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五大战役进行时(三十九)

2010-12-10 09:07:44来源:福建日报

□攻坚实录

268家石材厂退出罗源历史舞台

全县超前超额完成全年关闭一半石材厂的任务

  10月下旬,罗源白塔乡赤岭口村的荣盛石材厂,在钩机的巨臂挥舞下腾起一股股浓烟……这家经营了四五年的石材厂,和其他未达标的石材厂一起,退出了罗源的历史舞台。近日,笔者再度走访荣盛石材厂,残垣断壁中,墙上5厘米厚的石碴显示着这家小石材厂曾经的红火。而红火所带来的,还有噪音、粉尘、废渣废水,以及周边群众的怨言。

  据执法人员介绍,被责令关闭时,这家石材厂环评等均未通过验收,只办了工商执照。因为与邻居民房最近距离相差不到10米,石材厂运转时,周边民居日夜紧闭门窗,夜里石材厂机器也常常违规开工,曾几次引起群众上访。“政府拆了是好事,我们平时也不敢去跟厂家说。”敲开附近一户人家的门,主人告诉笔者。

  离开白塔乡时,笔者得知,荣盛的原址上,以后将建起崭新的村部大楼。

  目前白塔乡已经拆除了包括荣盛、凤坂在内的62家未达标石材厂,这是罗源县重拳整治石板材污染的一个缩影。

  笔者从罗源县流域办获悉,截至11月30日,全县455家石材企业中,268家先后退出历史,罗源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今年关闭一半石材厂的任务。而这场整治运动还在继续。

  据罗源县流域办主任游其俤介绍,在这次整治中,石板材加工集中区由原来的15个调整为8个,不在园区范围内的、或在园区内但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未达到环保要求的石材企业,一律予以拆除,今年已停止审批石材加工企业。由政府补助近一个亿,引导石材加工企业转产,目前补助关闭企业已投入7000多万,在集中范围保留的所有企业和全县所有矿山目前都实行了差别电价。

  游其俤说,为了部署、监督石材整治,由县长和5个副县长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一个流域办,9个小组,进行综合协调、技术指导,一边拆除,一边整治。而从摸底到公示,从拆除整治到验收,翔实的方案和得力的措施保证了工作全面公开透明。

  “石板材涉及全县的民生,从业人口达10万人,2009年石板材年产值达31亿元。”笔者在罗源采访时,几次听到这样忧心的言论。但游其俤却表现出乐观的态度。游其俤表示,近年罗源工业发展,石板材加工业所占的产值比重已经降低了,而且随着石板材加工业的成熟和资源过度开发,由粗放转为集约经营是大势所趋。尽管石板材整治对全县的财政收入有一定影响,考虑到对环保和生态的影响,整治石板材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

  据了解,今年罗源清理河道84公里,清理堆渣公路62公里,这些都是无序石材厂欠下的“账单”。随着一批未达标石材厂的关闭,以及达标石材厂的规范化建设和区内污水处理的推进,罗源县将不必年年斥资为污染“埋单”。(林克城 郑秀杰)

重建,与时间赛跑

  7日,南平市延平区西芹镇新亭集中重建点第7幢“5+1”重建房在一阵鞭炮声中顺利封顶。

  “重建点目前有1300多名工人、技术员在这里奋战。”西芹镇党委书记吴忠文说,“基础完工后,6天就建一层,一个月可建4层多。”

  为加快施工进度,重建点将42幢楼房分包给10个工程队施工,共同推进。

  新亭集中重建点是全省最大的农村住房灾后集中重建点,规划征地面积580亩,建设42幢重建房,全部为“5+1”的公寓式楼房,安置全镇21个村居958户、5000多受灾村民,并配套建设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一个社区诊所、一座图书馆、一条商业街等公共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闽北农村一个具有城市社区功能的生态居住小区。

  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房,重建点指挥部加强协调,保证基础施工每天管桩的使用量。通过市物资集团公司联系三钢公司,把新亭集中重建点所需品种钢材列入三钢生产计划。电力部门特事特办,一周内新安装一台315千瓦变压器……

  “有了重建点指挥部的贴心服务,才有这么快的进度!”重建点第六标段房建公司董事长陶火生说。

  进度重要,质量更重要,重建点指挥部把班子成员、政府值班人员、挂点帮扶单位人员与监理、重建户理事会成员分别编排到每个房建施工单位,负责落实监督每个标段每一栋楼房施工质量;22名监理、11名重建户理事会成员,也全都吃住在工地,确保监管工作不断档,不漏空,做到无缝对接。

  华灯初上,几位特意赶来的重建户看到新房不断“长”高,笑容满面。(詹国兵 陈茂军 刘绍义)

建泰高速公路建宁段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

      7日,中铁十五局建泰高速A8项目部的员工在闽赣交界的广建隧道现场进行路基施工。时下,建泰高速公路建设者利用当前晴好天气,开展“大干150天”劳动竞赛,抢时间,争速度,确保工程按序时进度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建泰高速公路建宁段已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李烈 余福 摄影报道)

□百姓眼中的五大战役

家门口看病,沈大妈感受实惠

  “我这个手术,去市医院要花5000多元,到我们镇卫生院只需3000多元,扣除新农合报销的那一块,总共才花了1000多元。”近日,刚办好出院手续的漳州市天宝镇天宝村村民沈大妈感慨地说,“有了病,到家门口的医院住,方便得很,也不担心看病贵。”

  “听邻居说,卫生院今年盖起了住院楼,我才决定来这儿把老毛病治一治。”沈大妈指着新楼说。她的邻居韩大叔是个老慢支患者,一发病就得扛,扛不住就得去医院住几天。“前两年,镇卫生院的床位一到夏季就吃紧。我老瞅着他得跑到十几公里远的市区大医院看病住院,不仅连累家人不说,儿女的蕉田活儿也给耽搁了。我儿子儿媳都在镇机关单位上班,我要是住了院,他们哪能随便来回颠簸。”

  五大战役打响后,天宝镇将天宝中心卫生院扩建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利用国家扶持乡镇医院建设的优惠政策,加快建设,扩大床位,以满足群众就近求医的需求。该项目总投资150万元,扩建面积达1080平方米,增加床位20张。

  “现在,我们医院的住院容量提升了近50%,硬件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镇卫生院院长陈黎明说,新的住院楼内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和呼叫系统,每间病房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阳台。投入使用后,不仅改善了蕉乡百姓的医疗环境,还能解决村民“住院难”的问题。

  “像这样一扩建,很多人就不用在市区乡镇来回跑,家门口看病方便又便宜,咱们村民得实惠啊!”沈大妈笑着说。(杨特团 陈宝池 洪婉琳)

新罗区500多户灾后重建安置房实现封顶

      龙岩市新罗区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对象有1131户,为了让受灾户尽快搬入新居,该区把重建家园工作作为五大战役中的重中之重,目前该区已有500多户灾后重建安置房实现封顶。图为雁石镇集镇公寓式安置点现场。(吴庆安 摄)

□一线战报

德化:再造一个“新城关”

  近日,笔者在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德化城东新区看到,各种施工机械正在忙碌作业。

  城东新区规划用地占地约8平方公里,共分三期进行建设,将以工业生产功能为主,兼具居住、商贸、文化娱乐、绿地功能,目前已完成投资2.38亿元,拆除建筑物400多座8.8万平方米,平整台地2270亩,完成了排水、排污、供电、供气、通信等主要管道和大部分路基工程建设。城东新区是德化县规划面积最大、带动经济增长最明显的一个重要新区,建成后预计可新增产值25亿元,新增税收2.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张晴雯)

城厢区:督查清障促项目提速

  “前段时间,工程因存在安全隐患而停工;现在问题解决了,工程进度大幅度提速并提前竣工。”12月8日,莆田市城厢区华林经济开发区污水泵站项目负责人魏陈尉告诉记者。

  上个月中旬,由于污水泵站建设工程离河道只有10多米,土质松散,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工程施工,需在附近扩征土地500多平方米。区项目督查小组到现场查实后,责令华亭镇、区直相关部门协调山牌村解决扩征用地问题,目前工程已经竣工。

  五大战役一打响,为清除项目工程建设障碍,城厢区从政府部门抽调40名精通业务的干部,组成8个项目督查小组,专门督查全区列入攻坚的260个项目。督查组每周进一线督查两次,并建立周督查汇报、月通报制度。

  至目前,各督查组已组织开展项目督查116次,重点督查项目812个次,督促解决难题101个次,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

  专职队伍督查解难题,清除障碍促项目提速。截至目前,城厢区“五大战役”累计完成投资额37.23亿元,完成序时进度91.5%,全区各项目工地正奋力冲刺各战役确定的目标任务。(陈建平 易振环 吴震)

湄洲湾北岸开发区:“并联审批”促进度

   5日,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一期工程项目工地车辆穿梭,一派繁忙。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宏高兴地告诉记者:“项目外区域排洪沟及滞洪区的设置规划已确定,陆域回填施工能大面积开展了!”

  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项目是省在建重点项目,也是五大战役中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设计年煤炭卸船1500万吨,除供湄洲湾火电厂等用煤680万吨外,铁路装车720万吨,汽车装车100万吨。前一阶段,由于项目海域报批手续烦琐,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项目业主十分焦急。

  为推进项目进度,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创新工作方法,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行立项、环评、用地等同步进行、“并联审批”,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

  快捷的办事效率,激发项目业主的投资信心。近段时间,施工单位上足施工机械和人员,抢抓工时促进度,每天出动上百辆大型工程车穿梭运沙石,填海建码头,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制作预制构件、隔堤施工、引桥桩基、卸船泊位基础、沉箱安装施工,开山区开挖整平,卸船泊位、引桥上部施工以及吹填航道、疏浚泥沙等,陆域回填也已完成160万立方米,年底将进入吹填沙、表层覆盖土、打设塑料排水板等施工阶段。(陈建平 王雪玉 陈福海)

清流47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12月5日,清流县北山地质灾害治理及小区开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抓紧主路网施工。清流在“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中,重点确定了基础设施项目、宜居建设、产业支撑、绿化美化、小城镇建设等47个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目前各个项目正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周志鸿 邓文桂 摄)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