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再跨越
安泰河整治初见成效 记者 俞松 摄
炎炎夏日,挡不住激情发展的步伐。
无论是遍地开花、干劲十足的重点项目建设工地,还是机器隆隆、热火朝天的企业生产车间,榕城大地处处洋溢着率先跨越发展的激情与豪气,记录着奋力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念。比学赶超的发展势头,保持强劲,不断升温。
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工作检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激发了全市各地比学赶超的创业激情,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推动跨越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嘹亮。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068.2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02.5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7.44亿元,圆满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今年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5.27亿元,增长18.7%;财政总收入175.21亿元,增长24.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2.06亿元,增长44.8%,实现开局之年开门先红。
今日,市委市政府再次开展全市工作检查,比学赶超再加码,跨越发展再升温。
五大战役健筋骨强实力
去年7月,行程6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检查组行程1500多公里,深入全市各地,进企业、看项目、听民意、议发展,详细了解各地发展思路,实地察看各地发展举措与成效。
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通过拉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凝聚了共识。
7月23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抓好五大战役,在真抓实干中迅速掀起比学赶超发展热潮;
8月12日,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召开,确定了大干150天、实施五大战役的重点项目216个;
11月30日,市委九届十五次全会召开,提出了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思路,明确要以五大战役为抓手引领跨越发展……
计定而谋动。伴随着五大战役催人奋进的号角声,从城市到乡村,从工业园区到各个企业,跨越发展的激情不断迸发,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比比皆是,全市上下抓进度、抢时间,全身心投入,全天候运转,超常规运作,全力推进五大战役项目按序时进度实施,项目建设一路提速、一路突破。
交通建设快马加鞭,捷报频传。三环东北段A段、福飞路北段、绕城高速公路西北段(铜盘至洋门互通)、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等一系列道路相继建成通车,福泉高速“四改八”扩建工程全面完工,甘洪路拓宽改造主体工程提前建成通车,全长50公里的三环路力争今年实现闭合,地铁一号线全面动建……
龙头项目相继落地、动工建设。建成投产了戴姆勒汽车、捷星显示、福耀玻璃技改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动工建设了总投资200亿元的宝钢德盛不锈钢、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国软包装聚丙烯、总投资30亿元的兆元光电等项目,签约引进了总投资372亿元的蓝星化工等项目……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宜居宜业。下大力气“显山、露水、建绿”,城区58座山头正在逐一规划建设,全面打响内河整治攻坚战,投入70亿元巨资整治城区75条内河,目前白马河、安泰河整治初见成效,去年以来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710万平方米,实施王庄、上海东新村等旧屋区改造610万平方米……
民生项目全面开花、全面提速。动工建设了海峡图书馆、海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三江口高级中学等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完成了1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65.8万平方米……
一路精彩,一路欢歌;好字当头,速度当先。五大战役中,福州以大有作为、敢打敢拼的气概,昂扬奋发、追赶超越的雄姿,全力推动福州科学发展新跨越。去年,我市共实施五大战役248项,完成投资816.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6%。其中,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完成投资量全省第一,约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城市建设战役完成投资占目标比例全省第一,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41.03%;民生工程建设战役中各类保障房建设完成总量全省第一。今年,我市共组织实施五大战役485项,年度计划投资近千亿元,截至5月上半月已完成投资392.8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40.9%,超过序时进度3.4个百分点。
加快转变结出累累硕果
发展需要活力,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无疑被福州市视为增强发展活力的最大法宝。一年来,我市坚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活力。
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加速成形,正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动写照。今年5月份正式动建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苏宁广场项目,将在促进万宝商圈提档升级的同时加速闽江北岸CBD板块形成;沿闽江而下,同在北岸的海峡金融街,随着万达广场的人气日益集聚,升龙大厦等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成片式的商务、商贸区正在加速崛起;视线越过闽江,南台岛浦上大道刚开业不久的乐都汇购物中心正逐渐成为福州市民购物休闲的新去处,与之毗邻的万达广场年底也将投入运营,浦上大道新商圈散发的魅力越发迷人……而在市区的外围,海峡农产品批发物流中心、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青口海峡汽车文化广场的陆续建成,在推动我市区域性流通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使得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向省会中心城市汇集。
城区迈大步子“退二进三”,“两翼”工业发展同样势头强劲,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放眼沿海,从北往南,依托优越的港口资源和深厚的产业基础,不仅承接了东南电化、耀隆化工等一批中心城区工业企业,也吸引了宝钢德盛不锈钢、中国软包装聚丙烯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力恒锦纶、捷星显示、英冠达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也先后建成投产。四个县(市)区能源、化工、船舶修造、冶金、纺织等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已然形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南北“两翼”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拉动我市经济振翅高飞。
说到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一年来,以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兴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福州软件园、金山工业园等为代表的全市各级各类园区,开发建设、整合提升的势头尤为迅猛,成为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载体,为福州的发展频添新动力。
与此同时,山水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兼备的福州,也在致力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中国温泉之都”称号的获批,“温泉古都、有福之州”宣传口号的横空出世,引得东雁文化旅游综合体、三江口旅游综合体等大型旅游项目纷至沓来,三坊七巷文化游、温泉休闲游等颇具福州特色的旅游项目备受青睐。芍园壹号、榕都318等10个文化创意园区的建成,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势力。福州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个梦想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新的思路、新的转变,不断催生新的发展。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中,福州正在健步疾行,不断创造出新的财富和新的奇迹。
浓墨重彩描绘民生画卷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进一步将新增财力、公共资源、工作力量向民生领域倾斜,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绘就了福州发展画卷上最为祥和的图景。
时间回到去年11月,全国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福州亦不例外。对此,市委、市政府迅速出手,在全国率先实行蔬菜价格异动协商制度,并辅以农超对接、开辟早市等有效举措,让菜价短时间内重回“1元时代”,在引得市民交口称赞的同时,也成为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经典范例。
而在刚刚迈入2011年之时,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在继续实施“校安、医改、文化、养老”四大民生项目的基础上,再办十项涉及公厕、公交、绿化、便民早市、居家养老服务点等方面的实事。这些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小举措却大大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温暖了民心。
一年来,东山新苑保障房、鼓楼丞相坊安置房等一批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社会保障房的拔地而起,让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不但有房住,还能住好房。今年,我市确立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67520套(户)的目标,未来5年将建保障性住房2303万平方米。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更多家庭的“安居梦”将实现。
此外,涉及民生的社会事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动工建设了儿童医院病房大楼、省立医院(金山医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出台了福州市城乡医疗救助办法等,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1%,新型农村医疗参合率达97.7%……无论是养老、教育,还是医疗、就业,都彰显着“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理念,更多的榕城百姓正分享着越来越大的民生“蛋糕”。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海西《规划》批准实施,福州发展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面对新机遇,福州要乘势而上,大步跨越。随着新一轮全市工作检查的开始,福州市各级干部群众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积极主动,奋发作为,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征程上阔步前行,续写新的辉煌。(记者 黄戎杰 李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