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风清气正 给力攻坚克难

——回眸“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述评之三

2011-01-06 08:47:56来源:福建日报

      辞旧迎新之际,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以丰硕的成果,让“十一五”圆满收官,而且,收获的不仅仅是可观可感的实绩,还有干部作风大转变、精神风貌大提升,这是另一种软实力。

      福建跨越发展,不是短时跑,而是一场接力赛。五大战役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各级各部门比学赶超的重要载体。

      新年的阳光照亮新的梦想,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需要持续给力。五大战役成就的软实力正凝聚为一股精气神,成为福建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忧患机遇意识更强

      回眸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阶段性成效,我们欣喜地发现,它不仅体现在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民生保障和改善等上面,也体现在干部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上。

      清风正气,持续在八闽大地升腾。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更强,思想解放、开阔视野的力度更大,“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成为热议关键词。

      这样的改变,与一个个项目成果、一项项民生实绩同样重要。

      常言道,事在人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体是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作风的好坏、精神力量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跨越发展到底能“跨”到什么程度。

      因而,对于这样的认识——大干150天后,就可以歇歇了——我们需要坚决摒弃。反之,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

      我们斩获的辉煌业绩,就靠这种精神给力。不争论、不折腾,抢机遇、埋头干,刷新一个又一个“平潭速度”,即是如此:

      平潭海峡大桥,进出平潭岛第一通道,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一再提速,去年9月15日合龙,9月底完成主体工程,11月底试通车,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从决策到开工只用了短短6个月,比常规缩减了一年半,去年12月25日正式通车,比原计划提前15个月……

      居安须思危,登高能望远。继去年7月北上天津之后,上月底,省领导再次带队南下广东、近访江西“取经”。粤赣两省的发展速度、发展态势、发展前景,令人震撼。

      标兵越跑越快,追兵越逼越近,强烈的观感再次让人们绷紧知耻而后勇的心弦。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能故步自封,要用思想的大解放、视野的再开阔,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成为共同心声。

工作状态激情四溢

铆足干劲敢闯敢拼

      “白加黑、五加二”,自去年8月打响五大战役之后,不仅成为全省干部的工作要求,而且成为工作常态,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在焕然一新的精神风貌的催动下,干部的工作状态也为之一新,苦干实干,突破常规,敢闯敢拼,激情干事创业,处处涌现。

      省委督查室等部门明察暗访发现,在省直机关,特别是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发展改革、经贸、交通、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加班加点成为自觉选择,夜里的办公楼经常是灯火通明。

      好作风成就硬实绩,新动力提速大发展。

      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比学赶超,“一天一个样”不再是口头说辞。漳州古雷石化港区,一德石化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增资1.6亿元扩建工程已于去年8月动工,“5万吨储罐往常要45天建成投产,现在30天就够了。”一德石化公司总经理沈伯才说,按照这样的施工进度,项目可望提前半年建成投产。

      在灾后重建现场,铆足干劲,三班倒不间断作业,坚守工地以岗位为家,成为基层干部的共同选择;挑灯夜战,不误工时吃快餐工作,随处可见。正因为此,灾后恢复重建快速推进,南平、三明已有数千受灾群众在元旦前喜迁新居,其他的将在春节前迁入。

      在城市建设战役现场,突破梗阻,攻坚克难,成效彰显。福州强力推进拆违、整治,同时“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步行10至15分钟就能看到绿地”,去年7月获评最宜居城市的福州,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绿意盎然。

      在民生工程战役中,突破常规,快速落地,惠民实事一件件、一桩桩,温暖民心。果断出手,在全国率先打响“菜价保卫战”,老百姓重新买到“一元菜”。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锐意突破“不可能的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医院就诊“一卡通”,大大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福建,爱拼会赢,引领风向。要实现跨越发展,继续挺立潮头,需要通过踏踏实实、持续不断地“干”来实现。只要持续这种好的工作状态,扑下身子,专心致志,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健全制度治庸治懒

执行力保障战斗力

      清风正气,令人欣喜,但这会不会只是“一阵风”?这样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值得警醒。

      我省的机关效能建设卓有成效,走在全国前列,发展软环境打造也不断彰显效应。然而,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慢作为,吃拿卡要,拖拉推诿等现象,仍不时浮现。正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坏风气的作用是反向的,阻滞发展,甚至让发展倒退。比如好不容易引进一个大而好的项目,但后续的服务却跟不上,最终,项目无法落地,空欢喜一场,还劳民伤财。

      因而,我们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清新之风,也要强化制度建设,治庸治懒,提高效率,提升服务。“好制度能把坏人变好,坏制度能把好人变坏”,有效的制度良性运转起来,才不会人走茶凉,热闹一阵。

      五大战役打响之时,我省即推出一系列约束举措,要求工作进展“每旬通报、每月公布”。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出台考核、提速增效之举,如去年9月,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针对治庸治懒,修订下发《机关效能建设有关基本制度》,包括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并辅以相应的问责。福州市出台《促进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提速增效的意见》,对重点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即收即办;在非工作时间(包括晚上及节假日)申报的,实行预约服务,照常受理。

      治庸治懒动真格,效能问责不含糊,这样,各级干部才会真正“坐不住”,项目建设也才会提速。如漳州市审图中心经历负责人因效率低下被问责之事后,去年8月份完成审图331件,比7月份多出近1倍。

      干部执行力提高,一些阻碍科学发展、久拖不决之事迎刃而解。为了绿水青山,罗源县早就着手向支柱产业石材业“动刀”,但此前进展缓慢。五大战役打响后,罗源县雷厉风行进行整治。截至去年11月底,268家石材厂被关闭退出罗源历史舞台,全县超前超额完成全年关闭一半石材厂的任务。

      推动跨越发展,需要持续给力;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创造新业绩,也是未有穷期。

      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带来的干部作风大转变、精神风貌大提升,会成为福建再出发的强劲动力,推动福建写就更加辉煌的篇章。(本报记者 段金柱 周琳)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