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役进行时(三十八)
□今日重点
迈向“金三角”创新体系
——建设中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探秘
省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建设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获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占地200.74亩,一期总投资2.28亿元,计划年底开工。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将给福建带来什么?目前筹建情况如何?带着读者关注的问题,记者近日前往探访。
A、 面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
由中科院、省政府、福州市政府共建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选址福州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据悉,建设期规划地上建筑面积原为6.68万平方米,后经进一步论证,拓展到10万平方米。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十二五’的发展规划、院地合作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已全部完成并上报省政府和中科院审定。按照规划目标,我们现在是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转化。”海西研究院建设工作组常务副组长、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副所长兰国政说,“为了加强对海西研究院领域和学科的前瞻科学布局,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我们专门成立了科技战略咨询委员会和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共同参与海西研究院发展战略管理。”
目前,海西研究院的总体规划方案和单体设计已完成,为海西研究院建设服务的管理中心大楼已落成,项目环评报告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编制,前期交地基本完成,即将转入招投标。“我们将申请绿色通道,争取年底按时开工。”兰国政说。
海西研究院预计于2013年初步建成,将组建4个非法人研究所和一个中心,其中新建海西材料工程研究所、海西先进制造技术集成研究所、海西动力工程研究所、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海西研究院验收后,福建物构所作为海西研究院下属非法人研究所。
“人才是研究院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将不拘一格引进领军人才。”兰国政说,目前,科研骨干人才招聘工作已全面启动,面向全球招聘18个研究领域和48个研发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复合型管理人才、开发性人才等。
根据需求,研究院将通过国家、中科院和福建省人才计划,面向全球新招聘110名以上学科、领域带头人,引进350名科研骨干。到2015年,研究院将达到2000人左右的规模,2013年底研究院验收时人员到位率超过70%。
目前,4个研究所的领导已到位,各类人才开始陆续到位。据悉,从事新型发动机研究的高科技企业北京中清能发动机公司总经理吴明辉,作为研究院引进的领军人才,拟参与筹建动力工程研究所,并出任所长。此前,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今年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名单,福建物构所研究员郑庆东、何长振成功入选。
根据中科院“创新2020”人才战略规划,海西研究院制定了《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十二五”人力资源规划暨2011年人才行动计划》。“目前,福建物构所一批‘70后’年轻研究员异军突起,将成为海西研究院的未来之星。”兰国政说。
B、 让地方企业百姓都满意
“为海西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是海西研究院的使命。它不但要成为自身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的平台,还要集聚中科院全院,重点是上海地区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到福建、到海西转移转化。”10月29日,在海西研究院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领导小组组长、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表示。
作为“国家队”,海西研究院正加紧组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中科院重大或重点项目。“我们将拿出很大的力量,尽可能满足地方的要求。”海西研究院建设工作组组长、福建物构所所长洪茂椿说。
为充分发挥支撑、服务海西可持续跨越发展的作用,促进地区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海西研究院专门开展了海西重大产业技术需求调研。
“作为国家级的研究院,海西研究院要出精品,但不是包打天下,我们将主攻有基础、有积累、福建产业发展有需求的技术。”兰国政说。
近年来,福建物构所在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已有许多成功经验。研究所技术入股的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煤制乙二醇”技术与社会资源优化组合,20万吨工业示范装置生产出合格的乙二醇产品,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成套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所下属创鑫科技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研究、开发和生产,独创的添加剂产品被美、加、韩等世界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采用。
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海西研究院共部署了20个研究领域、78个创新方向、14个重大创新项目和31个交叉前沿项目,将与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服务海西的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激光技术集成与应用研发中心、先进锂电池材料研发中心等15—20个区域研发中心,形成以福州为核心,覆盖福建乃至海西的网络型研发体系。
对尚未部署的但又是海西重点和支柱产业的急需技术,研究院将发挥和积聚中科院等相关研发力量,与社会创新资源结合,重点在工业智能装备、先进液压技术、废水处理与回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引进中科院成果,促进在海西转移转化,增强海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构筑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工程产业化‘金三角’创新体系,把海西研究院建设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满意、合作企业满意、老百姓满意和科技界同行认同’的研究机构。” 洪茂椿说。
至2015年,海西研究院将在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的同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重要大宗化学品制备、稀土材料利用、激光加工、半导体照明、锂电池关键材料、环境友好胶粘剂、光伏材料等领域,辐射400个以上的企业,孵化重大科技成果30项以上;重点在煤高效清洁利用等领域培育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催生上市公司3—5个,培育创新创业人才1000人以上;通过成果转化,累计为社会新增销售额200亿元以上,新增利税5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以上。 (王永珍)
链接>>>
海西研究院四所一中心
福建物构所:注重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布局无机结构化学、光电材料结构化学与物理、纳米结构化学、结构生物化学、绿色合成化学、功能无机固体化学、表面结构化学、计算化学与材料设计等8个领域。
海西材料所:注重材料技术创新,布局光电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稀土及特种金属材料等5个领域。
海西制造所:以海西电子信息、光电、汽车船舶和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微纳加工、激光焊接、半导体照明等技术需求为牵引,布局激光技术集成与应用、数字化设计与控制、先进仪器制造与集成、半导体照明等4个领域,通过产业源头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推进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海西动力所:面向节能减排以及传统动力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注重工程化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布局清洁节能内燃发动机、高效电力电子变频驱动、轻量化节能空气压缩机等3个领域。
海峡两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加强两岸科技合作交流,实现两岸科技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沈海复线高速莆田段征迁启动
近日,在沈海复线高速莆田段征迁工作动员大会上,仙游县领导与莆田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签订责任状,沿线的10个乡镇党委书记也领取征迁安置工作责任书。
据介绍,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莆田段全长50.2公里,路线由北往南经仙游石苍乡、菜溪乡等10个乡镇35个村,与沈海线泉州段相连,总投资约50亿元,预计2013年完工。
10月初,仙游县把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莆田段建设作为拉开“十二五”规划建设序幕的一个重点项目来抓,发动沿线的镇村干部做好前期筹备,目前已完成80%以上的土地及房屋丈量工作。该项目用地约5400亩,需拆迁建筑物约6万平方米,将在明年3月1日前完成征迁安置。该项目建成后,与在建的莆永高速和规划中的兴尤高速公路相衔接,将大大缩短仙游与福州之间的距离。今后,从仙游到福州最快时间只需45分钟,比现在至少缩短一个多小时。
据了解,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莆田段的设计时速分为两部分,其中游洋镇五星村起点至大济镇蒲峰枢纽互通段路基宽度为32米,按双向6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80公里;蒲峰枢纽互通至南安金淘段路基宽度为28米,按双向4车道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全线共有25座桥梁,6座隧道,拥有菜溪、游洋、仙游北互通和龙华等4处互通口和寨前、仙游两个枢纽,另外还有1个服务区,4座分离式立交。
眼下,仙游县在加快推进征迁的同时,抓紧筹划高速建设与当地的旅游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发展都市农业结合起来,推动仙游“十二五”的跨越发展。(郑志忠)
永定采取措施促进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
2日,永定金丰水轮机械厂员工在装配混流立体整装水轮机蜗壳。五大战役打响以来,永定县采取措施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和产能,辐射带动系列配套机械零部件加工业的发展,促进重点产业集群化发展。(刘永良 摄)
□一线战报
福州五大战役超序时推进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福州市政府有关会议上获悉,今年省里下达福州市的五大战役建设任务已全面超过序时进度。同时,截至11月中旬,市级五大战役项目已完成投资654.9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9.5%,超过序时进度0.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福州市将如期完成五大战役建设任务。(卢雅 李效翔)
福建交通集团海运运力突破百万吨
近日,省属国有企业福建交通集团新增一艘7.22万吨级散货船“金海盛”轮,至此该集团海运运力突破100万吨,达到100.6万吨,海运运力总吨数位列在福建省注册的海运企业第一位。
交通集团今年新增海运运力4艘19.7万吨,此外还有12艘约56万载重吨新船正在建造,并将于2011-2012年陆续交船。在新增运力的同时,集团船队结构进一步优化,7万吨以上散货船达到3艘,首次新增1艘2000TEU集装箱船。(赖文忠)
诏安工业园区引资25亿
位于闽粤边界的诏安工业园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今年已有28个项目落户,总投资25.15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有6个,特别是由国内车模龙头企业广东星辉车模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婴童车模制造项目,总投资4亿元,是在该县投资的首家上市公司。全区有20个项目被列入该县五大战役重点项目,落户的28个项目将在明后年陆续建成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超30亿元,超过现在园区工业总产值。(陈惠强 沈丽煌)
武夷山:重建户资金补助再提高
近期建筑材料价格上涨,为进一步减轻重建户负担,12月1日,武夷山市出台措施,对重建户的资金补助力度再加大,再给分散重建户每户3000元、统建户每户2000元的建材差价补助和奖励。具体为:自建房设计为一层,在1月15日前竣工验收,给予每户500元建材补助;自建房设计为二层以上(含二层)的,在1月15日前竣工验收,给予每户1000元建材补助;重建户在1月30日按时搬入新居的,再给予自建户和统建户每户2000元的奖励。至此,武夷山市级财政给予重建户最高的补助奖励款超过1万元。
今年洪灾,武夷山市灾后重建户共686户,其中集中重建户537户,分散重建户149户。为确保受灾户春节前全部住进新房,武夷山市倾全市之力,大干150天,灾后重建基本达到序时进度。截至11月30日,149户分散重建户全部封顶(含购房户),537户集中重建户,建好二层以上的有491户,春节前全部受灾户可住进新房。(金文莲)
长汀: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快
2日,笔者在长汀县百益山小区廉租住房建设现场看到,这个总投资2350万元的项目已完成房屋内外墙体打底施工。作为长汀县重大民生工程的2010年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包括百益山小区廉租住房、城市棚户区(危房)改造新民小区拆迁安置房、新民小区公共租赁房、新民小区限价商品房四个项目,共972套,总投资13279万元,到11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0031万元,有812套进入了屋面防水、外墙装修粉饰、水电安装阶段,都能在春节前投入居住。(陈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