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闽侯: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2011-09-19 10:41:36来源:福州日报

      福州日报讯 率先推出残疾人“安居工程”;率先发放被征地老龄农民生活补助……近年来,闽侯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向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一项项民生保障工程走在了省、市的前列。

残疾人圆了安居梦

      这几天,闽侯县鸿尾乡安樟村村民廖世友正为修建新房子的事忙碌。今年36岁的廖世友是弱视患者,只能看清眼前四五米范围内的东西,他的妻子则患有精神疾病,两人生了一个孩子,廖世友的父母还健在,住房问题困扰了这个残疾人家庭很多年。“我们家的老房子在那片山坡上,土砖结构,住着不安全不说,一家人进进出出也很不方便。”昨天上午,站在新房子的门前,廖世友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小山坡告诉记者。在廖世友身后,三间平房已经接近完工。过不了多久,廖世友一家就能搬进新居。身患残疾、仅靠种地为生的廖世友能盖得起房子,靠的是闽侯县实施的残疾人“安居工程”。

      廖世友告诉记者,盖这座房子,县里承诺资助2.6万元,目前已经到位2.1万元。此外,鸿尾乡还有2000元的补助。“我东拼西凑再借点,房子就盖起来了。”

      同廖世友一样受益于残疾人“安居工程”的残疾人家庭,全县还有442户。闽侯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潘则成告诉记者,2010年闽侯县委、县政府联合省残疾人福利基金开展“积善嘉年·安居工程”爱心助残活动,计划用2年时间帮助443户无房或住危房的残疾人,建起新家或完成危房改造。

      今年,闽侯县将残疾人“安居工程”列入县委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五大战役中的民生工程战役,安排县财政分2年拨款400万元。闽侯县残联还联合多个政府部门深入企业,积极为“安居工程”募捐,共募得善款636.5万元。

      潘则成表示,作为全省首个残疾人“安居工程”示范县,闽侯县443户残疾人安居房屋已全面动工建设,目前已完工409户,占总数的92.3%,已下拨补助资金658万元,剩余34户的保障房将在2011年底全面完成。

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

      今年67岁的林必光老人家住甘蔗街道交通路二巷。2005年,林必光家的1.2亩土地被陈店湖工业区二期项目征用。从2008年1月起,林必光开始享受被征地老龄农民生活补助。他告诉记者,同时享受这项补助的还有他年过9旬的母亲。“按照补偿标准,我和母亲每月都能领到70元的生活补助,每6个月集中发放一次。”林必光说。

      给被征地老龄农民发放生活补助,是闽侯县的一项新举措。闽侯县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工作从2006年开始做起,“当时选上街镇作为试点,凡是家庭耕地被征收90%以上的农民,达到一定年龄后(男60周岁,女55周岁),每人每月均可享受140元的补助。”

      2008年,闽侯在全县推广被征地老龄农民生活补助。根据被征地的多少,补偿标准分为7个档次,最高每人每月可获得140元补助,最低每人每月可获得35元补助。据统计,2010年,闽侯全县共有42751位适龄被征地农民享受到了生活补助。闽侯县财政为此成立了专项基金,去年共发放5300多万元补助款。

民生投入遍地开花

      突出民生优先,把更多的物力、财力投入民生领域,是闽侯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动写照。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闽侯县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达到了5.08亿元,同比增长29.9%。

      社会保障方面,上半年闽侯全县列入农村低保对象的有7876户13537人,发放低保金1237.27万元;列入城镇低保对象的有547户839人,发放低保金112.39万元。

      新农合方面,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9%,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50元,补偿标准逐步提高。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闽侯县上半年共安排财政预算资金7327.78万元,216套廉租房和172套公租房正在加紧建设。

      教育方面,上半年新建成“校安工程”项目27个共4.5万平方米,24所学校通过市级标准化学校评估。

      ……

      在各项惠民措施的激励下,闽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1~7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62元,同比增长17.3%。(记者 徐小杰 通讯员 陈宗兴 张存金)

责任编辑: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