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倾力建设宜居宜业“有福之州”

——我市贯彻落实海西《规划》系列报道之三

2011-05-28 09:08:41来源:福州日报

闽江夜景迷人,福州更加宜居。记者郑帅 摄


    核心提示:到2015年,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将达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将达346万,形成“一区三轴八新城”的城市空间结构;今年,我市确立了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7520套 (户)的目标,未来5年将建保障性住房2303万平方米。

      完善布局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榕城市民对金融街万达广场的热情尚未消退,由英国零售巨头TESCO(特易购)打造的华南区首个LifeSpace乐都汇购物中心——仓山浦上乐都汇本月初又开业了。

      接下来,位于工业路的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位于浦上大道的仓山万达广场、位于晋安区的SM城市综合体、位于仓山城门镇的海西国际物流商贸城等一大批大型城市综合体也将相继开业。

      一个个大型城建项目的相继建成,给了福州人一个又一个惊喜。每到周末,市民张力仁都会带着爱人和孩子到万宝商圈、金融街万达广场等商业中心逛街购物。“吃喝玩乐购一站到位,确实方便了很多”。

      高楼多了,路更宽了,生活更方便了……像张力仁一样,700多万福州市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带来的便利。

      城市建设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拿路来说,自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抓“城区路网建设”这一民生热点,大手笔投入。一条条“断头路”“瓶颈路”被打通、拓宽,交通拥堵明显缓解。仅去年,市建委就完成道路建设49项,其中20多项是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完成工程投资91亿元,新建、改扩建道路80.9公里。

      为了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我市还加大了公厕等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去年,全市新增公厕75座,包括新建固定公厕、新建活动式公厕等。

      加大投入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近日,福州新闻网论坛出现了一组名为《“行走者看见的福州”——白马河风光》的帖子。帖子中,整治后的白马河静谧洁净,倒映着木栈道、绿树,呈现出一幅“小桥流水”般的水乡景致。这条帖子得到了数十名网友跟帖追捧。

      白马河风光引来众多行拍爱好者追捧,这是福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旧屋区(棚屋区)和城中村改造,实施“显山露水”,加快推动园林绿化、景观改造、缆化下地、交通整治等项目。可以说,福州的“美”,是全面优化提升之后的“美”。

      我市城区有内河111条,总里程239公里。因缺乏有效管理,一些内河一度沦为“龙须沟”。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67条内河和南台岛流入闽江8条内河的综合整治。

      二环路是一条快速路,沿线桥梁众多。在西二环、北二环沿线景观改造提升中,市委、市政府大打“桥”牌,巧做“桥”文章。桥面、护栏内侧统一穿“黄衣”,桥下进行绿化、美化、彩化、香化。二环路成为福州中心城区一条靓丽的景观大道。

      拉开框架 城乡发展日趋协调

      海西《规划》提出,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促进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两江四岸,是福州的新名片。它涵盖了闽江北港南北岸、乌龙江南北岸及马江南北岸沿江区域,建成后将更加凸显福州“城在山中、水在城里”的生态景观。两江四岸不仅仅是一幅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新景观,它本身就深深地烙下沿江向海的标识,并将成为一个新的载体、跳板,促进各个组团、各个新城间生产效率、生活水平一体化以及城乡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动。

      闽江上25座桥梁的开建和建成以及地铁、三环等快速通道,正将福州的新城区和城市中心区连成一体。城乡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福州的城镇化率已从54.5%提高到60%。

      过去那种城乡隔离、城乡明显分界的状态,显然已经不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海西《规划》,福州作为海西唯一的省会中心城市,提出了打造福州大都市区的理念。根据规划,到2015年,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将达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将达346万,形成“一区三轴八新城”的城市空间结构。

      加快建设 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城区的建设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广大市民,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

      目前正在紧张施工的福州地铁1号线,是全市人民关注的焦点,大家迫切希望这条快速大通道能尽早贯通。家住五四北的刘伟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说,地铁将让2014年的福州人成为最幸福的地球居民,福州将从二线城市,逐步跃升为“气质型”的一线城市。因为地铁拉近了福州的城市空间距离,让农村变城区,郊区变市区。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不少市民最期盼的事。经过13年的发展,我市目前已成为全国住房保障体系最完整的城市之一。今年,我市确立了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7520套(户)的目标,未来5年将建保障性住房2303万平方米。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更多家庭的“安居梦”将得到实现。“城市建设其实就是民生工程。”市民王建闽告诉记者,这两年,福州没有修大马路、建大广场,而是重点干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几件事。例如,规范闽江河砂采挖,虽然出口收入减少了,却使闽江河床和饮用水源得到了保护;拆除违章建筑,先从权力部门的违章搭建拆起,不但拆除近期的违法建设,连20多年前的违法建设都不放过;整治市区交通秩序,限行超标电动车2万多辆,同时新投放了1200多辆出租车和500多辆公交车,方便了群众出行……

      如今,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更方便了百姓的生活,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我们相信,福州人把福州作为自己最宜居的家园,这种精神面貌和自豪感也将成为福州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原动力。(记者 贺鹏 祝健)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