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十一五” 喜看大发展
2015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三大品牌进一步凸显,成功创建“中国温泉之都”,“十一五”期间福州旅游工作亮点纷呈。
去年旅游接待总人数居全省首位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达8747.38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长113.5%;旅游业总收入达1055.64亿元人民币,比增68.1%。
去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344.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位居全省首位;实现旅游总收入267.62亿元,增长15.9%;全市接待入境游客69.86万人次,创汇8.43亿美元,分别增长11%和8.9%。旅游经济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福州成功创建“中国温泉之都”
“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三大品牌进一步凸显,去年年底福州还成功创建为“中国温泉之都”,成为全国唯一获批此称号的省会城市。
在温泉旅游项目建设方面,2010年全市在建、新建旅游项目23项,完成年度投资16亿元,其中闽侯 光明谷温泉旅游项目、北区水厂原脉温泉休闲园等5项项目动工建设,赤壁温泉度假区、七叠温泉农业观光园等7项项目建成并对外开放。三江口旅游综合体、东雁文化旅游综合体、桂湖生态温泉城、中国温泉博物馆、古田路高级温泉会所等一批大型、高端旅游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在推进闽江游建设方面,综合整治闽江流域,提升闽江两岸景观、夜景灯光工程,开辟闽江夜游新航线和船岸互动的“水上巴士”航线。闽江游运力进一步增强,游艇(船)增至8艘、720客位,“闽江游”接待人数同比增长85.56%。
在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方面,主要以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寿山石、昙石山为代表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三坊七巷景区已成为我市龙头景区和城市旅游名片,马尾船政文化景区和福清天生农庄、永泰天门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此外,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已培育形成80多个乡村旅游点。成功推出一批特色乡村游线路,闽侯棋磐寨景区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十二五”发展目标确定
2011年,我市力争游客规模和旅游综合收入双增长16%以上。“十二五”时期,我市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城市发展定位,围绕“温泉古都、有福之州”的旅游形象定位,整合山海人文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文化、温泉、滨江、滨海等优势旅游产品和游艇、商务等新兴旅游产品,突出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线路,不断完善旅游要素配套服务设施,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整体形象,把福州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使福州成为游客向往的中国温泉之都、海峡旅游之都、幸福宜居之都,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知名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本报记者 祁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