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激情发展新跨越

——我市比学赶超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纪实

2011-06-02 09:52:01来源:福州日报

东南汽车正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核心提示:比学赶超激发创业激情,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3068.21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达402.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28.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7.44亿元,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今年初以来,我市以贯彻落实海西《规划》为契机,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发展热情不断升温,发展势头保持强劲。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5.27亿元,增长18.7%;财政总收入175.21亿元,增长24.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2.06亿元,增长44.8%,实现了开局之年开门先红。

      初夏的榕城,洋溢跨越发展的激情。

      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随处可见、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令人震撼的重大项目一个接着一个……八闽首府正向全省人民展开一幅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壮美画卷。“5+2”、“白+黑”、争分夺秒、大干快上,自去年6月全省工作检查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推动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豪迈,举全市之力,打好“五大战役”,努力实现富民强市、和谐宜居。一首气势磅礴的跨越发展进行曲正在有福之州激情奏响。

      鏖战“五大战役”舞动发展龙头

      高铁延伸、道路拓宽、城市更新、小城镇变美、新区成形……在榕城,人们每天都能发现新的发展,体验新的变化,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希望和幸福在滋长。“五大战役”的推力为福州注入了跨越的激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全省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让我们将目光转到去年的7月。7月22日,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工作部署。随即,23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全力以赴抓好“五大战役”,迅速成立5个市级协调小组,在真抓实干中迅速掀起比学赶超发展热潮。

      8月12日,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推动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大干150天、实施“五大战役”的重点项目216个。

      建设号角已然吹响,大战序幕随即拉开。一时间,福州大地激情潮涌。交通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三环东北段A段、三环二期(湾边至福峡路段)、龙头路A段、福飞路北段、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铜盘至洋门互通)、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等一系列道路建设快马加鞭,相继建成通车;民生项目全面开花,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南北“两翼”俨然成了项目建设的大战场,江阴半岛、罗源湾、可门港……随着大项目的相继落地,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东部新城的征迁会战、马尾新区的激情建设、晋安新城的区域规划,福州的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新的城市组团崛起闽江两岸……

      2010年11月30日,在福州的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召开,审议并通过了《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思路,明确要以“五大战役”为抓手引领跨越发展。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更加明晰,就要雷厉风行、全力以赴。怀着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美好梦想,伴随着“五大战役”催人奋进的号角声,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业园区到各个企业,跨越发展的激情再次迸发,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比比皆是,全市上下抓进度、抢时间,全身心投入,全天候运转,超常规运作,全力推进“五大战役”项目按序时进度开展,项目建设一路突破、一路提速。

      新年伊始,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战——内河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我市大手笔投入70亿元巨资整治城区75条内河,通过截污治污、清淤疏浚、引水补水、景观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区内河综合整治;

      我市城市建设战役的“重头戏”——缆化下地,也进入攻坚阶段,我市继续投资22.38亿元用于福州主干电网完善及电缆化工程,完成89条市政道路的线路缆化,力争今年上半年让福州城区主次道路上空基本告别“蜘蛛网”;

      2011年1月8日,福泉高速“四改八”扩建工程全面完工,改变了我市没有8车道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1年4月30日,甘洪路拓宽改造主体工程提前建成通车,畅通无阻的双向6车道让福州“西大门”豁然开朗……

      为了确保“五大战役”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第一责任人的5个战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项目进展每半月、每月通报制度,根据项目完成投资进度进行量化评比,以国庆、元旦为节点,持续推进重大项目竣工、开工,有力促进了“五大战役”不断提速增效。

      “五大战役”,我市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也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去年,我市共实施“五大战役”248项,完成投资816.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6%。其中,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完成投资量全省第一,约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城市建设战役完成投资占目标比例全省第一,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1.03%;民生工程建设战役中各类保障房建设完成总量全省第一。今年,我市共组织实施“五大战役”485项,年度计划投资近千亿元,截至5月上半月已完成投资392.8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40.9%,超过序时进度3.4个百分点。

      坚持好字优先 加快转型升级

      从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若干意见的出台,到“五大战役”实施,再到海西《规划》正式获批,我市按照“第一产业做稳,第二产业做强,第三产业做大”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今年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我市经济结构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七位。

      让我们先将目光投向工业经济集聚发展的南北“两翼”,这里正是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最生动的写照。

      在港深水阔的罗源湾,工人们正在忙碌地为宝钢罗源湾钢铁产业基地进行公辅配套土建施工,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年底有望实现年产不锈钢110万吨;

      在长乐空港工业区内,锦源纺织有限公司高档面料生产线项目的3、4号车间以及一座科研大楼正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4亿元,达产后年新增产值将达50亿元……

      发展“两翼”工业经济,壮大临港产业集群,在这一战略构想的指导下,我市一方面积极引导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向“两翼”转移,另一方面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大型重化工业、能源产业布局向沿海地区调整的机遇,着力引导能源、化工、船舶修造、冶金等大项目落地“两翼”,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两翼”四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力恒锦纶、捷星显示、英冠达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先后建成投产,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八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94%。

      随着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一批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获得重大进展,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兴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州软件园、金山工业园……一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园区的开发建设、整合提升,犹如一个个“助推器”,为福州的发展频添新动力。

      创造,重在自主创新。创新,是发展之道,更是制胜之道。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创新企业2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国家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2家;规划面积12.35平方公里的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已有包括福汽集团总部与研发项目等29个项目签约入驻,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正式落地动建;福耀玻璃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福州制造”正大步向“福州创造”迈进,福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由此不断加快。

      建一个市场、带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业态的“井喷”发展,带旺了人气,聚集了财气,让福州的城市经济龙头高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海峡农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海峡汽车文化广场等一批总体规模、服务功能居于国内前列的区域性大市场的建成,推动了我市区域性流通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大型综合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现代连锁业更是取得突破,特易购、王府井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争相来福州布点,40万平方米的台江金融街万达广场横空出世,由全球三大零售巨头之一的特易购集团打造的浦上乐都汇购物中心整体营业,闽侯奥特莱斯城市综合体、晋安泰禾城市广场、仓山万达广场等8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正在快速推进;获评首批“中国温泉之都”,总投资68亿元的东雁文化旅游综合体和总投资50亿元的桂湖、30亿元的三江口等旅游综合体项目抓紧推进,三坊七巷文化游、温泉休闲游等具有福州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叫响;依托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全国游艇展、国际汽车展等大型展会络绎不绝,会展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建成了芍园一号、榕都318等10个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又一新生力量。

      翻开一年来我市的招商引资目录,无论是去年12月的北京央企对接会,还是今年的赴港澳经贸活动签约,再到刚闭幕不久的第十三届海交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的身影渐行渐远,高新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经过遴选的产业项目已成为我市引进外资的“香饽饽”。从“招商引资”变成“选商引资”,一字之差,正是我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最好诠释。

      加快改善民生 建设有福之州

      倾心听民声,倾力为民生。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民生问题倾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一条条惠民政策、一项项民心工程、一笔笔民生投入,让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让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告别“蜗居”,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始终被我市当作为困难群众谋利益、解决民生问题的头等大事来抓。台江红星苑限价房、闽侯大学城二期安置房、东山新苑保障房、鼓楼丞相坊安置房……一年来,各类保障房、安置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交通便利、配套齐全,大手笔绘织的住房保障“安居网”为“望房兴叹”的人们带来福音。据统计,去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实际开工建设31962套,竣工率达62.67%;今年安排建设67520套,确保年底建成或者基本建成50%以上。

      民以食为天。去年11月,针对蔬菜价格上涨,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蔬菜市场异动价格协商制,通过对蔬菜批发市场进行市场化价格干预、加强农超对接、开辟早市等措施,多管齐下,菜价重回“1元时代”。一把青菜,折射出福州在平抑物价背后的民生关怀。

      新年伊始,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抓紧做好事关群众利益十项实事的实施方案》,提出今年在继续实施“校安、医改、文化、养老”四大民生项目的基础上,再办一批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实事,公厕、公交、绿化、便民早市、居家养老服务点……细微之处见真情,小举措却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动工建设了海峡图书馆、海峡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三江口高级中学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了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65.8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动工建设了肺科医院病房大楼、省立医院(金山医院)等一批项目,出台了福州市城乡医疗救助办法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去年以来新增就业人口20.3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1%,新型农村医疗参合率达97.7%。

      千帆竞发逐浪高,跨越发展势如虹。随着海西《规划》的批准实施,福州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机遇,踏上新征程,700万福州人民将凝心聚力、激情创业,开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时代,谱写富民强市、和谐宜居新篇章,在海西建设大潮中再铸新的辉煌。(本报记者 黄戎杰/文 俞松/摄)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