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经济发展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
——市发改委主任林钟德谈《海西规划》获批后我市产业发展策略
日前获批的《海西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海西唯一的省会城市,福州在《海西规划》的产业发展布局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昨天,市发改委主任林钟德在解读《海西规划》发布后我市产业经济发展时,将焦点放在了“优势”和“突破”上,并认为随着经济总量与质量同步提升,福州在海西中的龙头作用将更加显著。
福州产业发展将实现更大突破
“福州在海西中优势明显,拥有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及台侨优势等,并形成了福州的区域优势。在上述优势的集中衬托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福州的产业发展将实现更大的突破。”林钟德对福州产业经济发展的前景信心满怀。“无论在产业发展区、沿海发展带、两岸产业对接集中区的建设中,还是在提升台商投资区载体作用的规划中,福州都拥有重要的地位。”林钟德介绍,《海西规划》明确提到,“要以福州为核心,以罗源湾、江阴为两翼,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推动福州港成为综合性港口。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对台产业合作基地,推动形成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和城镇密集带。”
三大产业各有发展目标
林钟德认为,推动福州产业发展,要突破交通、能源发展,抓紧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疏港铁路支线等设施建设,加快港口建设发展;要突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大项目落实落地、现有企业技改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要突破改善民生,努力在加快发展、多办惠民实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更好地改善民生。“做大做强福州产业,就是要突出第一产业做稳、第二产业做强、第三产业做大这一基本思路。”林钟德认为,具体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实施。
加快产业大项目落实落地,重点抓好百亿以上的蓝星化工重油催化裂解、宝钢德盛镍业、英孚电子、友顺电子、兆元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
加快现有企业技改提升,积极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重点抓好青口镁合金、华东船厂等260项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同时大力扶持星网锐捷等15家规模10亿元以上的高成长性企业,力争今年产值增长50%以上;
加快城区工业“退二进三”,重点抓好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企业的搬迁改造,推动城区工业企业向南北两翼、向规划建设的园区集聚,促其升级改造、做大做强;同时,在城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当前要重点抓好海峡金融商务区、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浦上商务区以及东部会展商务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商贸综合体和现代服务集聚区建设;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调整优化,尤其要抓好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兴智能化产业园区等一批各具特色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海峡软件新城等一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福州发展的新增长极与高成长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城市外围的海峡汽车文化广场、钢贸城、医药城、建材市场等一批大型批发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以大市场带动和促进大流通发展,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的浦上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南星商城、秀峰路综合商场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促进商贸和服务业的提档升级;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创意一条街、寿山石旅游文化城、海西动漫创意之都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力争通过2~3年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福州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海西规划》的发展目标为指引,发挥好福州的优势,力争3~5年实现福州经济总量、质量和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明显提升。这既是福州的机遇,也是福州的美好前景。”林钟德说。(记者 朱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