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在榕举行

专家献计福州大都市区建设

2011-05-20 10:04:29来源:福州日报


      福州日报讯 昨日,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在榕举行。来自福州、广州、深圳、南昌、昆明、海口、长沙、贵阳、南宁、成都、厦门、香港和澳门等主要泛珠三角城市的城市规划专家集聚福州,共同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改革和发展之路。

      泛珠三角区域城市规划院院长论坛是在泛珠三角区域高峰论坛和市长论坛基础上的深化和延续,由来自泛珠三角区域“9+2”地区的13家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与研究团体联合发起,论坛以“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城市规划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增强区域城市规划行业竞争力”为宗旨,为泛珠三角城市规划行业提供了一个长期、广泛的开放交流平台。自2006年首届论坛在广州举办以来,已相继在昆明、香港、南昌、海口等城市举办。此次已经是第六届。

      本届论坛以“创新、文化、宜居”为主题,专家们围绕闽台合作和规划交流、当前建设行业和规划院“十二五”的发展思路等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也对福州的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福州是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中福建着力打造的两大都市区之一。随着海西建设的加速,这个概念将逐步变成现实。

      福州将建设大都市区,这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郑德高看来,非常有必要而且紧迫。郑德高认为,“十二五”期间,福州需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根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方案,福州中心城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东扩、南进”,形成“一区三轴八新城”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区”即一个中心区(三环以内区域)。“三轴”即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三条轴线。“八新城”即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新店、荆溪、亭江—琅岐八个新城,在八个新城分别培育新城中心。

      郑德高用数据说明,目前福州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仍未能实现,城市发展填缝式布局明显,个别地区规划缺乏统筹考虑,部分新区并未能承担起疏解老城人口的功能。人口、公共服务设施在二环内高度集聚,且有加剧的趋势。在交通系统上,快速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拓展策略不匹配,环形放射路网与城市结构不匹配。整体呈现出:城市中心体系未能形成,单中心格局进一步加剧。

      如何建设大都市区,郑德高提出三点看法:强化中心,把中心城市打造为滨江滨海生态园林城市;整合沿海,构筑“大福州”地区,这包括整合沿海的城镇发展,将福州市区、长乐、福清、连江、罗源整体考虑,还要整合沿海的港口资源;培育新兴,大力发展福清、长乐等次一级的中心城市。

      为什么要整合福州、长乐、福清等地域,构筑“大福州”地区?郑德高以厦门为例进行分析。厦门有较强的港口资源和机场资源。厦门利用其港口和机场的优势,充分整合了厦漳泉,发挥其门户城市的职能。福州在市本级缺乏港口与机场。因此福州未来要充分发挥门户城市的职能,必须整合福州的机场与港口资源,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都市区。(记者 刘家铭 贺鹏/文 池远/摄)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