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福州开局良好
——数字解读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
今年初以来,市委常委会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海西规划》,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5亿元,增长13%。细读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一串串数字见证了我市在加快建设开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福州进程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超额完成五大战役投资任务
今年我市实施五大战役项目485项,完成年度投资112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6.9%。实施市级重点建设项目535项,完成投资1100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6.6%,建成或基本建成10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160个项目。
3个千亿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抓龙头、铸链条,全力推进198项工业重点项目建设,锦源纺织等一批项目已投产或部分投产,宝钢德盛不锈钢等97个项目动工建设,引进中化工程已内酰胺等龙头项目取得突破,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和4家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
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
今年,仓山万达广场、北区水厂源脉温泉等一批服务项目建成开业;1~11月金融业增加值达147.13亿元;温泉游、闽江游、文化游持续升温,全市接待游客2696.75万人次;成功举办了222场全国性、区域性展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全省第一。
县域经济充满活力
前三季度全市县域经济总量1159.1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8.9%,福清、长乐、闽侯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工业经济加快向南北两翼地区集聚发展,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取得明显进展,1~11月南北两翼四县(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575.4亿元,占全市比重达52%。
地铁1号线所有站点动建
大力推进城区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三环路基本实现全线贯通,地铁1号线所有站点动工建设,林浦大桥、淮安大桥将于年底建成,螺洲大桥、琅岐闽江大桥加快推进,57条市政道路、街巷改造基本完成。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首次引进了CNG环保公交车,今年以来新辟公交线路42条,新增、更新公交车785辆。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8%。中心城区75条内河整治已完成总投资的65.22%,基本完成白马河、安泰河的两岸景观提升。
城市宜居品质有力提升
今年来,我市集中清理违法建设1674处、拆除面积29.19万平方米,拆除广告牌和店牌店招1.3万面,完成13条道路沿线502栋建筑立面改造,基本完成主城区架空缆线下地。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0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10公顷的琴亭湖公园,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5%,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为民办实事件件有落实
年初确定的20件1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件件有落实;海峡奥体中心、海峡图书馆、海峡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福州市工人文化宫等民生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新建、改扩建金山七期小学等23所中小所,完成400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三年建设任务,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建成数字青少年宫活动室238间。
保障性住房任务超额完成
截至11月底,全市各类保障性住房综合开工率达106%,基本完工率、主体地上施工率、基础施工率均达到国家和省里的要求,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任务。
食品安全检测指标全部达标
在全国率先开展蔬菜、猪肉价格协商制度等一系列综合性调控,建设51家平价商店网点,开通20个“菜篮子社区平价直通车”,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落实物价上涨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补贴1005.31万元,受益对象22.79万人次。在全国率先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全市食品安全检测指标全部达标。(本报记者 李效翔 黄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