理主体,公共航道建设力度显著加大。目前,湄洲湾航道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实施,总投资3.6亿元,年内将基本建成,届时主航道通航等级将达到25万吨级,东吴、肖厝航道达10万吨级、莆头航道达5万吨级。此外,航道三期工程前期工作也已启动,届时主航道将通航3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散货船。(吴宏雄)

大干150天全省焊工技能大赛在东南造船厂举行

      24日,大干150天全省焊工技能大赛在东南造船厂举行,来自全省机械、造船、电力、汽车等行业15个单位的54个选手参加大赛。该比赛由福建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省机械矿冶工会与东南造船厂联合主办。这是我省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一次职工技能大比拼。(祝敏松 高心如 摄)

□攻坚实录

石后征拆的“三不难”

  22日,在宁古路蕉城段A2标段施工现场,电线杆迁移改线作粘正在紧张进行。因为公路施工,12座电力塔(杆)必须迁移,宁德市蕉城区石后乡10天内就完成迁杆改线所涉及的征地任务。“宁古公路是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民生工程,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是基层干部的职责,工程施工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要跟到哪里。”石后乡党委书记刘夏阳说。

  据了解,宁古公路蕉城段石后乡控制线内征地拆迁长10.83公里,沿线涉及石厝、陈坂、光荣等7个村682户的364亩土地及机砖厂、光缆等。该乡于今年5月率先完成征地任务,确保工程如期进行。此外,该乡还根据工程建设需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尽可能做到不误一天施工、不出一起阻工事件。

  石后乡靠什么把征地拆迁工作做得和谐?

  “组织到位就不难,干部得力就不难,村民拥护就不难。”刘夏阳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据了解,宁古公路蕉城段征地开展以来,该乡就及时向群众宣传宁古路建设的意义,加强相关政策的解释和说明,对于群众关心的问题有问必答,讲究方法,多方推进。

  公路动工后,在乡干部的引导下,林下洋村群众以长远利益为重,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先搬先拆,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全村没人拒绝征用、阻挠施工。

  在施工现场,记者遇到了光荣村光坂自然村村民陈永端。陈永端说:“只要一有空,我就要到村口来看看路修得怎么样了,我们村民都希望宁古路能早日通车。”据了解,光坂村历史上首座宗祠被列入拆迁范围。刚开始,村里人在情感上难以割舍,意见未能统一。经过多方劝导,村民终于同意拆除祠堂,确保了工程进度。 (庄严 颜凑 陈小妹)

永春建设百亿轻工基地

  连日来,在永春县桃城镇济川村与东平镇霞林村交界的山地间,各种机械正日夜挖填土方、平整台地。不久,这里将崛起一个可入住30—50家企业的轻工基地,年产值上百亿元。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基地南部的轻纺园一期占地1400亩,于9月底启动土地平整。“如果按照常规速度,这片连绵起伏的山地需要6个月才能平整好。”项目负责人说,“为确保90天交地,工地上机械不停、工人轮班,苦干加巧干。”

  据介绍,轻纺园将建成以纺织业为主,文教体育用品、家具、玩具和日用品制造为辅的工业园,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目前,已有包括上市公司、区域龙头企业在内的10多家企业在洽谈入驻。(施由森 颜尧民 陈尹荔)

□新闻故事

武夷山市下梅村灾后重建传佳话

工人村民共谱鱼水曲

  “今天是你们俩‘监工’呀?”正在钉模板的邵兵看到郑荣兴、李祥瑞爬到11号楼顶,笑着问。

  “是呀,明天这楼封顶,我们来看看。”郑荣兴一边和工人们打招呼,一边查看,还不时说几句笑话。

  在下梅村灾后重建小区,经常可看到建筑工人与村民和谐相处的情景。

  24日,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灾后重建小区6号、7号楼相继封顶。自18日小区首栋建筑封顶后,每天都有楼房封顶,像郑荣兴这样被推选出来的“监工”忙得更乐乎了。“月底整个小区全部封顶基本没问题。”负责这个项目的武夷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黄海说。

  在今年的洪灾中,下梅村共有90户300多位村民受灾。为确保村民春节前能住进新房,武夷山市将下梅村灾后重建列为重点集中重建项目,由市委书记挂帅,3位市领导挂点,市、街道、村分别派驻领导和驻点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督促,解决问题,全速推进重建。

  下梅灾后重建小区占地面积37000平方米,建32栋楼房,户型分为占地70平方米和80平方米两种。下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内清代民居保存较好,设计单位严格遵循原有建筑风貌,小区建筑白墙青瓦,与整村融为一体。最让受灾村民高兴的是,小区绿地率达40%以上,容积率为0.66,还规划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社区活动中心等。望着即可入住的小区,村民王昌宝高兴地说,自己建哪建得了这么好的房子。

  从10月3日主体工程动工后,仅用了45天就进入封顶。“这得益于村民和工人的鱼水之情。”下派武夷街道书记助理郑崇金说。

  说起工人如何加班加点赶进度,村灾后重建自治自建理事会成员郑荣兴很感动。下梅距市区较远,许多工人是从市区和外地请来的,为抢时间,施工单位在工地开设食堂,节约午饭时间;为赶工期,工人常常晚上加班,但毫无怨言。正是工人与村民建立了良好关系,双方互相理解支持,你使劲来我帮忙,使这个重建工程始终在暖暖的和谐氛围中推进。

  10月份连续的干旱,工地用水紧张,20多户村民主动将水让给工地,自己打井水喝;工地用工缺乏,10多位钉模板的师傅放弃到外面赚更多钱的机会,留在工地上班;考虑到施工单位任务重,时间紧,300多位村民推选出6位有威信、做事公正、懂建筑的村民,成立灾后重建自治自建理事会,帮助施工单位监督工程质量,建设速度加快,短短45天就进入封顶阶段。

  在工地一入口处,贴有一封全体受灾户11月11日写给建设工程队全体工人的感谢信:“……工人朋友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不辞辛苦,日夜赶工期,只为了我们能早日搬进新居……你们的恩情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工人与村民共谱鱼水曲,为这个古村添上了一段感人的佳话。(金文莲)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