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今年再办十项民生实事
●建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含生猪基地31家、禽蛋基地15家、蔬菜基地20家
●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安排改扩建改造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开通33条公交线路,新增更新公交车760辆,20条公交班线延长时间
●市本级新增绿地30处、立体绿化300处,建成3条以上城市林荫景观道
●3月底前开工新建、改建28所公办幼儿园,力争3年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
昨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抓紧做好事关群众利益十项实事的实施方案》,提出今年在继续实施“校安、医改、文化、养老”四大民生项目的基础上,再办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并纳入打好“五大战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
1.完成100个农家店建设
今年,将完成20个(省下达15个)集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其中市本级9个,县(市)级11个;完成100个(省下达95个)农家店建设,其中市本级22个,县(市)级78个;完成建设配送中心2个,其中市本级和县(市)级各1个;建设便利店80个(省下达77个),其中市本级55个,县(市)级25个;建设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建成生猪基地31家(省下达24家),禽蛋基地15家(省下达12家),蔬菜基地20家,新增1万亩。
2.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
今年,将新建5所乡镇卫生院,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卫生院;改造提升20所中心卫生院,形成区域医疗优势。今年,安排改扩建改造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到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环境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和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今年3月底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社保卡一卡通接口改造,今年年底前完成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
3.新开通33条公交线路
今年,全市计划新开通公交线路33条(含清洁能源公交线路12条),其中市本级20条、县(市)13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760辆(新增普通公交车350辆,新增清洁能源车260辆,更新普通公交车150辆),其中市本级新增更新公交车辆590辆,县(市)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70辆。新建公交首末站10个,其中市本级3个,县(市)7个。优化公交线路20条,其中市本级15条,县(市)5条。延长公交班线服务时间20条,其中市本级13条,县(市)7条。改造公交停靠站点100个。
4.城区步行10~15分钟见绿地
城市绿化方面,今年年底前新增44处(省下达34处)城市绿地,其中市本级30处、福清市10处、长乐市4处。今年新增城市绿地指标中,市本级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绿地5处以上(省下达3处),县级市新建5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绿地2处以上。今年,新增460处(省下达360处)立体绿化,其中市本级300处、福清市80处、长乐市80处。今年年底前,各城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建设小绿地、小公园、小街景,做到当地群众步行10~15分钟就能看到绿地。城市(县城)要建成一座以上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面积分别达10公顷和6公顷以上的城市综合性公园。要抓好植物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公园建设。大力推进城市道路绿化美化,今年,国家园林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并建成3条以上城市林荫景观道。
5.重点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我市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围绕“体现住房供给的平民性、注重政策的可持续性、把握价格的可控性”的要求,摸清居民住房现状,测算保障性住房需求,建档立卡。重点加快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今年,将按照省下达任务确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
6.城区中小学新增学位10715
今年,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32.2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完成1.2万平方米,县(市)级完成3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81万平方米;实施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新增学位数10715个。
7.开工新建改建28所公办园
我市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今年3月底前开工新建、改建28所公办幼儿园,其中市本级16所,县(市)级12所。计划今年8月底前竣工,9月交付使用,争取在今年秋季开学前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使农村每一个乡镇、城市每一个街道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力争通过3年努力,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
8.完成260个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
今年前,完成纳入第二轮中央、省里规划建设的260个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任务。按照省政府《关于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在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础上,今年底前,完成有牌子、有国旗和党旗、有村务(党务)公开栏、有科普(政策)宣传栏、有文化娱乐设施、有便民超市等“六有”;推进村级各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计生医疗服务室、文化室、警务室等“五室”以及议事决策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体娱乐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四中心”的配套建设任务。
9.完成103座公厕建设
按照“城区每万人拥有公厕3~4座,所有城市、县城步行10~1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简易厕所、步行2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标准公厕”的要求,2010年~2011年上半年市本级、县和试点小城镇新增206座公厕。今年,将完成公厕建设103座,其中市本级75座,包括新建独立式66座、改造提升9座;县城区及试点小城镇完成28座。
10.建成224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
在2010年全市建成96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建成224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形成覆盖全市所有建制村(社区)的避灾网络,同时完成全市所有避灾点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此外,今年年底前将完成58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每个县(市、区)建设 3~4处县级避难场所,单个避难场所容量不小于 300人,配套建设供水、供电、厕所、标志、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等,其中 1个避难场所面积不小于 2000平方米。(本报记者 黄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