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能源:福州构筑海西能源中心
长乐华能电厂
水口水电站
连江可门电厂
近两个月来,浙江、江苏等省用电形势较严峻,一些地区拉闸限电,不少企业被迫暂停生产。然而在福州,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总投资200亿元的宝钢德盛镍业年底有望实现年产不锈钢110万吨;长乐市锦源纺织有限公司高档面料生产线项目的3、4号车间正加紧建设,投产后年新增产值将达50亿元。企业的发展有充足的电能保证。
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零时,该公司今年已累计向华东电网输送电量23.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96%,超过去年全年输送总量的一半。也就是说,福建省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尚有余力向华东送电。连江可门电厂两台60万千瓦机组今年已经发电超过50亿千万时,如果市场有需要,还能加大产能。
在我省电力供应中,福州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曾几何时,福州电力资源短缺,给工业发展和市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但随着近几年能源投资建设的飞速发展,以火电、水电、风电和核电等优质能源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发展和保障体系已在福州形成。
作为海西20城之中唯一的省会城市,福州正加强沿海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优良港口条件,积极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强化能源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科学规划,前瞻性布局,使能源建设走在海西前头,初步成为东南沿海的能源基地。
打造新兴能源基地 五大能源齐头并进
你点亮电灯、打开电脑时,可曾意识到,这能量可能来自煤,也可能来自风、秸秆,甚至垃圾。
从单一的火力发电到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发电,从陆上到河流再到空中,福州的能源发展迅猛。
近年来,鲁能、华能、国电、大唐等国内大型电力集团看好福州的区位优势,纷纷加大电厂建设力度。如今,在长乐、福清、连江等县(市),一座座现代化大型环保的滨海电厂拔地而起。
去年底,华能电厂三期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正式投入使用。至此,华能电厂装机总量达268万千瓦,占我省火电装机总量比例超过10%。专家认为,这个项目不仅可以解决福州地区供电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减轻南电北送压力,对完善东部地区电网结构也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位于罗源湾南岸可门港的连江华电可门电厂1—4号机组装机总量240万千瓦,福清江阴国电两台60万千瓦机组已经并网运行……福州的火电在全省装机总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火电大张旗鼓扩军的同时,福州电力产业也在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闽清作为全国首批电气化县,小水电装机超过6万千瓦。华东最大的水口水电站也位于闽清境内,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0亿千瓦时。富足的电力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近年来,面对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风力发电在福州受到高度重视。在福清三山镇嘉儒、良棋、北陈、安前、泽朗等五个村的沿海,每隔百米就能看到一个高65米的巨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田间地头,3个叶片每个长34米,只要有5级以上风,就能运转发电。从远处看,24个“风车”一起转动,蔚为壮观。据介绍,这是福清嘉儒风电厂一期的24台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今年上半年,该项目二期也已经有12台机组并网运行。目前,福清有5个风电项目已投产、动建或签约,这些项目达产后将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另外,在连江、长乐,借助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正着力打造国内顶尖的风力发电厂。
核电作为一支新“生力军”,已经闪亮登场。福清核电站规划6台百万千瓦级发电机组,总投资近千亿元。2013年、2014年,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将陆续建成发电,为我省每年供电超过140亿千瓦时。
此外,长年弥漫在福州红庙岭垃圾填埋场内的甲烷等有害气体,也已经成为福州一个新“电源”。通过着重发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新型燃料,福州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形成规模化的发展。
如今,由五路大军联手打造的多元化电力供应系统,已在福州初露端倪。我市正朝着海峡西岸重要的环保清洁、多电型的新兴能源基地的方向迈进。
能源建设持续发展 新产业集群方兴未艾
城市的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福州一批大型火电厂纷纷加大后续建设,在确保电力持续供给的同时,奠定福州能源基地的优势。
在这些大型项目中,中国大唐长乐电厂一期2×1000兆瓦机组项目计划征地2000亩,总投资200亿元,有8台100万千瓦机组,其中一期工程为2台100万千瓦机组。总投资69亿元的福清国电福州发电厂二期工程,计划建设2个1000兆瓦超临界机组。罗源火电厂依托罗源湾港口,规划装机容量624万千瓦,其中一期规划2台66万千瓦的机组,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将大大缓解罗源乃至福州地区工罗源湾港口,规划装机容量624万千瓦,其中一期规划2台66万千瓦的机组,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将大大缓解罗源乃至福州地区工业发展用电需求,为福州南北两翼工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持。可门火电厂规划的三期工程,总装机容量为640万千瓦,它将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电厂之一。
除了传统火电形成产业集群外,一场以核电、风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新兴产业革命”正在福州持续进行。
按照规划,到2012年,我市将形成年产值1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规模。其中,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及应用产业新增产能30亿元;生物质及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力争实现新增年产能30亿元;实现全市风电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新增年产能5亿元,初步建成以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的应用为基础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在光伏产业方面,我市将在部分工业园区建立光伏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相关技术和产品;生物能源产业将培育一批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丁醇等工艺设计和装备制造高技术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新型生物质能源产品生产工艺开发和设备产业化;风电产业将加快促成福清三山、高山以及长乐松下后期风电场项目建设,促进近海风电产业发展;将形成粗具规模的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到2012年实现产值15亿元;垃圾发电产业将加快福州第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推进闽侯甘蔗、福清、连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到2012年把红庙岭建设成我省第一个废物综合处置环保生态园区。
[Page] 【《海西规划》摘要】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加强对外能源合作,优化能源结构,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一、电力。以清洁、低碳为发展方向,科学规划电源点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合理布局沿海大型煤电,加快列入规划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大型燃煤火电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规范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抓紧完善电网建设,推进福建与华东联网第二通道及与南方联网前期工作,加快构筑“省内环网、沿海双廊”的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实现多通道大容量的跨省联网;加强220千伏及以下输配网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
二、能源储备。发挥沿海港口优势,积极引进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加快建设闽江口、湄洲湾、汕头煤炭中转储备基地。研究台湾海峡油气资源的合作勘探和联合开发。加快完善天然气管网,积极开展福建与粤东、浙南、赣东南天然气输气主干线对接的研究。
三、新能源开发。加强新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价,优先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可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前景比较好的新能源。积极推动风能规模化开发,建设一批海上风能基地。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开发利用。
【实况点击】
福州将成海西能源枢纽
5月下旬,一艘从印尼驶来的货轮将五万吨煤运抵位于福清的国电江阴电厂煤码头,卸货后通过3公里长的自动运输带传送到煤场。据国电江阴电厂有关负责人介绍,电厂有自建的7万吨级煤码头,运来的煤不仅来自国内,有的还来自印尼。
不仅是江阴,连江可门已建成15万吨级和5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各一个,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800万吨,同时建设90万平方米的堆场(一期5万平米的堆场已投入使用),将成为我省最大的煤炭转运基地。可门火电厂也将配套建设2个5万吨级码头和1个1万吨级重件码头。与江阴火电厂一样,该厂煤炭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印尼、俄罗斯等国家。从海外运煤至福建比从国内运煤价格便宜且便捷,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在煤价不断上涨周边省份出现电荒时,福州发电企业仍然能独善其身。
除了海运外,在海西新一轮铁路建设中,铁道部和福建省已确定合作建设十大铁路项目,届时,峰福、温福、福厦、向莆、合福、沿海客运专线、沿海货运铁路在福州交汇,再加上江阴港、可门港、罗源湾北岸铁路支线以及福州港向海外延伸的这根无形的运输线,共同构筑了一张快速铁路运输网络。正是依托港口、铁路优势,加上已形成的高速公路网络,电煤将来可通过福州实现海陆全方位快速转运。
有电了,还要能够送出去,不仅送到全省各地,还要连接华东电网。根据规划,福州将作为电力传输的一个重要基点。计划今年投产的500千伏福州西变电站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埔前村东面,既是我省电网与华东主网互联的第二个省际联网变电站,也是将来福建500千伏电网与特高压网架间的枢纽变电站,是我省打造智能电网的关键一步。
另外,在全省已经形成500千伏环网的基础上,省内第一座1000千伏变电站选址在闽侯县大湖镇。按规划,福建将在2015年前建成1000千伏福州交流特高压变电站和泉州交流特高压变电站,同时建设福州—泉州特高压输电线路。1000千伏大湖变电站建成后,既是省外特高压来电的接受点,也可成为福建北部沿海大型电源(如宁德、福清核电)的接入点,供电范围将辐射福州、南平、三明等地区。
记者还从福州电业局了解到,福州电业局前两年新建、扩建变电站24座;今年计划投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1座,计划开工建设220千伏变电站8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
海西二十城中,福州是唯一的省会城市,发电装机总量也在二十城中处于较为突出的位置。虽然目前我省仅与华东电网联网,但有关人士表示,福建电网也将实现与南方电网联网,届时有望形成以福州为中心的发电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互相补充。
【专家解读】
“三驾马车”齐驱构建能源产业体系
陈新(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区域经济教研室主任):《海西规划》提出要建立海峡西岸能源基地。福州依照发展能源产业具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准备打造成“海西的能源基地”,这一目标具有可行性。福州市可以打造水电、火电、新能源“三驾马车”齐驱的、安全高效清洁的海峡西岸重要能源产业体系和供应基地。
福州以发展火电、水电、风电、液化天然气和核电等优质能源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发展和保障体系已经形成。福州有发展传统水电、火电的优势,水电方面如闽清的水口水电站;火电方面,“十一五”以来沿海陆续开建大唐长乐电厂、长乐华能三期、国电福清电厂、鲁能罗源电厂等工程。
福州可以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光伏、生物能源、风电、核能、垃圾发电、潮汐发电等产业。福州地下有丰富的温泉,适于建设地热发电厂,发展潜力巨大。
福州须完善港口、输变电网建设。福州应积极发挥港口优势,加快可门、罗源湾港口群和东南沿海煤炭集散中心的建设,通过进口国外煤炭、石油、液化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建设港口电厂。
输变电网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福建与华东联网第二通道及与南方联网前期工作,加快构筑“省内环网、沿海双廊”的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实现多通道大容量的跨省联网。随着今后福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将真正实现福州电网对华中、华南电网电力电能的直送,彻底解决跨地区间、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电能互送的技术难题,提高福州能源基地电力开发外送能力,推动福州能源基地的跨越式发展。
大力研发新能源应用技术
林春香(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福州地处东南沿海,具有丰富的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还有丰富的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十二五”期间,福州应把研发新能源应用技术的任务放在首要位置,并大力推广,使之产业化,建成海西的能源基地。
福建的海洋能资源(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海洋温差能等)非常丰富,其中潮汐能居全国之首,全省潮汐能年发电量占全国潮汐能年发电量的40%以上。福州在海西建设中应充分重视海洋能的研究及利用。目前,潮汐能发展比较成熟,已经到了商业开发阶段,波浪能和潮流能还处在技术攻关阶段,温差能还处于研究初期。
以福州的温泉资源为代表的福建省地热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福州可以尝试开展地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的研发,使不同品位的地热能得到充分利用;研究利用地源热泵从浅层地表或地下水中提取热量作为工业热源;研究地热能勘探新技术;研究地热能发电新技术。
福建省陆地风能资源储量占全国陆地风能总量的六分之一,像福清、长乐等地已投产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3万千万,发电量达3亿千万时。
政府扶持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市经委有关负责人:福州新能源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占领未来产业发展高地的重要支柱。
近几年,福州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在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其中,福清、长乐、连江等地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进展顺利,城市垃圾发电粗具规模,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即将形成。福州要紧紧把握海西发展机遇,依托海洋资源和省会中心城市优势,突出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的应用,通过吸引国内外新能源龙头或技术优势企业落户福州,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壮大产业规模,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对新能源产业,福州要积极引导其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要加大新能源的研发投入,设立市级新能源研究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风电产业、太阳能光伏及光热产业、生物能源产业的技术改造,对其重点投资项目按银行贷款额给予一定技改贴息,对先进技术装备投资给予适当补助。
此外,台湾拥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薄膜发电技术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在风电关键零组件的制造品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福州要抓住当前历史机遇,以“5·18”“6·18”“9·8”等为平台,加强榕台新能源业界的交流合作和产业深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