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跨越争朝夕 开放发展立潮头
工业经济加快向南北两翼聚集。图为江阴工业区加紧建设中的耀隆化工项目。黄立新 摄
福州内河整治初见成效,图为整治后的晋安河一角。黄立新 摄
比学赶超激发创业激情,凝心聚力推动跨越发展。从中心城区到南北两翼、从工业企业到港口园区、从项目工地到新区建设……八闽首府,720万福州人民用激情和豪迈书写着开放、文明、和谐、幸福新福州的崭新篇章。
自去年全省工作检查活动以来,福州市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着眼于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大开放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持续扩大开放中深度拓展、全面提升,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州正变得更富活力、更具实力、更显大气、更加靓丽!
2256亿元,这是福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与央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签订的投资额;
2000亿元,这是市政府一天内与5家金融机构签订的“十二五”期间合作资金;
1216亿元,这是全省民企洽谈会上,福州交出的一份令人羡慕的签约“成绩单”;
830亿元,这是目前福州正全力推进的61个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总投资额……
这些数字是一年来福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个素描。一个个大项目、大投资建设的传奇,成为福州开放发展最令人振奋的记忆。
激发活力
建立全方位大开放格局
福州是一座因开放而崛起的沿海城市。30多年对外开放的实践,将福州与世界紧密相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施大开放战略必将为福州的跨越发展赢得先机。
去年9月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实现新跨越,就要让福州更“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开放格局。
去年11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福州未来发展的定位,就是要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快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如何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对福州发展的要求部署,将福州对外开放的基础、条件、优势,切实转化为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成为摆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面前一道新的课题。
去年12月召开的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正式作出实施大开放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
今年2月,福州市党政代表团赴“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学习考察。一路走来,代表团成员更加坚定了实施大开放战略的信心和决心,“只有敞开开放的胸怀,迈大开放的步伐,才能实现福州大发展大跨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进程中,福州高奏开放这一时代最强音,着眼于“开”、致力于“放”,在科学发展新跨越征程上昂首阔步。
广开合作大门,开放让福州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去年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央企项目签约仪式,当场签约21项、总投资2256亿元,中石油、宝钢、神华集团等国企“大腕”竞相入榕;全省民企项目洽谈会上,福州签下总投资1216亿元的64个项目;第十四届海交会上,共签约“三维”项目377项……
广聚各方资源,开放为福州的发展频添助力。福州与中青旅、厦航、神州数码等企业以及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省公务员局等单位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各领域开展合作……
广增创新活力,开放为福州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国企改革模式,推动市属国企重组改造、做大做强;创新行政管理模式,设立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创新资金投入模式,一批重大项目通过BT、BOT等模式加快推进……
开放不断激发福州发展的生机活力。着眼于“大”、着意于“新”、着力于“实”,福州开放发展的思路行动还在不断延续……
壮大实力
“强筋健骨”夯实产业基础
放眼福州,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海峡软件新城、可门工业园区、元洪港区、江阴港区……一个个园区、港口正成为福州开放型经济的承接平台,带动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扎根、开花结果、转型升级,进一步夯实产业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
抓龙头,铸链条,在去年已形成3个千亿产业集群、4家百亿企业基础上,福州今年力争新培育1~2个千亿产业集群、3家百亿企业,加快促进工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变、工业经济由中心城区向南北两翼集聚。1~4月,两翼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4.4%。
“三维”项目成为推动福州产业经济“蝶变”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在福州与央企签约的23个项目中,已有9个大型项目动建,总投资达1061亿元。此外,列入省“三维”项目库的109个民企项目已有43个动建,49个外企项目已有13个动建。
产业经济发展正成为福州发展的推进器。1~4月,福州新建成投产工业项目26个,新增产值120亿元,投资增速达47.3%,超过全省平均增速18.5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东部沿海省会城市第一位。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达47项,预计达产后将年新增产值3160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都市新型农业和海洋经济齐头并进,福州正在积蓄更大的发展能量。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星微电子等入驻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39个项目总投资159.5亿元;海峡金融商务区扩区,8家金融行业总部进驻;总投资830亿元的61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20个项目可望于年内建成;出台发展海洋经济意见,规划建设面积49平方公里的闽台蓝色经济高新产业园,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再造一个“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
一家家龙头企业,一个个重大项目,促进了产业资源整合,拉伸了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了产业集群,福州的产业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彰显大气
沿江向海构建大都市区
“再造”马尾,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也是福州城市拓展、构建大都市区的浓重一笔。马尾正由单一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宜居宜业、开放现代”新市区转变,并担当起福州“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主攻方向和新区拓展的重要载体,马尾新城正加快崛起。
琅岐岛与马尾之间的江面上,两座巨大的桥墩已具雏形。这座在建的琅岐闽江大桥,2013年10月通车后,将使福州中心城区至琅岐岛的距离缩短到23公里左右,行车时间可缩短至30分钟以内。
另一座横跨闽江的大桥——马尾大桥也即将开建。这是马尾新城连接马尾与仓山片区的重要桥梁,也是南台岛向宁德、浙江方向辐射的重要通道。
城市对外连接通道和基础设施建设,正拉伸福州城市“骨架”,城区得到拓展,推进闽侯、连江、长乐、福清四县(市)与中心城区无缝对接,并从交通网络、基础配套、产业布局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和融入福州大都市区。
加快县(市)融入省会中心城市,变郊县为郊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今年2月,福州创新建立对口协作机制,县(市)区之间从产业联动、资源共享、扶贫开发、人才智力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协作,着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
携手莆田、宁德,实现同城化发展,也是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着力点。今年3月,福州与莆田、宁德签订了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联手开展大都市区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编制。5月19日,三地旅游部门协商推出了“福莆宁旅游一票通”,同城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全力支持和主动融入平潭开发开放,也是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重要一环。继去年11月福州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之后,本月1日,平潭也签订了从大樟溪引水项目协议。通过支持平潭调水工程、电力专线上岛工程以及入岛第二通道建设等,福州正全力支持平潭开发开放。同时,福州也积极争取实验区优惠政策辐射,努力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发展格局。
舒展了“筋骨”,福州由此做大了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了发展品质,正向着建设滨江滨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阔步迈进。
展示靓丽
打造幸福之州文明之城
“河水干净清澈,可以驻足观赏河景,树荫下,男女老少充满了欢声笑语……”在福州励志中学学生闫安的作文中,白马河令他感受到了温馨幸福。
千千万万福州市民和闫安有着同样的感受:内河变干净了,变美了……发展中,福州把民生导向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整治内河是福州这两年的大动作。2011年,福州投入70亿元,整治市区75条内河。目前,清淤、拆违等工作基本完成。今年,福州重点整治光明港、东西河、新店溪等,打好内河整治攻坚战。
还绿于民,还榕城盎然绿意。目前,福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5平方米,成为全国最“绿”的省会城市之一。
持续加大投入,为民办好实事项目。今年1~4月,福州各级财政民生支出67.89亿元,高达财政预算支出的69.4%。去年,福州完成20件1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又确定20件93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已有5项提前完成或基本完成,10项完成任务过半。
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群众的基本需求、公共利益,是福州城市管理水平的追求目标。目前,福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71.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9%,实现了全覆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是获得了“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
近日,在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中,福州的居住环境满意度位居第一。这是继在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上获评中国最佳宜居城市,去年12月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之后,福州在宜居乐业方面获得的又一褒奖。但是,福州很清楚,文明幸福之路、和谐宜居之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建立长效机制,让文明福州持续文明,将是千年古城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懈奋斗的起点……(记者 黄戎杰 朱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