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向海 蓝色崛起
——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系列综述之一
生机勃勃的江阴港区 黄立新 摄
又一艘巨轮靠泊可门作业区。黄立新 摄
绵长的海岸线上,蓝色的浪潮涌动。
福州,依闽江而生,傍东海而兴。面对蓝色的“诱惑”,福州南北两翼顺势而为谋发展——
在福清江阴,耀隆化工、东南电化等项目开足马力投产,天辰耀隆、中景石化等在建项目的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在长乐,郑和下西洋大型海上主题公园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之中,一批临海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在海西创意谷落地生根。
在罗源湾,港口物流、冶金建材、轻工食品、船舶修造、机械制造五大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宝钢德盛码头、将军帽15万吨码头等码头项目和疏港公路等港区配套项目工地上,机声隆隆,热火朝天。
在连江可门作业区,工业园区一期5000亩填方造地工程已经竣工,通港大道一期即将建成通车,神华煤港电一体化、中石油渤海装备可门钢管制造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
潮起潮落,与大海共潮汐;惊涛拍岸,奏响蓝色乐章。感受着海的博大,感受着海的慷慨,今天的福州人民,正激情满怀地舞动蓝色梦想,加快建设“海上福州”,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蓝色梦想
赋予“海上福州”新内涵
福州靠海,自古以来与海洋息息相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福州地区的先秦闽族就大量食用海贝、海鱼、海藻,驾驶独木舟纵横于江海;到唐宋时期,福州已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华国际贸易港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福州成为全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福州港成为中国十大枢纽港之一。
海洋,是福州开放开发的重要通道,也是福州发展拓展的广阔空间。让我们把目光投回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江海”。199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第一次以全局的眼光、全新的理念,谋划、推动福州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承载着蓝色梦想,福州一路向前。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建设“海上福州”作为核心理念予以坚持和贯彻。福州发展海洋经济的脉络,也越来越清晰——
1998年,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海洋产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海上福州”。
200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决定》,并制定《福州市“十一五”建设海洋经济强市专项规划》,提出要推进福州由资源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继续大力推进“海上福州”建设。
2007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以港兴市”战略,推进“南北两翼”发展的意见》,对加快港口建设、优化港区功能、发展临港经济等作了专项部署。
2011年,市委九届十八次全会通过的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海陆联动,做大做强港口群和海洋经济”。
2011年,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海陆统筹、开发联动,深入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加快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增强海洋经济实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
正是基于对海洋的认识,福州这些年有力推动了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实现了省会福州由滨江型城市向滨海型城市跨越,福州港由河港向海港发展,工业经济向以江阴、罗源湾两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集聚。蓝色梦想踏浪前行,正不断赋予建设“海上福州”新的内涵。
蓝色优势
凸显“海上福州”新潜力
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缘于福州独特的蓝色优势。
蓝色优势,在于福州拥有辽阔的海域、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数据显示,福州全市海域总面积10573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310公里,拥有1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1471种海洋生物种类。同时,福州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潮汐能、风能资源蕴藏量巨大,这些资源,为福州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全省1/13的海域面积、占全省1/4的海岸线和1/3的海岛,创造了相当于全省三分之一强的海洋经济总量,多项海洋产业产值、海产品产量居全省首位。这,是目前福州海洋经济的“家底”。来自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254亿元,比2006年增加648亿元,年均增速为19.06%;海洋产业增加值512亿元,比2006年增加250亿元,比增17.97%。值得一提的是,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的沿海县(市)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合计约占全市的一半;以江阴、罗源湾两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四县(市),临港工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5.4%。
还有数据表明,2010年福州全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临海电力业及海洋船舶修造业等海洋经济支柱产业产值,合计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72.81%。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1490亿元,增长19.5%。这样的业绩,昭示着福州蓝色发展的脚步正在稳健向前,海洋主导产业已经形成。
日益壮大的海洋经济规模,为福州创造了更多的蓝色优势。在这有利的大环境下,福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气魄,以更加开放、宽阔的视野寻求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不断挖掘建设“海上福州”新的潜力。
蓝色经济
助推“海上福州”新崛起
发展海洋经济是一个世纪话题,21世纪是海洋世纪。
福州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同时,国内外沿海城市也在加快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海上竞争日益激烈,其中140多个沿海国家把开发海洋作为基本国策,目前全球海洋经济总量已达2.45万亿美元。作为东南沿海的福建,向海洋要效益的脚步也从未停息——201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比同期全省GDP增长速度高5.8个百分点。目前,福建省构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意见》和《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研究批复。
活跃的蓝色经济,增强了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决心。去年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岳,市长杨益民等市领导,在多次调研中都强调,海洋资源优势始终是福州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优势,要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为全省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作出更大的贡献。今年4月5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决策部署,印发了《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提出要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本着“省市联动、先行先试、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4月25日,市政府与省海洋渔业厅签订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加快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规划建设、保障“海上福州”建设项目用海需求、推进福州市海岛保护与开发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这些新的动作,正在助推“海上福州”加快崛起。
蓝色战略
决策“海上福州”新格局
的确,福州的崛起在于沿江向海。那么,如何在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关于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的意见》已经明确福州蓝色战略的主要目标:力争到2015年,将福州建设成为两岸海洋经济深度合作的先行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努力将福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海洋经济强市,基本实现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未来几年,扎实推进“海上福州”建设主抓6项重点工作,包括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完善滨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其中,着力构建“一带一核两翼四湾”的海洋开发新格局,成为蓝色战略的重中之重。
——共建“一带”,即构建榕台海洋经济合作带。
——做强“一核”,即以马尾新城为核心,集中布局现代海洋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区、蓝色总部基地、游艇码头等,形成闽江口高端产业集聚中心。
——提升“两翼”,包括以罗源湾、江阴两大港区为重点的南北两翼,北翼突出新型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毗邻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南翼突出沿海产业集聚区与滨海新城建设。
——培育“四湾”,依据环罗源湾区域、闽江口区域、环福清湾区域、环兴化湾区域等海湾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化发展。
大海,总是充满着憧憬和希望。依托蓝色战略,福州的经济航船,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劈波斩浪,驶向更深更广阔的蔚蓝世界!
短评
向海而兴 正当其时
依海而为,乘海而上,福州海洋经济发展,风起帆张。
拥有经略海洋悠久历史的福州,在实施大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今天,再一次将目光瞄向蔚蓝的大海。后发而上,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福州正当其时。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凭借独特的海洋优势,积极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跳出福州看福州”,我们可以感受到,福州的海洋经济与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在总量、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实现“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向大海,挑战颇多,机遇也不少。去年,国务院批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努力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市委、市政府从市情出发,审时度势提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有利于真正让海洋经济成为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识之高远,谋之周密。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海上福州”,打造海洋经济强市,需要胆识、智慧与谋略,更需要勇往直前、决胜未来的魄力与行动。乘势而为,探索创新,“海上福州”的崛起之路将更加顺畅!(记者 刘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