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罗源:打造福州“北翼”新兴港口工业城

2010-12-23 14:37:35来源:福建日报

罗源湾5万吨码头

      罗源在“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进程中围绕打造罗源湾生态港口工业城市总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 “港口兴县、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推动跨越发展。预计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8亿元,比增21.3%;工业总产值242.5亿元,比增4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0.5亿元,比增46%。

      如今,按照“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互动发展”的总体思路,一个集港口、工贸、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福州市北翼新兴的生态港口工业城市已现雏形。

利用港口优势

发展临港工业产业集群

      近日,记者来到华东船厂,看到1号船坞已竣工,2、3号船坞以及水泵房、舾装码头、厂房等正加快建设。“船厂全部竣工后,年修船将在160艘以上,年造船能力可达100万载重吨”,华东船厂工程负责人李世春表示,“未来,我们的业务将‘面向台湾,兼顾大陆,辐射世界’”。

      华东船厂位于罗源湾北岸碧里乡,占地面积约1200亩,项目由福建华荣海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东环船务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总投资35亿,一期投资为23亿元,主要建设3个干船坞、1700米舾装码头、6万平方米厂房、职工宿舍和办公大楼及其配套的设备等,明年年底前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

      近年来,我省将罗源湾列为重点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和“建设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作为全省区域新增长极进行培育;福州市也做出了优化罗源湾产业规划布局、重点拓展南北“两翼”的决策部署。为此,该县充分利用优良的岸线资源,先后引资建设了1个3万吨级码头,2个5万吨级码头,在建7个2万-15万吨级码头,还积极引进150多家国内外大型省市重点企业布点罗源湾。

      在“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中,罗源县正围绕“港口兴县,工业强县、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目标加快前进步伐,如今在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级散货码头正加紧沉桩施工;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罗源湾港区狮岐作业区6~7#通用泊位等项目也正在全速推进中。

      港口基础设施加速推进的同时,临港产业也已初具规模。

      在罗源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最大的BOPP生产已调试完毕待投产。“比起前两条生产线,产能将提高20%,耗能反而降低了15%,生产的薄膜也将更加精细”,科技园常务副总经理王建树表示。据其介绍,科技园的前两条生产线产值已达7亿元,年底可望实现产值10亿元。

      以专用车改装为主营业务的福建恒久专用车项目近期可望实现投产,目前已和福建戴姆勒公司合作,主要改装生产各种豪华商务车、救护车、房车等专用车,预计未来年生产能力6000辆,年产值可达50亿元……

      根据产业布局,罗源县将重点发展以冶金、建材、能源、船舶修造、轻工食品、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临港产业集群:通过扶持亿鑫钢铁、三金钢铁、德盛镍业、宇星彩板等企业,延伸产业链,将罗源湾北岸建成东南沿海大型临海冶金基地;依托优良港湾,推动华东船厂、蓝之湾游艇等项目建设,建设东南沿海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通过抓好软包装科技园、机械制造、生物制药、汽车配件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罗源湾产业集群。

花大力“治污”

发展生态绿色低碳产业

      10月下旬,随着位于罗源白塔乡赤岭口村的荣盛石材厂在钩机的巨臂挥舞下腾起一股股浓烟,这家经营了四五年的石材厂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截止11月30日,全县455家石材企业中,268家在拆除范围内的石材企业已在当地群众的拍手称快中先后退出历史,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今年关闭一半石材厂的任务。

      据罗源县流域办负责人介绍,此次整治中,石板材加工集中区由原来的15个调整为8个,不在园区范围内的或未达到环保要求的石材企业一律予以拆除。为此,政府专门补助近1亿元引导石材加工企业转产,目前已投入7000多万元。从今年起,该县还停止审批新的石材企业,并针对石材加工产业实施差别电价;同时,花大力气整治周边环境,全面清理河道及沿路、沿溪堆弃物。

      随着一批无序石材厂的关闭,以及“留守”石材厂的规范化建设和区内污水处理的推进,以后罗源将不必斥资年年为污染“埋单”。

      罗源县环保局局长林书标表示,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罗源始终注重生态保护,通过抓好石材行业综合整治、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实施“四绿”工程等,连年实现COD、SO2排放削减目标。如今,敖江流域罗源段、罗源境内的南溪、起步溪等流域环境得到明显净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除了大力整治石板材行业外,罗源县还认真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强了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督促排污企业限期整改,并加强日常监管;同时,该县还高度重视农村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环保管理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飞竹镇已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另有4个乡镇申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

      罗源县还积极引导新兴低碳项目落地,努力打造海西高新低碳制造业的基地。在现代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基础上,重点引进光伏、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该县已引进1个汽车配件项目、2个生物制药项目、3个光伏电子项目、2个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其中,恒乐汽车缓速器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与规划目录,将填补我省在汽车辅助制动系统生产方面的空白;弘景木塑项目以废弃菌菇棒等原料生产木塑复合材料,是省农业废料综合利用的示范项目;千里马节能灯具项目是我省唯一生产HID节能灯具的企业;宏伟环保建材项目,利用石材废渣、废石生产建筑功能砖,为综合利用石材加工废料找到了有效办法。

完善交通改善民生

打造宜居宜业的北翼强县

      近年来,罗源县为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一方面,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加大码头开发建设力度,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陆域交通网络,如今,疏港公路已建至碧里段,碧里至将军帽段将在明年建成。此外,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201省道碧里至鉴江公路、104国道改扩建工程等一批路网工程也都正有序推进,整个罗源湾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

      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特别是港口优势,德盛镍业、三金高速线材、亿鑫钢铁、宇星彩板等大型冶金工业项目纷纷落户罗源湾开发区,开发区也成为福州工业的重要增长极。

      在统筹城乡建设方面,该县坚持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连续实施“双百工程”、“民生水利工程”、“造福搬迁工程”、“家园清洁工程”、“通达工程”等,改善乡村人居条件,打造宜居生态环境。

      今年,该县共实施了起步、霍口、中房、西兰、飞竹等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数万群众。同时,启动建设敖江引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满足城关和开发区的用水需求。为保护福州二水源,罗源县还从今年开始全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除石材业综合整治提前完成年度削减目标外,敖江流域罗源段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也已全部完成搬迁。

      此外,罗源县还通过建设一批敬老院、保障性适用房、乡镇卫生院改造、校安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项目,持续改善城乡教育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预计今年,罗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710元、6983元;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

      “实施五大战役过程中,我县全力推动一些重大项目战略实施,如做好德盛镍业与宝钢集团合作重组有关工作,积极促成罗源湾鲁能项目与华能公司顺利对接,成功引进世纪金源集团来罗投资建设滨海城项目等等。今后,罗源将继续打造和延长临港工业产业链,壮大并提升临港工业产业规模与档次,以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为港口配套的服务业。今后3—5年,我们的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打造福州北翼强县,真正实现罗源跨越发展”,罗源县县长何代钦表示。(本报记者 林侃 通讯员 林克诚)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