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新蓝图 创造新辉煌
编者按:昨日,我市各县(市)区分别召开党代会,研究确定今后5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决心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加压奋进,提速增效,全力以赴推动各地科学发展新跨越,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
鼓楼:凸显宜居宜业魅力
记者 许含宇 通讯员 张勇
本报讯 今后5年,鼓楼区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排名保持全省县(市)区前3位,并力争进位,城区形象争取实现较大提升,使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努力建设宜居宜业魅力鼓楼。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中共鼓楼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获悉的。
未来5年,鼓楼区将围绕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自主创新等重点环节,不断提升都市经济发展质量。该区将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建成白马路文化创意、西湖“吧文化”等特色街区,高水平打造南街时尚商业街区,进一步拓展城区功能。坚持高端定位、错位发展,盘整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金融、商务、中介和家庭服务业等,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打响“三坊七巷”和“都市温泉”两张名片。
与此同时,依托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洪山园两个国家级高新园区,鼓楼区将以软件、信息、研发等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提升竞争力,抢占制高点,建设创新型城区。建成福州软件园海峡软件新城,发展壮大以福州软件园为核心,辐射带动全省的软件、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最具影响力的高科技创新园区。整合提升福州高新区洪山园,进一步盘活园区资源,建设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等三大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功能完善的新型科技园区。
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倡导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出行,持续推进“15分钟低碳生活圈”建设。持续推进乌山历史风貌区和屏山的绿化、花化,办好“乌石山花会”,启动冶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修复,着力打造安泰河、五四河滨河休闲景观带,逐步推进内河生态游、“文化游”项目,形成“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景中”的独特意境,进一步彰显城市灵气。
台江:加快建设“两带两区”
记者 杨莹 通讯员 陈晓
本报讯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中共台江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获悉,今后5年该区将深入实施“中心突破、两翼齐飞”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争当富民强市排头兵,打造和谐宜居核心区,加快建设科学发展、文明幸福的新台江。
据悉,在经济建设方面,台江区将充分发挥商贸和滨江的特色优势,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以八一七路、五一路为中轴线,加快重点街区商贸布局的整合优化和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构建高品质城市综合商业中心,实现中心区域由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的历史性突破。不断丰满壮大以海峡金融商务区为核心的东翼和以闽江北岸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西翼,加快总部经济组团式布局、集约化发展,构建闽江北岸极具发展活力和成长性的新增长极,实现东西两翼的蓄势腾飞。
同时,加快建设“两带两区”,着力构建“富强台江”。“两带”即特色产业带和生态景观带。该区将着力发展金融、商务、服装、IT数码、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沿江沿路集聚、向品牌化高端化提升,倾力打造布局合理、优势突出、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产业带;充分发挥滨江优势,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推进城市整体风貌和生态景观建设,倾力打造优美舒适、人文荟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景观带。“两区”定位为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城区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态宜居品质,全力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商贸商务复合区和滨江文化旅游繁荣区。台江区将加快推进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南公园等重点区域的保护性改造,修复开发商贸会馆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着力打造闽江溯源游、白马河观光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大力推进高星级酒店的建设营运,扶持壮大闽江游艇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打造创意之区、时尚之区。
仓山:塑造城市门户形象
记者 杨莹 通讯员 王光华
本报讯 5年内,仓山区将实现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力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中共仓山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获悉的。
未来5年,仓山区将着力把东部新城打造成为福州新城市门户。该区将认真实施南台岛和东部新城规划,围绕“生态智慧宜居区、创意文化低碳区、生产服务集聚区、会展商贸服务区”的目标定位,扎实推进南台岛开发建设。继续大力推进火车南站配套设施、汽车南站、地铁1号线、环岛路、南台大道、林浦大桥、螺洲大桥、淮安大桥、南港防洪堤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互动发展。积极实施支路街巷和乡村道路改造,大力完善供水、供气、公交、集贸市场、停车场、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依托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火车南站和大型商贸综合体建设,努力把东部新城打造成区域商务、行政、办公、会展中心,塑造城市门户形象。
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东部新城、金山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及轨道交通延伸,大力完善提升三叉街、师大学区周边、榕城广场等传统商业圈,加快建设浦上大道、白湖亭、会展岛、火车南站周边等新兴商业圈,推进多业态组合发展,尽快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坚持走集约型、内涵式的新型工业化增长路子,加快义序机电园、福湾二期工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市高新区仓山园、城门投资区、盖山投资区、金山投资区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金山工业集中区高智化、集约化改造提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发展茶叶、花卉、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大力建设茉莉花茶专业市场,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晋安:打造生态商贸新城
记者 谢薇 通讯员 王斌青
本报讯 今后5年,晋安区将努力构建实力晋安、平安晋安、和谐晋安、优美晋安,进一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基本形成惠及城乡居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一个经贸繁荣、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型城区。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中共晋安区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获悉的。
今后5年,晋安区将积极构建都市型工业体系,加快福兴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金城投资区、金城民营工业集中区、宦溪工业集中区的整合改造,大力发展高科技、高产值、高税收、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在秀峰路、化工路以及王庄片区和茶会核心区,加快建设若干集居住、商业、文化、办公、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化、优质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现代化农业,特别要大力发展北峰旅游业,重点打造温泉、避暑、寿山石文化和“农家乐”等特色旅游品牌。
同时,晋安区将统筹开发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区,打造“平原城区”、“北峰山区”两大功能区。平原城区着力推进福兴经济开发区及横屿组团、“三远”组团、王庄、浦下、洋下西、茶会、五四北片区改造建设;北峰山区突出绿色生态屏障功能,推进桂湖生态温泉城、鼓岭避暑休闲度假区、寿山国家矿山公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建设省会福州美丽的后花园。
在民生方面,晋安区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更加注重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完成“校安工程”,逐步推广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更加注重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乡镇(街道)卫生院建设,提高村卫生所的整体水平,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加注重促进全民就业,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更加注重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业。
马尾:五年迈上“三个台阶”
记者 刘家铭 卓文俊 通讯员 阮彬彬 项志高
本报讯 马尾区第八次党代会昨日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后5年,该区将迈上“三个台阶”:地区GDP翻一番,人均GDP突破2.5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城镇化率超过70%。
会议提出,马尾区今后5年的总体目标是一年开好局、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到2015年迈上“三个台阶”、实现“五大突破”。“三个台阶”为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5万美元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群众生活迈上小康水平新台阶;城镇化率超过70%,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五大突破”指总部经济和第三产业、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和城市管理、对外开放和琅岐开发5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为实现上述目标,马尾将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培育壮大一批纳税1亿元以上、产值50亿元以上大企业,形成3家以上产值超百亿的龙头企业。优先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动漫等生产性服务业。
城市建设方面,马尾将全力推进马尾大桥、东绕城高速公路琅岐段、琅岐闽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福马快速铁路及环闽江口快速铁路等对外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力争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马尾城区,加快建成天马山环山观光道、经五路等一批城区干道。高起点推进快安、马江两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文化中心、公交客运中心、滨江文化广场、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船政文化创意工程的建设。
民生保障方面,马尾区将建设区社会福利中心,积极引进综合性三级医院,加快建设琅岐综合性二级医院。今年起该区计划投资逾3亿元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重建中小学教学楼、新校区项目共计11项,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项目9项,新建和平中心幼儿园、建坂儿童学园、罗星街道中心幼儿园和琅岐经济区中心幼儿园等多所幼儿园。
闽侯:“五城一区”协调发展
记者 徐小杰 通讯员 陈宗兴
本报讯 未来5年,闽侯县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基金)比2010年翻一番,分别突破500亿元、75000元、50亿元。城乡居民年均实际收入增长10.5%以上,惠及城乡居民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这是昨日召开的中共闽侯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描绘出的闽侯未来5年发展蓝图。
未来5年,闽侯县将顺应福州大都市区的发展趋势,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闽侯将进一步完善“五城(青口汽车城、南通物流城、南屿科技城、上街大学城、甘蔗荆溪大县城)一区(西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开发格局。工业发展将坚持向“两区(青口投资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州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等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发展将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试验区闽侯示范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等示范集聚辐射作用。服务业将重点发展南通、杜坞、青口等三大物流园,同时要集中精力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方面,闽侯将坚持增量与提质并举。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等产业,争取到2015年实现电子信息、光机电产业产值超200亿元。依托现有汽车制造、机电、工艺创意、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等五大产业优势和重点骨干企业,努力营造规模实力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着力形成汽车、机电等全国一流制造基地,建成3~5家年产值超百亿企业、2个年产值超500亿产业集群。闽侯还将重点发展大物流、大商贸、大旅游、大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海峡汽车文化广场、海峡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等带动作用,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成长性好的物流企业。
永泰:主推山水温泉旅游
记者 徐小杰 通讯员 卢余清
本报讯 致力于把永泰建设成为经济跨越发展、社会祥和文明、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利居乐居的山水温泉旅游县,经济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中共永泰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获悉的。
未来5年,永泰将做好新型工业文章,重点规划建设占地4470亩的台口工业新城,构筑工业发展新高地。推进城峰、马洋老工业集中区的置换整合,加快白沙宫工业集中区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特色工业区,扩大集聚效应。重点建设海西(永泰)文化创意产业园,使之建成集创意设计、新闻传媒、工业研发、主题博览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省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规划筹建海峡影视基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视产业基地和海峡影视交流中心。
抓住国家能源调整的机遇,永泰还将做好清洁能源文章。水电方面,将加快大樟溪梯级电站开发,确保界竹口电站率先建成发电,其他梯级电站依次推进。密切跟踪白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力争早日获批动建,首台机组力争“十二五”末建成发电。
温泉生态休闲旅游是永泰县经济发展的特色。未来5年,永泰将继续打好生态休闲旅游这张牌,努力把永泰打造成为海西乃至国内一流的温泉休闲旅游目的地。整合青云山、御温泉和云顶资源,发展青云山旅游集群,打造国际休闲旅游新地标,争创国家5A级景区。依托“中国温泉之乡”品牌和现有温泉项目,打造集温泉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温泉高端旅游综合体”。
为创造绿色崛起的环境,永泰还将突出生态宜居宜业城镇建设,坚持以加快南城新区和旧城改造为主攻点,以太原和清凉两个组团开发为突破口,推动城区从单中心向组团式发展,形成“一城”(中心城区)、“两组团”的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