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家台湾本土企业和41个团组参展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ECFA密切榕台经贸合作
5月18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开幕。本届海交会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元年举办,格外引人注目。468家台湾本土企业和台北世界贸易中心等台湾41个团组前来参展,全部台商参展展位达到1124个,均大幅超过往年。
267种商品关税下调一半以上
2011年1月1日一大早,首份盖着ECFA原产地专用章的原产地证书在福州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诞生。这是福州耀隆化工集团公司向福州检验检疫局申请签发的原产地证书,产品为纯碱,货值为5500美元。这批“新年第一单”业务在获得ECFA证书后出口台湾,关税由5.5%下调为2.5%。
“早期收获计划”是为使两岸民众尽快享受到ECFA的好处,在两岸经济关系实现自由化前的一项开放措施。根据早收清单,双方将在“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分三步对“早期收获产品”实现零关税。
根据协议,2011年1月1日起两岸全面实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在货物贸易方面,大陆对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实施降税,台湾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在服务贸易方面,大陆将向台湾进一步开放会计和专业设计等11个服务部门、19项内容;台湾将向大陆开放研究与开发、会展等9个服务行业。
“ECFA实施后,台湾的服务业将得以更多进入大陆市场。”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分析认为。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福建前4月共签发ECFA原产地证书263份。
福州市四成外资企业来自台资
作为本届海交会的一大亮点,首次设立的ECFA早收清单产品展区,涵盖两岸相互降免税产品中农产品、石化、机械、纺织、运输工具五大类及其他共806种产品。这是ECFA早收清单产品首次大规模展示,约占两岸早收清单产品总数的1/3。
本届海交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各方嘉宾共成功签约74个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旅游业以及闽台合作办学等领域。
目前台资企业已占福州市外资企业总数的40%,总产值超过700亿美元。
ECFA带来台资新一轮投资热情
“ECFA早收计划中的降税安排,将大大降低台企在大陆投资的成本。ECFA所提供的制度性保障也使台企开拓大陆市场的信心大幅增强。”石狮台资企业鹏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新民说。
鹏程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新型面料的纺织企业,为了减少关税造成的额外负担,他们一般采取台湾提供原料,然后在大陆纺丝制成面料的方式。吴新民说:“关税的大幅降低,将直接影响到台商今后扩大对大陆市场业务范围和销售量,很多在台湾企业已经开始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把市场集中放在大陆了。”
“ECFA早收计划实施”也成为今年福州两会上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在关注拓展榕台经贸合作的同时,也期待着一些积留已久的难题能够等到化解。比如,在大陆的台资农业企业能够提供抵押的资产较少,其在台湾的信用无法延伸到大陆,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贷款难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记者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