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州理论在线 >> 时政要闻 >> 聚焦榕城 >> 正文

书写跨越发展的夺目华章

五年来全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2-06-16 17:04:13来源:福州日报

      五年,一篇书写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夺目华章;

      五年,一曲科学发展与开拓创新完美合奏的恢弘交响。

      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州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向前奔跑。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五年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相继捧回了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中国温泉之都、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面含金量极高的牌匾,并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绘就了砥砺前行的磅礴画卷。

      关键词:经济快速增长

      朝着发挥省会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的目标,我市近年来实施大开放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骄人业绩。

      数字最有说服力。来自年初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五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8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00亿元,出口总额突破230亿美元,均比2006年翻了一番以上。

      随着政府“腰包”渐鼓,各项建设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五大战役和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快马加鞭,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打造大都市区注入了强势后劲。

      五年来,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已从177.19平方公里扩展到250平方公里。温福、福厦高速铁路福州段相继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从275公里增加到427公里,长乐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从379万人次增长到725万人次。城市道路总长从275公里增加到870公里。

      发挥好与台湾“一衣带水”的地缘优势,率先实施中央惠台政策、率先开通两岸海上直航、率先推动两岸双向投资、率先出台台湾居民申办个体工商户……五年来,我市按验资口径累计实际利用外(台)资已增至51.69亿美元。日益提高的对外开放水平,也让越来越多世界知名企业认识福州,青睐福州。据统计,目前在榕投资设点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87家。

      关键词:结构优化调整

      福清江阴工业区的西部路堤,东南电化、中国软包装、福建天辰己内酰胺等项目在这里建设得热火朝天,有的在建设厂房,有的在安装设备。不久前,这一带还是一片沙地。

      抓住工业这条经济发展的“主命脉”,我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市三次产业比例已达8.9∶45.8∶45.3。五年来,工业加速向南北“两翼”集聚,电子信息、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能源等重点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已形成机械装备、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和4家百亿企业。

      去年以来,我市又出台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等10多个政策措施,强化“三维”对接,进一步助推工业发展。在去年全省“三维”项目对接中,央企投资福州位列第一,今年海交会福州又签下“三维”项目377项。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我市全力打造海西现代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城乡消费市场一派繁荣。

      关键词:人民安居乐业

      长乐的香江公园、福清的龙江生态文化园、永泰的南湖公园,这些临水地段原本是房地产开发商眼中的“黄金地段”,但现在都被政府建成了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福州市区的东街口、屏山一带,更是“寸土寸金”,但这一带的建筑拆除后没有新建,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街头绿地。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福州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五年的成就不仅表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和现代化的厂房中,还体现在更舒适的环境和人们更灿烂的笑容里。

      五年来,我市城镇化率从55.5%提高到62.9%。全市各级财政累计用于民生支出718.37亿元,累计为城乡人民兴办实事项目91件351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 2006年增长83.3%和80.3%。

      齐头并进的社会事业使人们发自内心体会到了幸福感:读书有保障,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地区“双高普九”,马尾和长乐还率先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看病很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了全覆盖;住房有改善,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8.4万套,改造危旧房(棚屋区)1706.97万平方米……近日,在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中,福州居住环境满意度位居第一,这是被中国环境规划院评为最宜居城市之后,福州获得的又一重量级奖项。(记者 李白蕾)

责任编辑:胡小梅