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大港
福清江阴崛起现代化新港城
福州新港江阴港区
今年6月15日,江阴经济开发区将迎来建区10周年。十年来,在省、福州市、福清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江阴已经从一个渔岛小镇蜕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港口与临港产业基地,这期间凝聚了无数人的心智与汗水,定格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历经十年建设,在兴化湾北岸神话般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国际新港: 自200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随着多条国际航线和内贸内支线相继开辟,江阴港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倍增,昔日海边荒滩蜕变为一座光耀东南海疆的国际新港,彻底扭转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堪称为海峡西岸聚财生财的聚宝盆,吸引了大批重大项目频频涌入开发区。 昔日荒凉沉寂的盐滩已被千帆争流、吊车挥臂的繁忙场面替代,数公里长堤宛如巨龙横卧滩涂,色泽缤纷的集装箱整齐的摆放在码头上,辽阔的海面货轮穿梭,环境优美的经济区内厂房林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颇具规模的港口工业城市雏形。
港口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工业区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江阴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24.66亿元,其中2010年65亿元,比“十五”期间的20.05亿元,增量204.61亿元,增长1020%;上缴税收61042.3万元,其中2010年2.3亿元,比“十五”期间的5925.8万元,增量55116.5万元,增长930.1%;固定资产投资158.65亿元,其中2010年42亿元,比“十五”期间的27.43亿元,增量131.2亿元,增长478.3%;码头集装箱吞吐量203.84万标箱,其中2010年65万标箱,比“十五”期间的21.951万标箱,增量181.889万标箱,超越马尾港跃居福州港首位……一番经济视角粗线条的回眸展望,江阴经济开发区的美好宏图跃然纸上。
发展腹地广阔,基础设施完善
福清出口加工区
江阴半岛有可利用的工业用地30平方公里,可供填海造地的浅海滩涂面积近30平方公里,为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构筑发展平台,近年来,该区组织实施东、西部浅海滩涂填海造地工程建设,现已完成填海造地1.5万亩,其中西部1万亩,东部5000亩。此外,环江阴区域还有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开发利用。天然良港加广阔腹地,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十分罕见。
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趋完善。东张水库江阴供水厂现有日可供原水15万吨,净水3万吨,投资2.1亿元的闽江调水江阴供水工程将于今年建成,届时日供水能力将达45万吨,满足港口和临港产业需要;污水处理厂,规划近期日处理污水能力4万吨,中期8万吨,远期12万吨。污水处理厂以BOT方式建设运营,近期项目占地92.93亩,总投资6000余万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日处理能力2万吨工程项目,已于2009年建成并运营,二期工程计划今年上半年建成,中、远期项目将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动建;电,现有35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今年还将开工建设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一期两台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经投产发电,可按国家支持海西建设有关政策为区内重特大项目申请直供用电;公路,疏港新江公路11.6公里连接福厦交通走廊,江阴半岛已形成环岛东、西路和配套绿化路灯的五横三纵高等级路网;高速公路,京台高速公路福清渔溪至平潭段经江阴半岛北部庄前立互通引支线直达港区已通车;铁路,福厦高铁江阴支线正在加快建设,可望于2012年建成直达港区,这将极大提升港区交通能力,使港区成为服务我省和中西部内陆省份新的重要出海通道;供热供气,江阴半岛正在实施以国电江阴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一期工程,中国国电集团已与福建省政府签署共同推进海西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充分利用江阴电厂所在港区进行开发,扩新建码头及堆场,打造清洁环保型煤炭等物流中转基地;建设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及煤基多联产项目,可为江阴港区和开发区提供用热用气保障,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已建成标准工业厂房15万平方米;生活配套区,已建成重大工业项目配套实施一期工程14幢350套公寓楼和4栋员工集体宿舍楼,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融侨新港大酒店已于去年5月试营业,其他餐饮宾馆旅店、学校、诊所、客运站、加油站等相关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已启动以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为主要内容的江阴新港城建设。
港区建设经营,已经初具规模
目前江阴港区已建成1个交战码头、1个7万吨级煤码头,5个5万吨级可兼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正在建设的有2个5万吨可兼靠10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和10#泊位5万吨级化工码头。正在做前期工作的还有5个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8#-9#和15#、16#、17#)、2个大型散杂货码头(18#-19#)和1个化工泊位(11#)。
江阴港区作为一类口岸于2004年6月对外开放,口岸各查验人员均已入驻通关服务中心,就近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现已开通美西、欧地、欧洲、西非、南非等八条远洋干线,韩国、香港、台湾等四条近洋支线和十多条内贸内支航线。口岸园区设施完备,设备先进,海关查验中心配套有先进的H986集装箱检测设备。作为港区标志性建筑的口岸园区二期工程口岸服务中心大楼已投入使用,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融侨新港大酒店已于去年5月投入使用,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人保、平安、康泰等金融保险机构已在港区开展业务;经过九年多运作,已有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海运、中远、长荣海运、美国总统轮船、现代商船、史特斯泛洋、太平船务、中海、万海、商船三井、川崎海运、阳明海运、东方海外等多家全球航运巨头的船舶或货柜和福州保税物流园区、八方物流、裕国、隆威、外代全顺等数十家物流仓储企业和货代等中介机构在港区运作。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2003年为1万标箱,2004年为6.93万标箱,逐年提高,至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为65万标箱,同比增长27.4%。江阴港区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连续两届获评中国货运业“综合服务、作业效率、科技创新”十佳集装箱码头,2009年更首获中国十佳集装箱码头的殊荣。
江阴港区作为福建重点的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至2015年可望建成15个泊位,年超5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并兼具散杂货和化工液体码头功能,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迈入中国沿海十大港口和世界级集装箱港口行列。
从“项目招商”向“产业链招商”转变
江阴国电
江阴西部启动区鸟瞰
福清江阴口岸服务中心大楼
丽珠集团福州福兴医药
据江阴经济开发区综合处处长林秉梁介绍,随着江阴经济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改善,招商工作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商”、从“项目招商”到“产业链招商”的跨越式转变。
围绕产业发展定位招商,有的放矢重点接洽引进码头、物流、临港工业和区内已初步形成的化工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江阴经济开发区共签订合同项目64项,项目总投资354.2亿元,临港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大型临港产业龙头项目签约落地获得历史性突破。东南电化、耀隆化工、中国化工CPP、中国软包装集团聚丙烯4个化工大项目,实现了大项目签约落地历史性的突破,4个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产值千亿元以上。
循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目标,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西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相关企业可望形成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节能减排、物料互供、资源最佳配置、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依托码头优势,濠锦、隆诚、华闽等再生资源回收加工项目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利用国电发电厂粉煤灰废渣,吸引联升新型墙材项目落地,利用国电发电蒸汽余热,引进和特供热项目,实现向区内用汽企业集中供热,减少了锅炉的建设和使用。
项目集聚加快,产业雏形凸现。独特的发展优势,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大批项目的涌入。截至目前,江阴经济开发区已签约项目95项,总投资989亿元,合同外资2亿美元;入区企业93家,其中已投产50家,在建16家,筹建27家。截至2010年底,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建区初期的1.4亿元扩大到完成工业产值64.77亿元,累计总产值240.97亿元。外资实际到资1.22亿美元,内资实际到资32.14亿元,固投182.26亿元,累计上缴税收8.93亿元。
江阴经济开发区正凭借海西春风和独特的港口优势、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和近台区位优势,全面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为在未来十年内建成一个大型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暨现代物流中心和超千亿元产业基地,而努力奋斗。一个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间区段崛起,著名侨乡福清,将因江阴半岛的崛起而更具活力和魅力。
打好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
福州(江阴)保税港
福清市委常委、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蔡福勇介绍,“十二五”期间,江阴经济开发区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全面加快海西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重大战略发展机遇,围绕尽快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全力打好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 预计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力争实现年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年平均增长48%,上缴税收突破10亿元。 到十三五末期将形成超千亿元的经济新增长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江阴正迎着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东风,敞开胸怀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书记陈大强,福清市市长陈伙金表示,要进一步发挥福清临海的区位优势,持续推进“建设大港口,实施大配套,构筑大平台,引进大产业,实现大发展”总体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港口建设,加快推进福清江阴新港城建设,促进港城互动;全面加快东部填海造地工程建设,努力实现东部产业招商工作的新突破;推动西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努力实现江阴经济开发区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