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志愿者,城市文明之光

2011-08-09 10:56:39来源:福州日报

      6日,天气酷热,很多市民选择待在空调房里。然而,有一群人像勤奋的工蜂在外面忙碌着。

      8点不到,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张永桃来到市博物馆,参加“牵手市博、欢聚周末”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现场,他跟其他志愿者一道维持秩序,为游客讲解。

      这一天,在福州,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鼓楼区凤湖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参加了社区环境卫生义务保洁活动;茶亭街道洋头口社区联合茶亭公园管理处和市园林质监站,在河口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五四北路的几个交通路口,众人公益志愿者社团和福建义工俱乐部的志愿者们忙着进行交通劝导;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来到亚峰社区宣传环保低碳理念……

      2009年起,我市以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擎,把志愿服务作为推动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志愿服务也找到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广大志愿者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成为传播文明、践行文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志愿服务管理向规范化转变

      志愿服务的规范管理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引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推动和强化,同时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能够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009年11月16日,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筹备成立志愿者联合会的专题汇报。不久,我市出台了《福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意见》、《福州市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福州市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并拟定《福州市志愿服务条例》草案。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我市采取条块结合的模式,建立起“一个领导核心,两级志愿服务组织,三级管理平台”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2009年,我市成立了在市文明委领导下,由市委文明办牵头,民政局、党工委、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会、老龄办、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

      2010年3月,我市成立了志愿者联合会。年底,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城区以及各县(市),参照市里模式相继成立志愿者联合会。

      2010年,我市对300多个社区工作站人员进行重新设岗,定编招聘,专门设置了从事志愿服务招募、注册、管理的岗位,让社区服务站成为承载志愿服务功能的主平台,展示志愿服务成果的主窗口。

      志愿活动向常态化转变

      我市每年都要组织一系列会展活动,如果您留意观察就会发现,志愿者队伍是整个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峡两岸合唱节、国际铁人三项赛、泛珠论坛、第五届全国特奥会等大型活动,都离不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以良好的素质、灿烂的笑容、热情周到的服务,为中外来宾传递着福州的温暖。

      福州志愿者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志愿者服务已经扩展到扶贫帮困、绿色环保、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治安维护、文化宣教、社区服务、展会服务等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2007年,以“12·5”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我市五城区联合开展了“省会文明共建共享志愿者行动”。

      2008年,市委文明办、福州日报社和市公安局联合举办“做文明出行人、为福州添福”大型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2009年5月,市委文明办、团市委联合开展“公共文明、志愿行动”活动和“迎世博、迎亚运、迎特奥、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活动”,7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2万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在交通路口、车站、公共场所进行文明宣传、劝导。

      2010年是福州公共文明建设年,4月份起,福州全面部署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市志愿者联合会组织上千名志愿者,每天交通高峰期间在全市50个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发放宣传材料。

      志愿服务队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转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其广度和深度最终取决于包括青年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参与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我市注重分类指导、典型推动,努力打造三个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品牌队伍,让这些队伍成为骨干力量,成为城市名片。

      ——成立了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为主体的十大机关志愿服务团队:由市直机关党工委牵头,打造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品牌;由团市委牵头,打造青年志愿者的品牌;由市妇联牵头,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由红十字会牵头,打造红十字志愿服务品牌;由市民政局、社区办牵头,打造社区志愿者服务品牌;由市总工会牵头,打造工人先锋队志愿服务品牌;由市教育工委牵头,打造学生志愿服务品牌;由市卫生局牵头,打造卫生健康志愿服务品牌;由市老龄委、关工委牵头,打造夕阳红志愿服务品牌。

      ——成立了以文明行业、窗口单位为主体的十大行业志愿服务团队。电力、交通、卫生、建设、金融、工商、税务、旅游、移动、电信等10个文明行业打造优质服务志愿服务队,把志愿服务融入到平时便民、利民的窗口服务中去,以完善行业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让全城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带来的变化。

      ——成立了以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十大社会志愿服务团队,打造“献血服务志愿者之家”、“环保协会”、“义工俱乐部”、“众人公益”、“观鸟会”、“橄榄树”、“同人助残”、“天新公益园”、“海峡熊猫爱心服务团”、“台风”等10支各具特色的社会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他们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性高、群众基础广等优势,通过下放项目、政策扶持、协办活动、保障权益、组织媒体宣传等给予帮扶。

      如今,福州志愿者的主体已从青年学生拓展到整个社会群体,吸引了越来越多高学历、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一大批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境界也明显得到提升,从单纯的“行善”提升为公民的责任意识,从传统的“仁爱”提升为现代人文精神,从单方面“施舍”提升为平等的互助友爱,从部分人的随机“善念”提升为广大市民的基本素养。

      志愿者所到之处,文明之花次第开放。志愿者的真心付出,让福州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报记者 吕路阳)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