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起点 实现新跨越
市党代会代表继续分组审议大会报告
市党代会代表分组审议大会报告。
福州日报讯 昨天,出席市第十次党代会的代表继续分组审议市委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代表们认为,报告通篇贯穿着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表达了加快富民强市、和谐宜居进程的愿景。当前,要以敢为、能为、有为的要求指导干部干事创业,以创新理念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以集群化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把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为实现福州科学发展新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三为”要求指导干事创业
“三为”是最近福州市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之一,这一要求也被写进了报告中。报告提出,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敢为”上动真格,在“能为”上下工夫,在“有为”上见实效,奋力在海西建设大潮中扬帆远航。
不少来自县(市)区的代表表示,要按照“一核引领、两翼崛起、三带并进”的要求,主动融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永泰代表团代表陈家恬说,永泰干部要在做好两项工作中实现“三为”。一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更好地服务福州大都市区建设;二是要建设文化强县,充分挖掘永泰的古寨堡等传统民俗文化,结合生态旅游,使文化成为永泰跨越发展的一大优势。马尾代表团代表陈华说,建设马尾新城是拉开福州城市框架的重要举措,当前要尽快实现三环路贯通,还要进一步完善区内公共交通等配套基础设施,形成统一高效的开发建设推进机制。
来自市直部门的代表也就如何践行“三为”要求踊跃发言。市直第三代表团代表邵东生来自教育界,他认为,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校安工程”投入,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要求,把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楼建成最牢固、最安全的楼房。市直第六代表团代表林敦龙来自工商部门,他表示工商部门要主动靠前,更加关注民生,做好市场准入,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以创新理念提升宜居品质
近几年,福州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宜居品质在持续提升。“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不少建筑被拆除后没有新建,取而代之的是小公园、小广场。仅鼓楼区去年到今年春节前后就改造20多处,新增城市公共绿地3000多平方米。
提升宜居品质是过去5年福州发展的新变化,也是衡量未来5年福州发展的硬指标之一。报告强调,要持续抓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拆少建,增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加快建设山水相连的绿色廊道和慢行系统。代表们就此各抒己见,热切期盼。
鼓楼代表团代表林丹说,今年初以来,内河整治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场所,安泰河、白马河畔随处可见行人悠然自得地散步、闲聊,这些新建的慢行系统与城市快节奏的工作相得益彰,忙碌的人们在这里小憩之后可以“补充能量”,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她希望今后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多,人们生活更宜居。
以集群化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壮大提升产业群,加快构建具有省会中心城市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来自县(市)区的代表纷纷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建言献策。
闽侯代表团代表张大斌表示,闽侯县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机电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上街、南屿上百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他还说,把握和顺应福州大都市区发展趋势,闽侯县要优先引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全力推动城乡建设,加快县城旧屋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建成生态宜居的次中心城市。
罗源代表团代表林颖认为,罗源要发展就要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深水良港和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他还说,报告提出的“六大千亿产业集群”明确将“冶金建材”作为产业集群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源要加速引进不锈钢下游企业,着力打造世界级绿色不锈钢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