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扬起开放风帆 展示开放力量

2012-05-19 10:38:52来源:福州日报

2012开放型经济海西发展论坛吸引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参加。记者俞松 摄

    发挥开放的优势,抢抓开放的机遇,释放开放的能量。在昨日举行的2012开放型经济海西发展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开放与跨越:福州的新机遇”“对话500强: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潜力”“资本市场:聚焦海西创业群”展开热烈讨论。

准确定位,抢抓开放机遇

      “有自信心,一定能当龙头”“祝福福州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找准定位、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在“开放与跨越:福州的新机遇”主题论坛上,来宾们以这样的话寄语福州的美好未来。

      这场论坛其实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高端访谈。采访者是人民日报社对外部副主任、原环球时报英文版主编张勇。被采访者是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家李佐军。

      谈到国务院出台的海西规划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什么位置,福州在这一规划中如何定位时,来宾们一致认为,海西是全国发展的重要板块,而福州作为福建的省会中心城市,无疑将在海西区域中起到龙头引领作用。

      保育钧说,福州与“开放”很有历史渊源,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福州更是抓住机遇,从当年的招商月到如今的海交会,2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海西规划给福州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也提出了新挑战。

      陈东琪也认为,海西这一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它连南通北,搞活海西不仅能带动沿海发展,还将辐射到内地,开放格局将由点线扩大到板块,意义重大。

      李佐军表示,海西规划的提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果,福州完全可以在海西城市群中发挥区域中心、信息中心的作用,成为当仁不让的核心。

      明确了福州在海西规划中的定位,那么福州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对此,来宾们也认真地进行了分析把脉。

      保育钧提出要做好文化产业的穿透辐射;做大做强东南汽车、华映光电等品牌工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让民营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他特别指出,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这是福州所特有的优势。“三坊七巷有写不完说不完的历史,福州在城市改造中注重挖掘文化底蕴,这个成绩可圈可点。”

      陈东琪认为,福州要发挥好龙头作用,一定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要培育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明确若干个主导产业和重大项目,并且还要构建新的空间布局,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朝着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李佐军指出,福州要在海西这一区域中发挥六个引领作用:思想引领、政策引领、创新引领、规划引领、产业引领、市场引领。

革新理念,才能做大内需市场蛋糕

      “今天开会,大家可以穿西装、穿T恤,我觉得这就是包容,这就是开放。”主持“对话500强: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潜力”主题论坛的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创始人王璞,以一句诙谐的话作为开场白。

      中国的内需市场潜力很大,这是对话嘉宾的共识。“2001~2011,这些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都保持在10%以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数据表明,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和内需市场增长最快、最稳定的国家之一,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对此,百思买亚洲业务发展副总裁郑天和表示认同。他说,中国市场是很多具有战略眼光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是百思买四大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的资源布局重点都在中国。“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再加上众多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中国的内需市场拥有持续的支撑。”毕马威中国合伙人林建昆说。

      中国的内需市场这么大,企业家们怎样才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呢?林建昆说,调查显示,对于高端产品,只有10%的人会想到本地品牌,对于本土产品的不认可导致了大家偏爱购买国外的产品。他希望有更多的本地民营企业能树立开放革新的思想理念,多向外国的先进企业学技术、学创新、学管理,在完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上下工夫,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才能在做大市场蛋糕的同时,占领更多的内需市场。

      在华扬联众CEO苏同看来,中国的内需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影响内需市场变化的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互联网,二是消费人群。如何才能占领市场,关键要看企业能否始终抓住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深化开放,发展就会有很强的爆发力

      “只有开放,才能吸引新的产业、资本,经济才能进步。”在“资本市场:聚焦海西创业群”主题论坛上,达晨海峡创业投资基金总经理谭浩表示,由于有了船政文化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史上的革新人物,“开放”一词长期与福州紧密相连。

      设立属于福建人自己的创业投资基金、团队,谭浩看中的就是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融合。谭浩说,拥有“侨”牌优势的福建、福州,是金融开发、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区域,他对这个海西区域非常关注。

      谭浩认为,未来10~15年,中国大陆将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商机无限。目前正是台湾先进工业逐步向大陆转移的过程,抓住这样的机遇,福州将大有作为。优势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吴克忠认为,福建曾经错失过与台湾对接的两次机会,目前海西大建设,提供了与台湾沟通的良好机会,机不可失。

      同样对海西、福州关注的,还有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从事资本运作,倪正东代表着这样一个群体:每天在各个城市之间“穿越”,每周至少要走三四个城市。在他们眼中,只要经济有活力的地方,就会有金融资本趋之若鹜。倪正东说,台湾现在有很多青年创业者,他们的理念、视角与大陆有差异,目前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个2000万人口的市场,如能把他们吸引过来,在福州设立台湾青年创业园区,就可以实现理念的学习、对接,并有望形成从福州辐射全国的格局。“两岸近,差异大。”熔德投资合伙人吴昊认为,这种差异是商业理念不同而形成的。他认为,其实拥有山、海资源优势的福州,可以借鉴台湾精致农业模式,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并通过品牌塑造、产业延展,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福州企业家具有坚守、聚焦、吃苦等优良品质,但还需要学习日本人的敬业,德国人的严谨,美国人的创新……”吴昊说。很早就介入泉州资本市场运营的吴克忠是福建老乡,他相中了福清、永泰两地的优质企业,但他认为,想要金融资本介入,企业家需要理念的改善。“深化开放,理念一改善,福州发展就会有很强的爆发力。”吴克忠说。“福州开放早,有优秀人才,有历史积淀,有机会。”谭浩认为,开放将是福州激发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动力。(记者 刘家铭 黄戎杰 朱毓松 李白蕾)

责任编辑: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