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白马河将变身旅游“黄金航道”

沿河步行道年底前可望实现双侧无障碍通行

2011-03-09 10:27:35来源:福州日报

整治后的白马河沿岸景色优美

      今年元旦前,白马河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如期完工,河道截污、清淤等工作基本完成,步行道单侧贯通,人们可从西湖、左海直接步行至闽江公园。日前,该项目二期工程正式启动,白马河沿河步行道可望于年底前实现双侧、无障碍通行,白马河通航的梦想也可望成真。

      蒙尘“珍珠”重放光芒

      在福州城市的发展中,白马河一度脱去了往日繁华的外衣,沦为远近闻名的“龙须沟”。去年下半年,我市启动白马河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元旦前,白马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我市对白马河及其10条支河百余个排污口进行了改造,斩断了污染源头;还修建了一条近5公里的滨水步行道,使白马河这颗蒙尘“珍珠”重放光芒。

      昨日的榕城,阳光明媚,天空湛蓝。阳光透过白马河畔浓密的树荫,洒在碧绿的河面上,景色优美。河畔两侧全是新植的花圃、绿地,北美进口的原木栈道,透水砖铺设的人行步道,搭配石桌、石凳,极富休闲气息。公园内,百草含绿,百花齐放,吸引了众多市民。

      家住白马河畔的陈先生,陪着新婚妻子在白马河畔漫步,共度婚后第一个妇女节。他们沿着新修木栈道一路缓缓前行,不时驻足,倚着栏杆聊天。“这种感觉真好!跟水更亲近了,视线也变得更通透了。”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从小就生活在白马河边。改造前,白马河畔竹子密密麻麻,很不通透,加上河水污浊,特别容易滋生蚊子。

     白马河步行道将实现无障碍通行

      “今年,我们还将修建另一条步行道。”市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元旦前,他们完成了白马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河道截污、清淤等工作基本完成,步行道也实现了单侧通行。今年结合二期整治工程,他们将继续完善白马河步行道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白马河步行道双侧通行,改变现有步行道东西交错的布局。

      另据了解,我市还将在白马路与杨桥路的十字路口(靠白马河一侧)、白马路和工业路的十字路口(靠白马河一侧),分别修建1座人行天桥。目前,这2座天桥即将开始招投标,初定下月开工建设。这两座人行天桥建好后,白马河步行道将实现无障碍通行。届时,市民走白马河步行道时,在这两个十字路口不用再等候红绿灯了。

      打造旅游“黄金航道”

      邀三五个好友,驾一叶扁舟,阅尽西湖、左海、闽江等公园的沿途美景。这个梦想今后可望实现。市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昨日向本报记者证实,结合此次开展的白马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他们将改造提升或装饰白马河沿河所有桥梁,将白马河打造成一条旅游“黄金航道”。“航道开通的最大阻力,主要来自白马河沿线这些桥梁。”据该负责人介绍,白马河沿线散布着大大小小24座桥梁。在此次整治中,他们将重点改造提升彬德桥、白马桥、芍园一号桥、西洪饭店桥、白马河公园桥等5座桥梁,其他19座桥梁则做一些简单的装饰变动。目前,白马河沿线桥梁改造方案已开始征集,等桥梁改造提升工作完工后,白马河将实现通航。航道开通后,市民可乘船夜游白马河,领略白马河两岸流光溢彩的迷人风光。

      另据了解,白马河二期整治还将继续完善截污工程,对所有的排污系统进行查漏补缺,确保没有排污口向河道排污;在景观方面,结合拆迁、拆违,将尽力提升河道两边的景观节点;此外,还将对白马河10条支河进行清淤,并整理驳岸,铺砌支河河底。

       回眸历史

      白马河畔曾是全国著名木材集散地

      白马河因桥得名。民间传说,白马王经过的桥叫白马桥。

      白马桥坐落于台江义洲街道,泰山庙附近,建于清末。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汉闽越王,后传至其孙辈季子寅,年少英勇善射猎,好骑白马,军中称为“白马三郎”。《榕城考古略》中记载,传说三郎为了保境安民,杀猛虎、射鳝精而牺牲,村民们感念“白马三郎”的恩德,在村中建庙奉祀,称其为“白马王”。

      说起白马河,不能不提它的特殊使命——商业通道。据史料记载,白马河在清代是福州水上贸易的重要动脉。闽江流域上游各县的木材,都是通过闽江水流,用木排顺江而下、漂流到福州集中,然后再由福州贩卖到全国各地。当时的福州也因此和汉口、安东,被并称为我国的三大木材集散地。

      而白马桥下,就是当时全国著名的木材贮运场。这里,商贾云集,物资聚散,商业十分发达。

      此外,古时候,白马河上有“白马观潮”的风俗,河水应江潮涨落。端午时节,人们在河岸绿林间,观往来龙舟竞渡,河里锣鼓阵阵,岸边呐喊声不绝于耳,一派热闹的景象,堪称古代台江十景之一。

      白马河沿途文化古迹

彬德桥

      彬德桥

      彬德桥位于台江区帮洲街,是福州目前保留下来的少有的平梁与拱桥结合的桥梁,这种建造手法既体现了拱桥的美观,也便于大型船只过往通行。该桥始建于明朝,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重建,桥长28.7米、宽2.7米,花岗石构平梁与拱桥结合,二墩三孔不等跨,船形石构桥墩。桥面横铺石板,桥两端铺设有石阶。

      白马桥

      白马桥位于白马河义洲街道段。清朝同治年间,福州木帮商会集资建筑了白马桥。这座桥为石构平梁桥,3墩4孔,跨度不等,现留下3孔。桥全长71米、宽3.1米,东西引桥各12米。桥面较平整,可以骑车通过。白马桥在古时是一处非常关键的交通要道。

      福州古田会馆

      福州古田会馆位于白马路和同德路交界处(福州四中对面),是民国时期古田籍商人在福州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主要功能是提供停宿、储运、交际的场所。该馆于1915年(民国4年)由古田商帮集资建造,1996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馆占地690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及其结构很典型,分东西两落,东侧为主落,内有戏台、谯楼(含钟、鼓楼)、拜亭、正殿;西侧落由两进院落组成,主要作客房使用。(记者 李强/文 俞松/摄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